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成祥
翼城—侯馬高速公路是山西省總體規(guī)劃“十一橫”中的第十橫,是山西南部地區(qū)通往中原、西北、華北及東南沿海地區(qū)的主要通道之一。其中西化坡隧道位于翼城縣東約 26 km的楊家河西岸黃土峁梁,隧道單洞總長 595m,樁號里程為:右線 K 63+660~K 63+945,左線 K63+635~K63+945,進出口明洞左右線各30m。地貌單元為黃土丘陵區(qū),地層以中更新統(tǒng)(Q2)坡洪積物及第四系上更新統(tǒng)(Q3)黃土為主,大部分不濕陷或具Ⅰ級非自重濕陷,局部Ⅱ級非自重濕陷,未有地下水,圍巖級別定為Ⅱ類為主。
原初步設計時隧道單洞共長 810m,在施設階段,根據地形及地質條件,路線 JD2移位 21.6m,進行了平、縱線形的聯合優(yōu)化,使得西化坡隧道長度變?yōu)?595m(單洞共長),比初設短 215m,并將隧道向地質條件有利的一側偏移;設計時采用小徑距、分離式單洞雙車道斷面,以便在兼顧路線線性、土地占用等原則上,盡量降低斷面對土質自穩(wěn)能力的擾動,因上部全為黃土覆蓋。
隧道橫斷面設計見圖 1:凈寬:9.75m,凈高 5m,右側設檢修道,襯砌斷面內輪廓采用單心圓。
小凈距隧道施工控制的重點是工序控制,要正確安排雙洞開挖、支護的間隔和順序,有效地控制兩隧道之間由于凈距較小引起的圍巖變形,確保隧道結構的安全。
根據黃土圍巖地段及現場條件,以保護中夾巖體的穩(wěn)定完整為前提,制定施工開挖及支護的基本指導原則:“先治水、短開挖、不爆破、強支護、早襯砌、勤監(jiān)測”,并嚴格控制左右洞開挖的時間和長度,其同斷面開挖時間必須錯開,不得同時開挖,以免發(fā)生塌方。
臺階法可以有足夠的工作空間和相當的速度,但是上下部有干擾。先行開挖上部臺階,并選擇適當的臺階長度,應根據初期支護形成的閉合斷面時間的時間要求,以及上斷面開挖支護出渣等機械設備所需的空間大小。臺階法開挖會對圍巖的擾動次數增多,但是臺階有利于開挖面的穩(wěn)定。尤其是上部開挖支護后,下部作業(yè)就較為安全,但是注意下部作業(yè)時對上部穩(wěn)定性的影響。1)臺階的長度要適當。按臺階的長短可分為長臺階、短臺階、微臺階三種。臺階的長度如圖 2所示中的L,長臺階 L>50m,短臺階 L=5m~30m,微臺階 L=3m~5m。 2)解決好上、下斷面作業(yè)的相互干擾問題,微臺階基本上是合為一個工作面進行同步掘進;長臺階基本上拉開,干擾較小;而短臺階干擾就較大,在施工時應注意作業(yè)組織。3)下部開挖時,應注意下部穩(wěn)定。圍巖穩(wěn)定性較好則可以進行分段順序開挖;若圍巖穩(wěn)定性較差,則應縮短下部掘進的進尺;若圍巖更差則要左右錯開。
3.2.1 主要開挖的機具及材料
主要開挖的機具見表 1。
表1 主要開挖機具
3.2.2 施工工藝
采用正臺階法施工,上半斷面預留核心土,穩(wěn)定掌子面,每一循環(huán)進尺 0.5m~1.0m,開挖采用機械(挖掘機)開挖結合人工開挖,嚴禁出現爆破以及大進尺的開挖,自卸汽車出渣,隨挖隨出渣,以便保證洞內的施工工作面。在整個開挖過程中,每個循環(huán)都必須進行超前地質情況探測以及超前支護,采用先拱后墻法,若遇到斷層開挖面時則必須進行馬口開挖,根據超前鉆探資料,分析斷層情況,選用合理的開挖方法以及循環(huán)進尺。在隧道開挖中延續(xù)向隧道前進方向超前鉆孔,每次不得少于 2個鉆孔,每個孔的長度不小于 4m,此時各個循環(huán)斷面的距離必須縮短,并且在開挖完成后立即進行初噴混凝土,減少圍巖的暴露、松動和地層壓力的增大,從而充分發(fā)揮構件支撐作用,保護中夾巖體的承載力及圍巖穩(wěn)定,盡量早封閉成環(huán)。緊跟開挖面之后,嚴格做好現場監(jiān)控量測,根據量測反饋的信息,及時調整初期支護和二次襯砌的最佳時間,以確保每個循環(huán)的工作安全和工作質量。
3.2.3 施工要點
1)整個施工過程中要貫穿一個思想:快速和干燥。即:循環(huán)快,進尺快;干燥就是要保證隧道內部無水狀態(tài)下施工。濕陷性黃土最大的優(yōu)點是:在干燥的狀態(tài)下,粘滯性好,整體穩(wěn)定性好,不容易掉塊,不易在短時間內產生坍塌。2)在上臺階開挖時保證預留核心土弧形開挖,機械為主,人工為輔。3)在下臺階開挖過程中,單洞左右邊墻一定要錯開開挖。4)不同類圍巖交接處,嚴格控制水。開挖后立即進行支護,切寧強勿弱。5)左右洞錯開開挖,其各自開挖斷面相距應不小于 30m。綜上所述,黃土隧道,特別是小徑距的土質隧道,雖然有不用爆破的有利條件,但也存在著圍巖自穩(wěn)能力嚴重不足且抵抗施工破壞能力弱的缺點,因此必須針對這些特點,施工前制定可靠、可行的施工組織計劃,切實做好開挖方案的選擇及工序的嚴格執(zhí)行,目的就是要充分利用圍巖有限的自穩(wěn)能力,盡量減少破壞干擾,開挖后及時緊跟支護體系,形成巖體與支護結構盡快整體受力的效果。
[1] 王善高,嚴少發(fā).大斷面黃土隧道施工關鍵技術[J].山西建筑,2009,35(6):338-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