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宇
(江蘇省睢寧高級中學南校江蘇睢寧221200)
對化學課堂提問的思考
張 宇
(江蘇省睢寧高級中學南校江蘇睢寧221200)
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指出“教學過程是一種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持續(xù)不斷的活動?!闭n堂提問是教學的重要手段之一,好的提問能流暢地推動課堂進程,加強師生間的信息交流,協調教學關系,拓展學生思維,保證和提高教學質量。但若問題不當,會使教學難以順利進行。
課堂提問有些值得我們反思的普遍問題,具體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
1.提問的語言過于隨意
一些教師經常會提出一些諸如“對不對”、“是不是”、“好不好”等口頭禪式的問題,這些問題毫無啟發(fā)性,不僅浪費了時間,而且學生隨口答音久而久之易造成思維上的懶散。
2.提問偏離教學重點難點
課堂上所提出的問題與課堂教學的重點、難點距離較遠,提問的隨意性大,東拉西扯,偏離了主題。
3.提問成績好的學生
只提問成績好的學生,會挫傷其他學生的積極性、使他們對化學失去興趣。
4.提問無層次性
一是指沒有針對不同學生設計;二是指對較難的問題沒能鋪設好臺階,學生思維窗口無法打開,出現冷場。
5.提問不予評價
對學生的回答沒進行適當的評價或不置可否,對學生的反提問不理睬等,容易使學生的學習熱情消退。
怎樣提問才好呢?同一化學問題,可以從不同側面提出,提問的角度不同,時機不同,效果往往不一樣。
1.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激發(fā)問答興趣
在課堂教學中,問題總是伴隨一定的情景而產生,藝術地設置問題情境,能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思維的發(fā)展。設計問題時要充分考慮思考性,兼顧學生好奇、好玩,好強的心理特點,引起學生學習興趣,促進課堂的互動。
如在學習《二氧化硫的性質》一節(jié)內容時,可以從與人生存關系最為密切的食品安全及加工這一社會熱點問題入手。如:據報道“二氧化硫已成為食品安全的頭號元兇——它被不法生產者用作腌制蔬菜中的防腐劑、米面食品中的美白劑,脫皮蔬菜中的抗氧化劑、香蕉龍眼的催熟劑……”,從最貼近學生的生活出發(fā)創(chuàng)設問題,能有效激發(fā)學生學習化學知識,去解決生活和社會中實際問題。
再比如:學《化學與生活》模塊中維生素C性質時,教師提問:“大家都有這樣的生活經驗,鮮榨的蘋果汁顏色會變黃變深,哪位同學知道其中的奧秘?”這一提問在于引起認知矛盾,學生議論紛紛。接著提問:“有哪些方法防止鮮榨的蘋果汁顏色變深?”這樣就可以使學生不拘泥于狹小的知識點,使其想的更多,學生的興趣也更足,從而爆發(fā)出創(chuàng)新思維的火花。
2.由淺入深,把握問題難度
要上好一堂化學課,有時要設計出一組系統化的提問。在實際操作中,教師可以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水平,把難問題分解成易理解、有趣的小問題,層層深入,逐步引導學生的思維向縱深發(fā)展。
如學習《原電池》一節(jié)內容時,可設計如下問題提問:
①鋅與硫酸反應的本質是什么?電子如何交換的?
②原電池為什么有兩個極?目的是什么?起什么作用?
③在兩極之間電子為什么會流動?真正的動力是什么?
④電流表指針偏轉表明有電流、形成閉合回路,試說明是怎么形成閉合回路?形成閉合回路必須是氧化還原反應嗎?
⑤自發(fā)的氧化還原反應在理論上是否可以設計成原電池?
⑥你能把常見的氧化還原反應分出兩個半反應嗎?
⑦簡單電極反應式如何書寫?依據是什么?
⑧原電池的兩個電極一定要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嗎?電極本身參加反應嗎?
⑨構成原電池的條件是什么?
本節(jié)內容如果按傳統教法得出形成原電池的條件,會忽略學生的潛能,而如果按上述設計的問題則會激發(fā)學生的潛能,真正理解原電池的本質。課堂提問要適合學生的認識水平,注意把握問題的難易程度。如果問題不切實際,超出學生的實際能力,或者問題過易,答案一望便知,那都會失去提問的意義。因此,所提問題要新穎有趣、由淺入深,讓每個學生“跳一跳就可以摘到桃子”。
3.順其自然,抓住提問時機
“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充分說明提問時機的重要性。過早發(fā)問,造成氣氛緊張,學生茫然;過晚發(fā)問,引導過甚,問題無價值?;瘜W教學過程就是師生情感交流和精神對話的過程,這要求教師時常處于一種思維異常活躍的“臨戰(zhàn)狀態(tài)”,抓住契機,適時發(fā)問,把學生的情緒調動到最高點,把學生的思維開闊到最廣處,這就需要選擇恰當的時機提問。
如學習《二氧化硫的性質》一節(jié)時,講到了SO2的漂白性,可恰當地提出問題:①回顧一下,我們之前還學過哪些物質具有漂白性?②這些物質的漂白原理是什么?和SO2的漂白原理相同嗎?此時學生可以回顧之前學習的知識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有HClO、Na2O2、活性炭等, HClO和Na2O2漂白利用其氧化性,活性炭利用其吸附性,和SO2的漂白原理不相同”這樣設計問題可以使學生對新舊知識點進行強化,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欲望,達到知識順利遷移的目的。
教師還可以再設問:“SO2的水溶液有漂白性,Cl2的水溶液也有漂白性,如果把SO2和Cl2同時通入到水溶液中,溶液的漂白性會不會加強呢?”學生聽到后會紛紛討論起來,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歸納答案。
教師恰當地抓住提問時機,設計一些彼此關聯的、富有啟發(fā)性的問題,借此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促使學生充分運用自己的思維去發(fā)現理解新的知識,從而自主探究。如此反復,可使學生有了思考問題的興趣,發(fā)展了學生的思維。
4.科學評價,強化問題意識
在學生回答教師提問后,教師要予以恰當的評價和引導。真正有效的評價應該是真實而真誠的。學生對問題作出正確的回答,教師理應給予肯定、贊揚,這樣對增強學生答問的積極性和自信心非常有益。注意,教師不要濫用“好極了”“你真棒”等程式化、孩子化的評價。學生對問題作出不準確或錯誤回答時,教師簡單地可否或不了了之,既不能形成正確的結論,又破壞學生再次參與的信心和勇氣。要肯定其閃光點,幫助他們澄清、擴展、修改、提升。
若將提問僅僅當成教學的手段就可惜了,要在這個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才更有價值。教學有盡而學習無盡,提問有窮而思考無窮。在“提問—解答”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敢問”“會問”,學生會終身受益。學生自己經過思考后,提出的問題對他們來說是非常有價值的。
課堂提問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使每個學生積極參與,保持高漲的學習情緒,學生的主體作用與教師的主導作用都得以充分發(fā)揮。課堂提問是一門學問,也是一門藝術,沒有固定的模式,要恰到好處,關鍵在于教師。每位教師只要不斷實踐、摸索,就能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使每一節(jié)課都能成為好課。
[1]陳洪平.如何提高課堂提問的有效性[N].江南時報,2007-10-30(24)
[2]賀志樸,姜敏著.藝術教育學[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5
[3]劉顯國.課堂提問藝術[M].北京:中國林業(yè)出版社,2000
1008-0546(2011)10-0052-02
G632.41
B
10.3969/j.issn.1008-0546.2011.1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