扎根煤海獻青春
——記遼寧鐵法煤業(yè)(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大興煤礦綜采一隊技術員侯森
幾年來,他始終戰(zhàn)斗在煤礦生產第一線,憑著干一行、愛一行、鉆一行的執(zhí)著,扎根煤海,奉獻礦山,充分發(fā)揮煤礦工人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zhàn)斗的精神,很快由一名普通大學生成長為一名礦山技術尖兵。由于他在工作上的突出表現,2008年6月代表遼寧省優(yōu)秀青工出席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第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遼寧省煤炭系統(tǒng)僅此一人。
從大學畢業(yè)參加工作以來,侯森一直從事采煤一線工作,他深知只有將在校學習的知識與實際工作緊密結合起來,才能使自己不斷提高。只要有不懂的地方就向身邊的同志請教,特別是注重向老工人學習現場操作經驗,使他由一名大學生迅速成長為一名技術人員。在任技術員期間,他敢于創(chuàng)新,大膽管理,為煤礦的原煤生產和安全工作出謀劃策。他以生產中出現異常情況視為“集結號”,作為技術人員總是第一時間趕到現場及時發(fā)現解決問題,避免事故發(fā)生。特別是擔任綜采一隊技術員以來,他深知自己肩任的責任,既要為本隊生產技術負責,又要為礦科學制定采煤工藝提供有效的參考數據。
2009年,大興礦開始安裝使用5.5米大采高配套設備。該套設備是目前我國一次采全高設備中,開采高度最大的成套設備。為了保證該設備的成功應用,在礦領導的帶領下,侯森積極投身到工作面的設計、籌劃中,為科學決策提供有效依據。由于安裝中最大不可拆卸件總量達10.5噸,為確保設備運輸能力,他對每臺絞車、每米鐵道都進行了嚴格的核定,有效地保證了設備安全運輸。在安裝期間,他更是緊盯現場,從設備下井順序到切眼進車數量,從每班工作安排協調到安裝進度落實,從安裝質量檢查到頂板管理檢查,事無巨細地安排落實檢查。針對該套設備自重大、支架高,原有的支架起吊、組裝設備滿足不了安裝需要的實際,他與工友們一起,重新設計制作了一套專用起吊間,僅用3個小班就將起吊間組裝成功。
作為一名規(guī)程措施的編制人員,編制完善、符合生產實際、滿足安全施工的規(guī)程措施,是義不容辭的責任,因此,侯森在編寫規(guī)程安全技術措施時,為了達到簡潔明了敘述工藝程序的目的,他總是不厭其煩地反復修改,直到達到最佳。2007年,在開采北二406工作面期間,該工作面傾角最大達35度,是公司開采史上傾角最大工作面,在沒有任何經驗借鑒的條件下,他連續(xù)幾天工作在現場,即使是零點班回到家里休息也不忘往井下打電話詢問生產情況,終于探索出一套適合該工作面生產的方法,終于啃下了北二406大傾角工作面這塊“硬骨頭”,并實現了月生產原煤8萬噸以上,為同等條件工作面回采總結了豐富的經驗。2007年,他編寫的《大興礦北二406采煤作業(yè)規(guī)程》和《大興礦南五711采煤作業(yè)規(guī)程》獲得鐵能公司規(guī)程評比三等獎。
在工作中,侯森一方面積極投身生產,用所學知識去排除問題,另一方面不斷進行總結,刻苦鉆研,大膽進行技術創(chuàng)新。幾年來,立足生產實際利用所學知識攻克了許多技術難題,尤其在綜采工作面設計、生產管理等方面更是收獲頗豐。他所撰寫的《大傾角綜采工作面設備改造與回采技術》《綜放工作面放頂煤步距的選擇》《EML340連續(xù)采煤機在礦山的應用》等多篇論文,在省部級刊物上發(fā)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