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煜致
(遼寧醫(yī)學院附屬第一醫(yī)院,遼寧錦州121001)
食管癌是我國常見消化道惡性腫瘤,多數(shù)患者就診時已處于晚期。以順鉑(DDP)為主的聯(lián)合化療方案治療晚期食管癌雖取得一定療效,但由于DDP的胃腸道反應嚴重,加之水化利尿繁瑣,故使其用藥劑量受限,且療效也受影響。奈達鉑(NDP)是新一代鉑類抗癌藥,抗癌譜廣。2007年2月~2010年3月,我院采用NDP聯(lián)合替加氟治療晚期食管癌患者20例,并觀察其療效與不良反應。現(xiàn)報告如下。
臨床資料:20例患者中,男13例、女7例,年齡18~75歲、中位年齡52歲,KPS評分>60分。患者均經病理檢查確診為食管鱗癌,有可測量的腫瘤病灶;心、肝、腎功能及骨髓功能大致正常。初治9例,復治11例。
治療方法:NDP 80~100 mg/m2、第1天,替加氟 500 mg/m2、第1~5天;3周為一周期,至少完成2個周期。治療期間,常規(guī)行預防性止吐治療;如出現(xiàn)病情進展或毒副反應不能耐受,可根據(jù)情況選用其他療法。
近期療效及毒副反應評價:根據(jù)RECIST關于實體瘤的近期療效評定標準,分為完全緩解(CR)、部分緩解(PR)、穩(wěn)定(SD)、進展(PD),有效率(RR)以 CR+PR計算。按照WHO關于抗癌藥物常見毒副反應分級標準,分為0~Ⅳ度。
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13.0統(tǒng)計軟件,數(shù)據(jù)處理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結果:①近期療效:20例患者至少均完成2個周期化療。其中初治患者CR 1例,PR 4例,SD 3例,PD 1例,RR 55.6%;復治患者分別為 0、6、3、2 例,RR 54.6%。初治、復治患者的RR比較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②毒副反應:本組消化道反應惡心、嘔吐發(fā)生率為50.0%(10/20),骨髓抑制發(fā)生率為35.0%(7/20),多數(shù)為Ⅰ~Ⅱ度。肝、腎功異常及腹瀉均為Ⅰ~Ⅱ度。
討論:臨床上,多數(shù)晚期食管癌患者就診時失去手術或放療機會,此類患者的主要治療是采用化療控制腫瘤進展。DDP/5-FU是治療食管癌的標準方案,但因其易發(fā)生胃腸道反應,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故尋找高效低毒的化療藥物是腫瘤治療研究的熱點。NDP即順—甘醇酸二氨合鉑,是第二代鉑類抗腫瘤藥物,其作用機制與DDP相同,其溶出度約為DDP的10倍。Vermorken等研究發(fā)現(xiàn),NDP一次靜滴100 mg/m2,4周為一療程,至少進行2個療程治療,其對頭頸部癌、食管癌、膀胱癌、卵巢癌、子宮頸癌的RR均超過35.0%,對睪丸腫瘤的RR達80.0%。NDP的主要毒副反應為骨髓抑制,以血小板及白細胞減少為主;其他毒副反應包括惡心、嘔吐、食欲不振等。Nakajima等觀察了20例既往接受過以DDP為基礎方案化療的食管癌復發(fā)患者,再次采用NDP為主的方案化療,其RR為25.0%,其中1例 CR。Fujita觀察了21例既往接受過以DDP為基礎方案化療的食管癌復發(fā)患者,再次采用多西紫杉醇聯(lián)合NDP化療,其RR為36.3%。表明NDP在食管癌患者近期療效及癥狀改善方面有一定優(yōu)勢。本研究顯示,NDP聯(lián)合替加氟治療晚期食管癌的RR為初治者55.6%、復治者54.6%,初治、復治患者的RR無統(tǒng)計學差異;該化療方案的主要毒副反應是Ⅰ~Ⅱ度骨髓抑制及胃腸道反應,僅1例發(fā)生輕微腎毒性反應;與Yamanaka等報道結果相似。
綜上所述,NDP對初治、復治晚期食管癌均有確切療效,RR為35%~65%,可單藥或與其他抗腫瘤藥物聯(lián)用,且臨床應用安全,其腎毒性及胃腸道毒性需大樣本臨床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