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題導入:
山色逐漸變得柔嫩,山形也逐漸變得柔和,很有一伸手就可以觸摸到嫩脂似的感覺。這里溪流緩慢,縈繞著每一個山腳,在輕輕蕩漾著的溪流兩岸,滿是高過馬頭的野花,紅、黃、藍、白、紫,五彩繽紛,像織不完的織錦那么綿延,像天邊的彩霞那么耀眼,像高空的長虹那么絢爛。這密密層層成丈高的野花,朵兒賽八寸的瑪瑙盤,瓣兒賽巴掌大。
讀完碧野的這篇《天山景物記》,令人不禁為天山的美麗景色所傾倒,甚至想奔赴新疆一睹天山的真容。這篇《天山景物記》就是抓住了景物特點,按照一定的表達順序來寫景狀物的。作者運用貼切、鮮明、生動的語言寫景狀物,突破了移步換景和定景換點的局限,或馬上或山上,或仰視或俯視或平視,或近看或遠觀,隨意變幻,寫景也擺脫了單一呆板的弊端,使得景象多姿,景趣橫生。
技法梳理:
寫景作文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捕捉景物特征,細膩地多角度地描寫景物。
觀察和描寫景物要多方面地去發(fā)現(xiàn)和感知景物的特點。我們往往用視覺去感受描摹景物,其結(jié)果往往猶如一幅寂靜的,并無多少生機的平面畫作;如果我們能從多角度、多方面去描摹景物,那我們的文章就會生動得多。
二、景隨時變,景隨地遷。
季節(jié)和地域的不同造就了景物的不同和差異。觀察和描寫景物,要特別注意把握不同時間和不同地點的景物特點。季節(jié)不同,景物就會有不同的特點;季節(jié)相同的不同地域,景物的特點也會大有差別。
三、要善于運用多種修辭手法描寫景物。
運用比喻、映襯、夸張、對偶、排比等多種修辭手法,可以使文章妙喻聯(lián)珠,生動貼切,形象傳神,使人如臨其境,如聞其聲。做到繪聲、繪形、繪色,就可把景物描繪得美不勝收,描繪出景物的神韻。
四、動靜結(jié)合描寫景物。
寫景的文章既要寫景物的靜態(tài),又要寫景物的動態(tài),注意動靜結(jié)合。自然界的景物有靜有動,在繪景時如能動靜結(jié)合,文章效果就會更佳,感染力就會更強。
五、全方位真實感觸景物特點。
調(diào)動自己的眼、耳、口、鼻、舌、身去用心觀察,然后將觀察所得如實地描繪出來,客觀景物的特征就能真實地再現(xiàn)出來。景物的地域、時令特征,物種的差別,這三者共同構(gòu)成了景物本身的特征,是景物描寫首先要抓住的對象。另外,景物還具有感情特征,這是因為景物因人的主觀感情色彩而異。同樣的景物,在不同人眼里,會有不同的反映;即使在同一個人眼里,心情不同,反映也截然不同。
學以致用:
1.閱讀下面的作文片段,回答后面的問題。
游天然動物園(節(jié)選)
汽車緩緩前進,眼前出現(xiàn)了二三十只長頸鹿。它們高仰著細長的脖子,在樹蔭下亭亭玉立,簡直一動不動。遠遠望去,恍若一幅巨大而迷人的風景畫。更有趣的是,成群的基馬猴正在這些長頸鹿中間蹦來跳去。一只老母猴從樹上跳到一只長頸鹿的背上,一邊啃著野果,一邊朝我們擠眉弄眼,似乎在挑逗我們哩。當我們從他們中間穿過時,頑皮的基馬猴竟圍著車子奔前跑后,周旋了好一陣子。
這段話是從哪些方面介紹了長頸鹿和基馬猴,使我們可以看出一個明顯的特點——動靜結(jié)合,妙趣橫生的?
2.閱讀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問題。
海濱仲夏夜(節(jié)選)
夜風輕飄飄地吹拂著,空氣中飄蕩著一種大海和田禾相混合的香味,柔軟的沙灘上還殘留著白天太陽炙曬的余溫。那些在各個崗位上勞動了一天的人們,三三兩兩地來到了這軟綿綿的沙灘上。他們浴著涼爽的海風,望著那綴滿了星星的夜空,盡情地說笑,盡情地休憩。愉快的笑聲,不時地從這兒那兒飛揚開來,像平靜的海面上不斷地從這兒那兒涌起的波浪。
(1)本文中哪些景物的特征是借助觸覺獲得的?哪些是用鼻子嗅到的?哪些是用眼睛看到的?哪些是用耳朵聽到的?
答:
(2)哪些是反映了“海濱”這一地域特征?哪些是反映了“仲夏”這一季節(jié)特征?哪些是反映了“夜”這一時間特征?
答:
3.閱讀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問題。
大漠古城
□趙麗宏
吐魯番盛夏的太陽光,是真正的火焰。在熱辣辣的陽光烤灼下,所有一切都仿佛在冒煙,在噴火。汽車在大戈壁中飛一般奔馳,公路邊那些被太陽曬得發(fā)燙的大大小小的卵石,像一雙雙驚詫的眼睛,呆呆地瞪著沒有一絲云彩的天空。
當高昌古城突然在前方出現(xiàn)時,輪到我驚詫了。這真是奇跡,一望無際的戈壁灘上,居然會有一座被遺棄的城市,一座真正的古城!遠遠看去,它像一群風化的土山,走近細看,才能從千奇百怪的形狀中辨認出房屋、街道、圍墻的輪廓和殘垣。
闃無聲息。只有那些高低起伏的、方的、圓的、不規(guī)則的殘墟斷垣,連帶著它們在陽光下的濃濃的陰影,一座座一片片迎面而來,像一群沉默的幽靈……據(jù)說,歷史學家能在這迷宮般的黃土堆中分辨出一千多年前的王宮、寺院、商場、監(jiān)獄,甚至還能找到唐玄奘當年講經(jīng)說法的地方……然而我卻無從分辨。在熾烈的陽光下,我流著汗,和殘墟斷垣們默默對峙。哦,你們,能告訴我什么呢?你們曾經(jīng)像璀璨的寶石一般,鑲嵌在荒涼的戈壁大漠中,閃耀在漫長曲折的絲綢之路上;你們曾經(jīng)是人類的驕傲,是人類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燦爛繽紛的標志。而現(xiàn)在,一切早已蕩然無存,這里沒有人煙,沒有聲音,連一星半點生命運動的跡象也無法找到,連一棵小小的綠草也沒有……聽一位久居吐魯番的漢族同志告訴我,冬天的時候,這里常常狂風大作,狂風挾裹著滾滾黃塵,在高低起伏的城堡和殘垣之間、在迂回曲折的街巷之中穿行,發(fā)出令人心悸的呼嘯。
不知不覺,已經(jīng)走到了古城的邊緣。舉目遠眺,我不禁眼睛發(fā)亮了——從殘缺的城墻縫隙里,涌進來一片清涼的綠色!那是白楊林,是玉米田,是葡萄園。
(選自《趙麗宏文集》,有刪節(jié))
(1)本文的線索為作者的行蹤,體現(xiàn)線索的文字,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在寫景狀物時,始終沒有離開“太陽”和“陽光”。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采用擬人手法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