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艷紅,李 杰
運城市天然水資源總量13.3億m3/a,其中河川徑流量5.9億m3/a,地下水資源量10.3m3/a。全市水資源可利用量8.1億m3,其中地表水可利用量2.4億m3,地下水可利用量6.6億m3。
截至2010年底,全市總人口510萬人,設計灌溉面積33.447萬hm2,其中有效灌溉面積33.071萬hm2。共建成各類水利工程28911處,其中水庫108座,小型水利設施1323處,0.07萬hm2(萬畝)以上自流灌區(qū)12處,0.07萬hm2(萬畝)以上泵站20處,小型泵站870處,機電井26578眼。
據(jù)統(tǒng)計,全市2006—2010年5年平均年用水量10.7億m3,其中地表水資源平均利用量2.6億m3(提引黃河水1.7億m3,汾河水0.1億m3,本地地表水0.8億m3)。地下水年平均利用量為8.1億m3,年超采1.5億m3左右。
運城市人口總數(shù)占全省的14.6%,耕地面積占全省的13.3%,水資源總量僅占全省的10.7%。人均水資源占有量、每公頃耕地平均水資源占有量分別為267m3和2295m3,遠低于全省及全國平均水平。
近年來,水資源量呈衰減態(tài)勢,而需水量卻不斷增加,供需矛盾日趨尖銳。為了滿足用水需求,不得不長期大量超采地下水,年平均超采地下水1.5億m3,地下水位每年以2.0m的速度下降,但仍不能滿足用水需求。
一是農業(yè)灌溉工程設施陳舊。全市32處0.07萬hm2灌區(qū),設計灌溉面積28.226萬hm2,有效灌溉面積僅21.273萬hm2。其原因主要是大部分工程興建于20世紀50—70年代,設備超期服役、帶病運行,事故率高,效率低,達不到設計供水能力。灌溉渠系工程配套差,滲漏嚴重,農業(yè)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shù)低。二是工農業(yè)和城市生活用水的節(jié)水意識不強,中水回用率低。
長期以來,由于經濟社會發(fā)展的需求大大超出水資源的承載能力,導致水環(huán)境不斷惡化。
一是盆地平原區(qū)地下水超采嚴重,不良環(huán)境地質問題進一步加劇。運城市汾、澮谷地地下水利用率為176.0%,涑水盆地地下水利用率為209.5%,處于嚴重的超采狀態(tài),實測地下水位年平均下降速率2.0m。由于地下水位不斷下降,淺井大面積報廢,深層承壓水水頭不斷下降,導致提水費用增高。另一方面,相互依賴的地面水、淺層地下水失去依托,部分區(qū)域淺層地下水已基本干涸,從而導致伍姓湖濕地面積不斷退化、古堆泉流量銳減、涑水盆地邊沿出現(xiàn)地裂縫等一系列環(huán)境問題。
二是地面水體遭受污染,地下水質不斷惡化。涑水盆地由于地質構造沉積,天然地下水質較差。隨著工業(yè)的迅速發(fā)展,工業(yè)廢水和生活污水劇增,大量超標污水肆意排入河道、湖泊,使水體漸漸失去利用價值。汾河有害物質嚴重超標,涑水河、姚暹渠已成為排污河。嚴重污染的地表水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到地下水,使部分地區(qū)地下水遭受不同程度的污染,出現(xiàn)水質性缺水。
三是水土流失沒有得到有效遏止。運城市自然水土流失嚴重,近年來,隨著人口的增長和對資源的不合理開發(fā),人為水土流失不斷加劇,全市水土流失面積83.52萬hm2,目前僅治理了42.594萬hm2,水土流失問題沒有得到有效遏止。
針對運城市境內地表水資源貧乏,地下水超采嚴重的實際情況,為確保經濟社會發(fā)展的水資源需求,除了充分利用地表水、嚴格控制地下水、全面實施節(jié)約用水外,大力引用黃河水才是根本出路。黃河流經運城市河津、萬榮、臨猗、永濟、芮城、夏縣、平陸、垣曲8縣(市),流長396km,多年平均流量為1014.4m3/s,多年平均年徑流量319.69億m3。要利用這樣的條件建設水工程,實現(xiàn)黃河水平的有效利用。
