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占奎 梁彥偉 史生軍
樁基礎在建筑工程中的應用已有幾千年的歷史。擠擴支盤樁是在原有等截面鉆孔灌注樁的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一種新型樁。它是利用其樁身一個或若干個“分支”或“承力盤”[1],改變了樁的受力機理,顯著提高了樁的承載能力,如圖1所示。擠擴支盤樁較等截面鉆孔灌注樁造價增加不多,而承載力卻得到大幅度提高,并且它能夠適用于各種孔徑和地質(zhì)條件,因而具有十分可觀的社會效益和經(jīng)濟效益[2]。
目前,擠擴支盤樁在國內(nèi)部分地區(qū)已得到應用和推廣,積累了一些工程資料[2-5],但這些工程資料大部分局限于建筑領域,應用于橋梁基礎工程的較少。
本文結(jié)合實際工程應用,探討了擠擴支盤樁在橋梁樁基工程中的受力機理和承載變形特性。
本次試驗結(jié)合實際工程中的擠擴支盤樁進行,試驗場區(qū)地質(zhì)條件及支盤相對位置如圖2所示。
本工程抗壓試驗樁共3根,編號分別為試樁1~試樁3。試驗樁參數(shù)見表1。
表1 試驗樁參數(shù)表
由于試驗時樁的豎向荷載的反力裝置是通過錨樁提供的,因此最大加載由提供反力的錨樁的樁身強度決定。試樁的單樁豎向靜壓加卸載過程的荷載—位移曲線,即Q—s曲線見圖3。
從圖3荷載變形曲線可以看出,支盤樁的荷載變形曲線較為平緩,支盤樁的承載能力和抗變形能力明顯大于非支盤樁。
1)支盤樁的最大承載力達到了18 600 kN,非支盤樁的最大承載力僅為9 000 kN,支盤樁較非支盤樁的承載能力增加了一倍,說明支盤對提高樁的承載能力作用顯著。
2)支盤樁的最大沉降分別為4.78 mm和5.42 mm,非支盤樁的最大沉降為17.49 mm,是支盤樁的3倍多。
擠擴支盤樁的荷載傳遞是指樁側(cè)摩阻力、支盤阻力及樁端阻力的發(fā)揮過程[2]。結(jié)合實際工程的現(xiàn)場載荷試驗進行樁身應變測試,進而研究擠擴支盤樁的荷載傳遞機理。
3.2.1 樁身應變測試
通過在樁身的相應位置安裝應變計,測試了樁身在加載過程中的變形情況。
通過應變測試分析得出,試樁1在支盤的位置應變有突變,變形量明顯增大,而試樁2的應變變化比較均勻。
1)試樁1在最上面支盤的位置應變最大,隨著深度的增加,支盤位置的應變逐漸減小,說明擠擴支盤樁的支或盤隨著深度的增加,對樁承載力的貢獻是逐漸降低的,最上端的支盤貢獻最大。
2)隨著樁頂荷載的增加,相應支盤的變形也在逐漸增大。但是,當樁頂荷載較小時,上端支盤的變形增大的比較明顯。隨著樁頂荷載的增加,上端支盤的變形增加趨于平緩,下端的支盤變形增加明顯。
3.2.2 樁側(cè)阻力
試樁的樁側(cè)阻力和樁端阻力如表2所示。
表2 抗壓試驗樁樁側(cè)阻力對比表
在相同的樁頂荷載作用下,從試樁1和試樁2的樁側(cè)和樁端阻力可以看出,試樁1的樁側(cè)阻力承擔了大部分的樁頂荷載,樁端阻力只占了樁頂荷載的10%左右,而試樁2的樁頂荷載由樁側(cè)和樁端共同承擔,樁端阻力占樁頂荷載的44%左右。這說明了擠擴支盤樁的支盤可以明顯提高樁的側(cè)阻力,從而提高樁的極限承載能力。
1)擠擴支盤樁可以充分發(fā)揮土層的承載力,提高樁的極限承載力、減小樁頂沉降量。
2)支盤對提高樁承載力的作用是從上而下的,即當上部支盤的承載作用發(fā)揮到一定程度時,下部支盤的承載能力才能充分發(fā)揮。因此,當上部土層較好時,應在上部設置支盤,以更好地發(fā)揮支盤的作用,提高樁的承載力。
3)擠擴支盤樁的支盤阻力對樁的承載效果影響很大,在設計施工中應注意采取合理的措施,控制支盤的角度,以充分發(fā)揮支盤的側(cè)阻作用。
擠擴支盤樁的受力特性不同于普通的灌注樁,它充分利用土層的承載力,減少了樁基的沉降量,具有較高的承載力,有著良好的工程應用前景和社會效益。
[1] 史佩棟.樁基工程手冊(樁和樁基礎手冊)[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8.
[2] 錢德玲.擠擴支盤樁的荷載傳遞規(guī)律及FEM模擬研究[J].巖土工程學報,2002,24(3):371-375.
[3] 吳永紅.多支盤鉆孔灌注樁基礎沉降計算理論與方法[J].巖土工程學報,2000,22(5):528-531.
[4] 巨玉文,梁仁旺.豎向荷載作用下擠擴支盤樁的試驗研究及設計分析[J].巖土力學,2004,25(2):308-315.
[5] 崔江余.支盤擠擴混凝土灌注樁受力機理及承載力性狀的試驗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