琳琳早年患腎炎,由于少不更事,沒有及時治療,對醫(yī)生的囑咐也沒有放在心上,結果轉成了慢性腎炎。成年后后悔莫及,因而時時處處刻意小心。虧得遇到如今的丈夫,從談戀愛到結婚、生孩子,一路小心呵護,病情倒也沒有發(fā)展、惡化。不料想才40多歲,突然發(fā)作心臟病,差點被“閻王爺”招至麾下。琳琳只覺得自己倒霉,醫(yī)生講解才使她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臨床發(fā)現(xiàn),腎病和心臟病好像一對“難兄難弟”。因為有50%尚未進展到尿毒癥期的患者,不是被腎臟病奪去了生命,而是死于腎病與心臟的聯(lián)合“偷襲”。
腎病影響心功能
腎功能不好,會從三個方面影響心臟功能:一是血液內毒素不能及時排出,會影響心肌動力,造成尿毒性心臟病,導致心跳無力、心力衰竭等;二是不能排除體內多余的水分,使血容量增加,增加心臟負擔,造成心室肥厚、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三是電解質紊亂,引起致死性心率失常等嚴重后果。
蛋白尿是腎臟病的最常見表現(xiàn)之一,尿中出現(xiàn)微量白蛋白的患者,發(fā)生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比正常人高10~30倍,意味著心血管疾病進入了關鍵時期。如不進行治療,將會進一步加快動脈粥樣硬化的發(fā)展。
心病損傷腎功能
不僅腎臟功能減退會損傷心血管,心臟病患者的腎功能也會“被損傷”,兩者形成惡性循環(huán)。研究發(fā)現(xiàn),心臟衰竭或心功能下降時用藥,會加重腎臟的負擔;同時,心臟收縮不力,血流減少,灌注壓低,腎供血不足,會造成腎功能下降。資料顯示,早期就有心臟疾病的患者,接下來的10年內出現(xiàn)腎功能問題的幾率,是正常人的3倍。
心臟病患者定期體檢,是預防腎病的關鍵。即使沒有癥狀,一般也需每年篩查一次尿常規(guī)、腎功能等。如果同時伴有高血壓、糖尿病等,則應每年定期檢查尿常規(guī)、腎功能等項目兩次以上。此外,還可以根據(jù)病情,進行24小時尿蛋白定量檢查、藥物敏感試驗、B超、靜脈。腎盂造影、腎臟CT、MRI等相關檢查。同時,腎病患者也要定期檢查心電圖,及時發(fā)現(xiàn)心臟病變。
相關鏈接
預防慢性腎病七要點
1 觀察自己尿液的顏色、性狀及量。正常尿色為淡黃、澄清,正常人一般45歲之前是不會有夜尿的,如果經(jīng)常起夜、尿色異常(如紅色、醬油色等)、渾濁,甚至出現(xiàn)泡沫,需及時就醫(yī)。
2 每年體檢必須查尿常規(guī)。忽略此點,使相當一部分病人在發(fā)現(xiàn)時已為腎臟病晚期。
3 身體各個部位的感染(如口腔黏膜、扁桃體、腸道、肛周等),均可能導致腎炎或腎病。炎癥因子或隨血液循環(huán)沉積在腎臟,或激活人體的免疫系統(tǒng)而致病。尤其是感冒、反復發(fā)作的慢性扁桃體炎,與腎病密切相關。
4 很多藥物都具有腎毒性,可導致腎損害。因此,有病一定要到正規(guī)醫(yī)院,在醫(yī)生指導下用藥。
5 正常成人40歲開始,腎小球濾過率以每年約1%的速度遞增,因此正常情況下,70歲的老人其腎小球率數(shù)目已減少了30%,高蛋白飲食對腎臟是負擔。
6 民間有生吞鮮魚膽可清肝明目的說法,但其引起急性腎小管壞死的報道并不少見;還有不少誤食毒菇引起急性腎衰甚至死亡的報道。因此,對于一些沒吃過的東西,最好不要輕易嘗試;除非是運動員、孕產(chǎn)婦或營養(yǎng)不良的病人,一般不建議健康人服用蛋白粉,多余的蛋白質會加重腎臟負擔。
7 糖尿病、高血壓、高尿酸血癥均可導致心、腎損害,預防的關鍵是要積極治療和控制原發(fā)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