禹門口提水工程原設計提水流量26m3/s,其中為工業(yè)供水6m3/s,設計灌溉面積3.32萬hm2。工程進行擴建后,提水流量提高到66m3/s,年引水能力達到10億m3。再加上東擴工程完成后,可以解決禹門口灌區(qū)3.32萬hm2、北趙引黃工程3.4萬hm2、西范灌區(qū)4.12萬hm2的用水問題,同時還可滿足河津、稷山、新絳三縣市的工農業(yè)生產及生活用水。
西范泵站原設計提水流量5.4m3/s,灌溉面積1萬hm2。擴建后提水能力達到13.8m3/s,設計灌溉面積4.12萬hm2,解決了萬榮縣城東部、稷山縣汾南灌區(qū)南部、新絳陽王、聞喜北垣等地的干旱缺水問題。新發(fā)展灌溉面積1.555萬hm2,同時可改善原西范灌區(qū)1.791萬hm2及汾南灌區(qū)0.773萬hm2灌溉面積。同時還可為萬榮縣城提供工業(yè)生產及生活用水。
北趙引黃工程設計流量18.86m3/s,設計灌溉面積3.403萬hm2,為西范灌區(qū)提供流量13.8m3/s。灌溉范圍南與回龍和夾馬口北擴兩個灌區(qū)相接,北與西范灌區(qū)相鄰,西至黃河,東到孤山東側。涉及萬榮縣王顯、榮河、光華、賈村、高村、皇甫和漢薛7個鄉(xiāng)鎮(zhèn),臨猗縣孫吉、北辛、北景和閆家莊4個鄉(xiāng)鎮(zhèn)。
夾馬口及其北擴灌區(qū)包括臨猗縣的東張、七級、臨晉、廟上、嵋陽、猗氏、牛杜和永濟市的張營、栲栳、城關區(qū)共10個鄉(xiāng)鎮(zhèn)。設計提水流量30.5m3/s,灌溉面積6.06萬hm2。規(guī)劃在大嶷山附近建設高灌站,灌溉面積0.12萬hm2;將一級干渠向東延伸,灌溉面積0.547萬hm2,并規(guī)劃在翟村建設高灌站,灌溉面積0.147萬hm2。規(guī)劃實施后,夾馬口灌區(qū)總灌溉面積將達到6.873萬hm2,提水流量達到41.5m3/s。同時還可保證臨猗縣城的工業(yè)及生活供水。
尊村引黃工程設計提水流量46.5m3/s,設計灌溉面積11.067萬hm2。目前提水流量31.0m3/s,有效灌溉面積5.239萬hm2,同時還承擔著南風、海鑫、關鋁三個工業(yè)集團的供水任務。如果增加工程規(guī)模,不僅可使有效灌溉面積達到11.067萬hm2,提水流量達到46.5m3/s(含工業(yè)供水2.5m3/s),同時還可為運城中心城區(qū)、聞喜縣城等提供工業(yè)生產及生活用水。
大禹渡灌區(qū)現(xiàn)有提水能力10m3/s,灌溉面積2.093萬hm2。考慮擴展灌溉大禹渡灌區(qū)周邊旱地。改造擴建使其提水能力達到13m3/s,灌溉面積達到3.333萬hm2,同時還可滿足芮城縣的工農業(yè)生產及生活用水。
為實現(xiàn)運城市水資源優(yōu)化配置,有效解決涑水河沿岸絳縣、聞喜、夏縣、鹽湖4縣區(qū)的人畜吃水、農業(yè)灌溉、工業(yè)生產及生態(tài)用水和運城市區(qū)的缺水問題,可從小浪底水庫調水10m3/s,從垣曲后河水庫和李家河水庫、亳清河支流等3處水源調水2m3/s,總引水流量12m3/s,年調水量約2億m3??山鉀Q絳縣中陽、橫水、東山底、郝莊、勃村5個鄉(xiāng)鎮(zhèn),聞喜東鎮(zhèn)、禮元、桐城、郭家莊4個鄉(xiāng)鎮(zhèn),夏縣水頭、裴介2個鄉(xiāng)鎮(zhèn),共11個鄉(xiāng)鎮(zhèn)的生活用水及1.8萬hm2土地的灌溉問題。同時,還可為運城中心城市每天提供15萬m3的生活用水,并為聞喜、絳縣縣城等提供工業(yè)生產和生活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