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軒偉
新建上海—杭州鐵路客運專線位于長江三角洲西南緣及杭嘉湖平原地區(qū),東連我國經濟中心城市上海,西接國際知名旅游城市杭州,途經松江、金山、嘉興、桐鄉(xiāng)、海寧、余杭等市(區(qū)),全線運營長度約 158.82 km,滬杭客運專線是國家鐵路“十一五”規(guī)劃中滬杭甬客運專線的一部分,設計時速為 350 km,項目建成后,上海—杭州可在 40m in內到達,對進一步拉近滬杭兩地時空距離,促進沿線社會經濟的發(fā)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我集團公司承擔的滬杭鐵路客運專線起訖里程為 DK 55+863~DK 75+065,正線長度 19.202 km。主要工程數量包括兩座特大橋 17.92 km等施工生產任務。大體積混凝土承臺較多,其施工工藝及溫控防裂措施是施工的關鍵。某承臺埋入地面以下1m左右,平面尺寸為 4.3m×9.6m,厚度 4m,采用 12m長鋼板樁圍堰開挖基坑,承臺采用C40高性能混凝土,共 549.1m3,使用大面積模板施工。
大體積混凝土是指現澆混凝土結構的幾何尺寸較大,且必須采取技術措施以避免水泥水化熱及體積變化引起的裂縫,這類結構稱為大體積混凝土。該承臺經熱工計算,混凝土澆筑后,內部最大溫升為 42℃,內部與表面溫差超過 31℃,需采取溫控措施以降低溫差,屬大體積混凝土。大體積混凝土在確保具有良好和易性的情況下,主要是采取優(yōu)化混凝土級配和摻入外加劑、降低混凝土入模溫度、改善混凝土澆筑方法以及設計構造等,從而降低溫升,延續(xù)降溫速度,減小混凝土的收縮,提高混凝土極限拉伸強度和改善約束。最終達到混凝土表面和貫穿裂縫得到有效控制,以滿足結構物整體的澆筑要求。
水化熱與水泥品質、用量以及其他原材料等密切相關,選擇級配良好的砂、石料,在保證強度的前提下適量降低水泥用量,采用優(yōu)質的緩凝高效減水劑和適量摻用粉煤灰的“雙摻”技術措施是降低混凝土內部水化熱溫升的主要措施。以此為原則,在承臺混凝土的配比中,現場選定的原材料為:42.5普硅水泥,經試配,水泥用量較原設計配比降低了 15 kg/m3;粉煤灰采用Ⅱ級粉煤灰,摻量為膠凝料用量的 16.7%;砂采用河砂,細度模數為 2.2~2.7,含泥量小于 1%;碎石采用二級配碎石,5 mm~16 mm占30%,16mm~31.5mm占 70%;外加劑采用緩凝高效減水劑,摻量為膠凝料用量的 1.3%。每立方米C40承臺混凝土的材料用量嚴格按試驗室設計配置。承臺施工的配合比見表 1。
表1 承臺混凝土配合比
1)水泥罐車裝運水泥進入拌合站的水泥儲藏罐后應存放 3 d以上以降溫;2)粗骨料采用加棚遮蓋,并在使用前噴灑水霧降溫;3)拌合用水采用在蓄水池內加冰塊的辦法冷卻降溫;4)在混凝土泵送過程中,對泵送管道進行麻袋覆蓋,并派專人澆水降溫。
通過冷卻水循環(huán),降低混凝土內部溫度,減小內表溫差,控制混凝土內外溫差小于 25℃。通過測溫點溫度測量,掌握混凝土內部各測溫點溫度變化,以便及時調整冷卻水的流量,控制溫差。
1)冷卻水管的布置。冷卻水管路采用回形方式,水平鋪設,水平管層間距為 100 cm,共分 3層,距混凝土邊緣約為 65 cm。各層間進出水管均各自獨立,以便根據測溫數據相應調整水循環(huán)的速度,以充分利用混凝土的自身溫度,即中部溫度高、四周溫度低的特點,在循環(huán)過程中自動調節(jié)溫差,產生良好的效果。冷卻水管安裝時,要以鋼筋骨架和支撐桁架固定牢靠。水管之間的連接使用膠管,為防堵管和漏水,灌注混凝土前做通水試驗?;炷翝仓蠡蛎繉友h(huán)水管被混凝土覆蓋并振搗完成后,即可在該層水管內通水。冷卻水流量的大小,將會影響進、出口水的溫差,影響冷卻水和混凝土的熱交換。通過水循環(huán),帶走基礎內部的熱量,使混凝土內部的溫度降低到要求的限度??刂蒲h(huán)冷卻水進、出水的溫差不大于 5℃。進水溫度和出水溫度要作記錄,并測定每根冷卻水管不同時間的流量。冷卻水管使用完畢,需壓注水泥漿封閉。
