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市場上的抗感冒藥種類繁多,且大多數(shù)是非處方類藥物,普通患者在藥店就能自由購買。冬季又是感冒多發(fā)的季節(jié),也是感冒藥銷售的旺季。
抗感冒藥大多數(shù)是復(fù)方制劑,主要由四種成分組成。一是抗病毒藥,如金剛烷胺,主要作用是對抗亞洲II型感冒病毒;快克新速效感冒片、感冒清、小兒速效感冒片等都含有這種成分。二是解熱鎮(zhèn)疼痛藥,如阿司匹林、布洛芬、對乙酰氨基酚等;速效傷風(fēng)膠囊、VC銀翹片和三九感冒膠囊的主要成分都是對乙酰氨基酚,其主要藥理作用是減輕感冒引起的肌肉酸痛、頭痛等癥狀。三是中樞興奮藥,如咖啡因,可以增加大腦皮層興奮,對抗感冒引起的嗜睡癥狀;快克、速效傷風(fēng)膠囊中都含有咖啡因。四是擬交感神經(jīng)藥和H1受體拮抗劑,如鹽酸偽麻黃堿、馬來酸氯苯那敏(撲爾敏)、苯海拉明等,能減輕感冒引起的流涕、打噴嚏、流淚、咳嗽等呼吸道“卡他”癥狀。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抗感冒藥的主要成分藥理作用相同或相似。很多人在服用抗感冒藥時喜歡中西藥合用,認為會增加療效,不知不覺中加大了藥物劑量。身體狀況好的青年人可能在短期內(nèi)無明顯不適,但老年人和小孩就會出現(xiàn)較嚴重的不良反應(yīng),甚至?xí)鹚幬镏卸?。如過量服用對乙酰氨基酚,會引起急性肝功能損傷,出現(xiàn)黃疸、厭食、乏力等,極個別患者可能引起急性肝壞死;服用過量的阿司匹林,會引起消化道出血;過量的偽麻黃堿會引起血壓升高和心率加快;過量的撲爾敏、苯海拉明會引起嗜睡、精神萎靡等癥狀。
2010年9月第三十二期《國家藥物不良反應(yīng)信息通報》報告了一例典型病例:患者,男性,8歲,因“發(fā)熱、咽痛”口服維C銀翹片和百服寧(對乙酰氨基酚)3天,出現(xiàn)雙唇糜爛伴疼痛,軀干、四肢散在紅斑伴瘙癢,體溫39℃,前往醫(yī)院就診。查體:面部、四肢、軀干散在0.3~1.0厘米大小的水腫性暗紅色斑,圓形或橢圓形。予以甲基強的松龍、琥珀酸氫化可的松、強的松治療,10天后痊愈。
普通患者在購買抗感冒藥時應(yīng)咨詢有經(jīng)驗藥師,服用藥物需要注意的有關(guān)事項,如果同時服用其它藥物是否會相互影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