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明山(1867~1983),四川省中江縣人。自幼習武,13歲入中藥鋪里當學徒,后拜師學醫(yī),采藥行醫(yī)于川陜青藏,遍訪中醫(yī)藥名師與道人高士,醫(yī)術道術皆大有長進,為人治病每有奇效,被稱為“羅神仙”。1979年當選為四川中醫(yī)藥學會理事,綿陽分會名譽會長。1983年辭世,享年116歲。
1978年羅老111歲,成都中醫(yī)學院調(diào)查組來訪問他時,思維清晰,聽力良好,精神充沛,幼年、青年的事情以及地名、人名脫口而出。每天能吃一斤米飯,還可嚼食花生米、吃涼拌菜等,喝一兩白酒,只是視力有所降低。當時調(diào)查組的專家就留下兩句話:“人生不滿公今滿,世上難逢我卻逢。”來表達他們的喜悅之情。
羅老說起自己的長壽經(jīng)卻很簡單,就是勤動、節(jié)食和暢懷六字。
羅老常說人要動才好,“水停百日生魚臭,快刀不磨黃銹起,大路不走草成窩”。111歲時,羅老每天還要來回走四十余里山路去漢旺鎮(zhèn)街上喝茶。就是病了,他也堅持自己走路,不要人攙扶。老人提出“與日月共陰陽”,黎明即起,黃昏即睡。他說:“睡來睡去,不思不慮。明朝無米,管他怎的?!彼呤亲钍″X的養(yǎng)生經(jīng),羅老深諳其中之道。
節(jié)食也就是節(jié)制飲食,不暴飲暴食。譬如每頓吃飯吃八成飽、喝酒不過量等。羅老雖然酒量很大,可是從來沒有喝醉過。因為他有自己的原則,能喝三兩喝二兩,堅決不在酒桌上逞英雄,傷肝又傷心。羅老最喜歡粗菜淡飯,對大魚大肉敬而遠之。他認為“飲食不怕雜,青菜玉米佳”。他還說:“吃了青菜,一身輕快;天天吃肉,心里難受;要得一身安,淡食勝靈丹?!?/p>
羅老一生最大的樂趣就是采藥為人治病,既讓羅老衣食無憂,也鍛煉出了強健的體魄。他常唱自編的歌謠:“那窮漢,不怕苦,采藥煉丹兩條路。采藥為的是救人路,煉丹為的是長生路?!鄙嚼锶硕加X得羅老平易近人,喜歡和他聊天講笑話。羅老心胸開闊,從不患得患失。他敢于直言,有話便說;他也生氣,有氣便發(fā),一會兒便煙消云散。他說:“心胸宜開不宜閉,閉則百病生,開則百病除?!?/p>
生老病死本是自然規(guī)律,雖然我們不能像羅老那樣傾心學道,但如果像羅明山老人那樣“勤動、節(jié)食和暢懷”,并且長期堅持,長壽對普通人也是觸手可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