2)混凝土內部測溫點的布置。為了反映各層混凝土的內部溫度情況和溫控效果,以便混凝土內部溫度出現異常時能及時發(fā)現,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根據混凝土施工方案和結構的具體情況,在該承臺混凝土內部布置 9個測溫點,對混凝土內部平均最高溫度進行監(jiān)測。從混凝土澆筑開始,每 2 h測一次,3 d后每4 h測一次,7 d后每天測兩次,連續(xù)監(jiān)測 14 d,直至溫度變化基本穩(wěn)定。在監(jiān)測混凝土內部溫度的同時,還要對環(huán)境溫度、混凝土的出機溫度、混凝土的澆筑溫度、冷卻水管的進出口水溫等進行監(jiān)測,隨時掌握和控制混凝土的內外溫差,施工各環(huán)節(jié)溫度及混凝土的升降溫速率。通過大體積混凝土溫控,混凝土內部最高溫度為 63℃,內外溫差不超過 25℃。從測溫數據及外觀質量表明,以上溫控措施是成功的。承臺混凝土溫度監(jiān)測成果見表 2。
1)承臺混凝土連續(xù)分層澆筑完成施工,以錯開混凝土的水化熱高峰時間,以減少混凝土水化熱的影響。混凝土分層連續(xù)澆筑,分層振搗,每層澆筑厚度 40 cm,然后按照規(guī)范處理。并在橫橋向方向按 1∶2的坡度全斷面攤鋪,待每薄層混凝土全斷面布料振搗完畢,再沿橫橋向循環(huán)澆筑。分層澆筑,每層灌注須在下層混凝土未初凝前完成,以防出現施工冷縫。2)混凝土振搗采用直徑 70mm左右的插入式振搗器。振搗時插入下層混凝土 10 cm左右,并保證在下層混凝土初凝前進行一次振搗,使混凝土具有良好的密實度和整體性。振搗中既要防止漏振,也不能過振。3)澆筑過程中設專人檢查鋼筋和模板的穩(wěn)固性,發(fā)現問題及時處理。4)混凝土在澆筑振搗過程中會產生多少不等的泌水,需配備一定數量的工具如小水泵、大鐵勺等用以排出泌水。澆筑過程中還要注意及時清除粘附在頂層鋼筋表面上的松散混凝土。
表2 承臺混凝土溫度監(jiān)測成果
1)混凝土澆筑完畢后即轉入養(yǎng)護階段,此時澆筑混凝土的水化作用已基本確定,溫度的控制轉為降溫速度和內外溫差的控制,這可通過給澆筑體表面覆蓋保溫材料進行保溫養(yǎng)護來實現。覆蓋材料可采用草袋,也可用水直接覆蓋在基礎表面,本橋采用草袋和水覆蓋法相結合方法。2)采用蓄水養(yǎng)護,蓄水深度取50 cm以上。在升溫階段,蓄水層能吸收混凝土的大量水化熱、減少外部低溫環(huán)境的影響,起到保溫養(yǎng)護與間接散熱、降溫的雙重作用。在降溫階段,蓄水層能起到延緩混凝土內部的降溫速度、減少混凝土表面的熱擴散、保持均勻散熱的作用,能有效地防止混凝土因急劇降溫而產生的裂縫。經驗證明該方法效果較好。
1)混凝土采用“雙摻”技術,改善其性能,特別在高溫環(huán)境下施工,對于提高混凝土施工的可操作性,確保混凝土的內部質量和外觀質量,防止混凝土出現溫度裂縫,節(jié)約水泥,提高經濟效益,無疑是個很好的措施。
2)影響大體積混凝土質量的因素很多,除了要有切實可行的溫度控制措施外,關鍵在于施工操作的控制。要有嚴密的施工組織,控制好混凝土的各道工序質量,才能確保大體積混凝土結構物的工程質量。
3)對混凝土的溫度變化進行跟蹤監(jiān)測,不僅隨時掌握混凝土的溫度情況,指導溫控工作,而且能真實地反映出大體積混凝土的溫度特征和變化規(guī)律,對日后類似工程的質量監(jiān)控有指導性意義。
[1] 儲建波,袁 楊,徐 明.冬季大體積混凝土承臺溫度監(jiān)測及分析[J].山西建筑,2010,36(4):156-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