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長青
(山西省水利水電勘測設計研究院,山西太原030024)
守口堡水庫是海河流域洋河分區(qū)的重點工程項目,控制流域面積291 km2,水庫設計總庫容為980萬m3,屬?。?)型水庫,工程等別為Ⅳ等,主要建筑物為4級,洪水設計標準選定重現(xiàn)期為50年一遇,校核標準重現(xiàn)期為500年一遇。守口堡水庫由樞紐工程和工業(yè)供水工程兩部分組成,其中樞紐工程包括大壩、水電站、供水發(fā)電引水工程、北一干引水工程。
1)地形地質條件
壩址位于一兩岸相對高陡的狹谷內,河谷斷面基本呈“U”字型,左岸相對較緩,坡度 16°~22°,右岸較陡,坡度 53°;壩址區(qū)河谷寬約230 m。
河床壩基覆蓋層為Q41pal、Q42pal卵石混合土,局部夾有粉細砂透鏡體;下伏基巖為(含)紫蘇斜長麻粒巖;巖性較堅硬,耐風化。左壩肩地形相對較緩,壩肩上部基巖裸露,底部覆蓋有厚0.5~2.0 m的(Q4del)坡殘積碎石土層,基巖巖性為(含)紫蘇斜長麻粒巖。右壩肩地形相對較陡,壩肩基巖裸露,巖性為(含)紫蘇斜長麻粒巖夾含榴紫蘇斜長片麻巖、含榴黑云斜長片麻巖薄層。
2)氣象條件
本流域屬高原溫帶季風型大陸性氣候。春季風大沙多,干旱少雨。夏季雨熱同步,降水集中,但多暴雨和雷陣雨。秋季涼爽而早霜,降水顯著減少。冬季嚴寒少雪。多年平均氣溫7.1℃。多年平均降水量411.3 mm,多年平均蒸發(fā)量1 734 mm,最大凍土深1.43 mm。
3)建筑材料
口泉石料場的石料物理力學指標均滿足規(guī)范要求,可做為塊石料,也可用來加工混凝土用骨料,太師莊石料場石料為變質巖,只可用作塊石。梓家村砂礫料場的砂料可作為混凝土細骨料,東冊田砂礫料場的砂礫料重新按要求篩選方可使用;守口堡村土料場的土料黏粒含量和塑性指數(shù)低,不能用作防滲材料。料場儲量豐富,滿足工程所需要求。
從地形、地質條件方面看,壩址覆蓋層厚6.5~17.3 m,下伏基巖為(含)紫蘇斜長麻粒巖,巖性較堅硬,耐風化,堆石壩和重力壩壩型均可采用。從筑壩材料方面及施工條件看,壩址附近黏土干密度偏低,且壩址區(qū)冬季較長,黏土需要進行灑水或翻曬處理,施工比較困難,黏土均質土壩和黏土寬心墻壩黏土填筑量大,不宜采用。
通過以上初步分析,擬定重力壩方案和堆石壩方案進行比選。對重力壩方案選擇碾壓混凝土重力壩與常態(tài)混凝土重力壩進行方案比選;對于堆石壩方案,選擇混凝土面板堆石壩與黏土心墻堆石壩方案比選。兩種方案水電站及工業(yè)供水工程布置相同,不參與比較。
1)重力壩方案設計
(1)碾壓混凝土重力壩
碾壓混凝土重力壩由溢流壩段及非溢流壩段組成。溢流表孔布置在河床中部,非溢流壩段位于溢流壩段的兩側??紤]水庫建成后便于管理運行,利于沖沙、排沙,在溢流壩段兩端布置四孔沖沙泄洪底孔。根據(jù)水電站及供水對象的地理位置及黃、黑水河灌區(qū)北一干渠已有的輸水工程現(xiàn)狀,將供水發(fā)電進水口布置于右岸擋水壩段,農業(yè)灌溉引水口布置在左岸擋水壩段,管道采用壩內埋管。
大壩座落在弱風化基巖中上部,最大壩高61 m,壩頂長366 m。非溢流壩段壩頂寬度7.5 m,上游面為折坡式,坡度為1∶0.2,下游壩坡 1∶0.8,最大壩底寬度 51.8 m。壩體為三級配C10碾壓混凝土,壩體上、下游面除溢流面采用現(xiàn)澆常態(tài)混凝土外,其余均采用二級配C20碾壓混凝土。二級配碾壓混凝土厚度上游面3 m,下游面2.5 m。大壩基礎鋪1 m厚常態(tài)混凝土墊層。壩基設固結灌漿和帷幕灌漿。
溢流表孔采用WES剖面,堰頂高程低于壩頂3.6 m,共設6孔,堰凈寬54 m,為開敞式,采用挑流式消能工。沖沙泄流底孔為4孔,洞身為方形,尺寸4.0 m×4.8 m,采用挑流式消能工。
(2)常態(tài)混凝土重力壩
常態(tài)重力壩采用C15~C30混凝土澆筑,壩頂寬7.5 m,壩頂高程、河床段建基面高程、上下游壩面同碾壓混凝土壩。泄水建筑物溢流表孔和沖沙泄洪底孔布置、尺寸、消能方式均同碾壓混凝土壩。
2)堆石壩方案設計
(1)混凝土面板堆石壩
堆石壩方案由大壩、溢洪道、沖沙泄洪洞、供水發(fā)電引水工程及農業(yè)灌溉引水管五大部分組成。
