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只有初中文化,靠勤奮自學,成長為一名技術精湛的電工高級技師;他沒有受過專業(yè)指導,憑刻苦鉆研,九項專利集于一身;他沒有豪言壯語,懷一顆感恩之心,為企業(yè)節(jié)省大量資金投入。獲得河南省“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河南省“十大能工巧匠”、2010年度“感動河南煤化十大人物”。
1999年3月,他成為了車集煤礦的一名勞務工。上班不久,聰明能干的他就當上一名電工。當時他既高興又為難,高興的是他成了一名技術工人,為難的是自己文化基礎薄弱。怎么辦?只有“笨鳥先飛”。上班時,別人干活他認真看;下班后,別人休息他跟書本學。聽說公司培訓中心晚上培訓電工,他就每天騎著自行車跑十幾公里去聽課。就這樣一邊學理論,一邊到井下進行實際操作,再加上老工人的熱心指點,他很快就成長為一名技術骨干。
2006年5月,是游弋人生中的一個轉折點。由于他表現(xiàn)突出,在公司采掘電鉗工技術比武中榮獲第三名,單位把他從一名勞務工留轉為企業(yè)合同制工人。
高興之余,他沒有滿足,而是懷著一顆感恩之心更加努力工作。一位工友在為防爆開關接線切割密封圈的過程中,不小心被電工刀割破了手。游弋就想,如果能有一種切割速度快、又標準的工具該多好!下班回家后,他就開始了人生中的第一項發(fā)明研究。不會繪圖,他就跑到幾十里外的機電制修廠請教專業(yè)老師。手頭沒有工具,他就到市場上買舊的。經過上百次反復試驗,他的第一個“作品”——井下“電纜密封圈制作專用工具”誕生了。為了解決芯線切割長度和精度問題,他又設計了“電工快速定位剝線鉗”。這兩項專用工具的誕生,使電工剝線、制作密封圈的時間由20分鐘縮短為6分鐘左右。
2007年底,車集煤礦主井提升系統(tǒng)投入自動化運行,長時間的頻繁啟動導致閘盤開關經常損壞,平均一個月下來要更換四五個。該開關為原裝進口,一個要2000多元,僅此一項費用投入每月達上萬元,且更換一個開關就要影響提煤240多噸。他設計制作的閘盤開關從未出現(xiàn)過任何故障,且在外觀上更為新穎,不僅每年為礦節(jié)約了十幾萬元的維護費用,同時確保了安全生產。
2008年1月,他又把技改的目光瞄上了主井鋼絲繩除塵。每天下班后,他獨自帶上礦燈、簡易的實驗工具、記錄用的紙和筆,頂風冒雪爬到天輪平臺上去觀察,直到晚上九點多才下來。就這樣,幾十米高的天輪平臺來來回回他不知道爬了多少趟,回到家里還要進行繪圖分析。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三個月的研究和實驗,一套完美的鋼絲繩全自動除塵設備投入了使用。截至目前,該設備在車集煤礦安全運行,不僅改變了主井周邊環(huán)境及絞車房的設備衛(wèi)生,減少了職工勞動強度,同時也延長了主井鋼絲繩的使用壽命。該項創(chuàng)新技術在煤礦主提升鋼絲繩凈化方面尚屬首創(chuàng)。
《井下電纜密封圈制作專用工具》《鋼絲繩全自動除塵裝置》《快速定位剝線鉗》《電動扎網(wǎng)鉤》《巷道防碰撞裝置》《大頭網(wǎng)線鉗》《翻板溜槽》《制動閘盤開關》,九項專利、七項科技創(chuàng)新成果、兩篇專業(yè)技術論文,全部集中于這個普通的煤礦工人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