混凝土面板堆石壩壩頂高程高于重力壩方案2 m,最大壩高61.6 m,壩頂長368.0 m,寬8.0 m,防浪墻高1.2 m,上游壩坡為 1∶1.4,下游壩坡為 1∶1.5,在下游壩坡設兩道馬道,寬度均為2.0 m。面板和趾板采用現(xiàn)澆C25鋼筋混凝土,面板厚度0.4 m,趾板厚1.0 m,面板下鋪碾壓5 cm厚M5水泥沙漿,墊層、過渡層水平寬度均3.0 m。面板及趾板分縫采用止水銅片和SR塑性填料。趾板置于弱風化巖層上部,其余堆石壩殼基礎座落在河床卵石混合土上,需清除河床上部淤積層及松散層。趾板下設帷幕灌漿和固結灌漿。
溢洪道選為右岸河岸式溢洪道,進口為無底坎寬頂堰,堰頂高程低于大壩壩頂10.7 m,堰頂設檢修疊梁門和弧形工作閘門,閘孔凈寬4 m×8 m。泄槽為2條寬8 m、高10.6 m的無壓洞,采用挑流消能。沖沙泄洪洞為壓力洞,由進口段、洞身段及出口消能段組成,洞徑8 m,全長281.4 m,采用挑流消能。供水發(fā)電壓力引水工程由進水塔、壓力管道兩部分組成,全長250 m,出口與水電站主管相接。根據(jù)黃、黑水河灌區(qū)北一干渠已有的輸水工程現(xiàn)狀,擬在大壩靠左岸側基巖上布置穿越壩體的農業(yè)灌溉引水管,引水管道全長120 m。
(2)黏土心墻堆石壩
壩頂高程同于混凝土面板堆石壩,最大壩高61.6 m,壩頂長 368 m,寬 10 m,上游壩坡 1∶1.75,下游壩坡 1∶1.5,最大壩底寬度173.5 m。黏土心墻頂寬4.0 m,上、下游邊坡均為1∶0.2。心墻底部與基巖接觸面設1.0 m厚的混凝土墊層,基礎進行固結灌漿和帷幕灌漿防滲。
樞紐其它建筑物泄洪洞、溢洪道、供水發(fā)電管道、灌溉引水管道的布置、結構均與混凝土面板堆石壩相同。
堆石壩可以就地取材,壩體適應地基變形能力強,基礎處理費用低,工期短,施工技術簡單,工序之間干擾小。其缺點為:壩身不易布設泄洪建筑物,需修建岸邊式溢洪道;運行過程中需要對上、下游壩坡進行經(jīng)常性維護。
混凝土重力壩筑壩材料強度高,耐久性好,運行管理方便;泄洪建筑物能結合大壩布置,不需另設岸邊溢洪道。但碾壓混凝土重力壩壩體施工技術要求高,混凝土填筑受氣候影響大;對壩基要求高,基礎處理復雜。
以下從壩址區(qū)的地形、地質條件、筑壩材料、工程總布置、施工條件、運行管理、工程量及投資等方面進行壩型比選。
1)地形、地質條件
從工程地質條件分析,堆石壩對地基變形的適應性能較好,對地基承載力要求不高,壩基混合土卵石層即可作為壩基的持力層,基礎處理工作簡單。但在地形上兩岸沒有天然埡口,泄水建筑物布置困難?;炷林亓螌A巖層要求較高,大壩必須座落在弱風化基巖上,因此需清除壩基所有覆蓋層和強風化層,基礎開挖和基礎處理工程量大。因此,從地形、地質條件分析,堆石壩和混凝土重力壩各有利弊。
2)筑壩材料
壩址附近沒有完全適合的土料,砂礫料質量指標作為反濾層不能滿足規(guī)范要求,只有梓家村砂礫料場砂料可作為細骨料,太師莊石料場可做塊石,但不能加工骨料,而口泉料場石料即可做塊石,又可加工粗骨料。從筑壩材料看,堆石壩和混凝土重力壩都不具明顯優(yōu)勢。
3)施工條件
在施工布置上,混凝土重力壩的泄洪建筑物布置在壩體中部,二者施工干擾大,工期相應延長;堆石壩的大壩與泄洪建筑物分開布置,施工互不影響,可以縮短工期,泄洪建筑物的開挖料,也可作為大壩填筑材料使用。從施工布置方面看,堆石壩優(yōu)于混凝土重力壩。
4)運行管理
混凝土重力壩筑壩材料強度高,耐久性好,泄洪建筑物能結合大壩布置,不需另設岸邊溢洪道,沖沙效果好,運行管理方便;堆石壩運行過程中需要對上、下游壩坡進行經(jīng)常性維護,泄洪洞沖沙效果較差。從運行管理方面看,混凝土重力壩優(yōu)于堆石壩。
5)工程量及投資
扣除四種壩型方案中電站、工業(yè)供水工程等相同部分工程投資,四種壩型的工程量及投資如表1所示。
表1 各種壩型主要工程量及投資對比表
通過以上幾方面的綜合比較,從投資角度上看,碾壓混凝土重力壩方案投資最??;從運行管理上看,重力壩方案泄水建筑物集中布置在壩體上,管理運行較方便。綜合考慮,最終采用碾壓混凝土重力壩作為推薦壩型。
根據(jù)上述各種壩型的優(yōu)缺點及投資分析,結合實際情況,選擇碾壓混凝土重力壩作為推薦壩型,符合技術上可行,經(jīng)濟上合理的原則,能夠達到安全經(jīng)濟合理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