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Q是英文Financial Intelli-gence Quotient的縮寫,即理財商數(shù)(簡稱財商)。FQ有多高,直接決定了你是否能利用好手中擁有的資產(chǎn),做好資源配置,完成財富累積。在當今這個競爭日益激烈的市場經(jīng)濟時代,父母們更需要了解一門新課題———兒童理財教育。我們該何時開始給孩子零花錢?如何讓孩子懂得節(jié)儉,量入而出呢?
認識錢幣
女兒1歲半時,我就開始教她認識人民幣,經(jīng)常一手拿紙幣,一手拿硬幣,在她眼前晃來晃去,故作神秘地說:“寶寶,快看,這是錢喲!可以換糖吃!”在廣場或其它人較多的場合玩耍時,女兒有時會撿到錢,有時是1元,有時是1角,最多一次是5元。那時錢在女兒的概念里,不過是些花花綠綠的紙張,它的價值就是能換來好吃的棒棒糖。
一次,女兒拿著一張1元錢,興高采烈地拉著我的手說:“媽媽,去吃麥當勞吧!”我想該是教女兒認識錢幣大小的時候了。那天,我專門跑去超市,買了3個儲蓄罐,并告訴女兒:“以后儲蓄罐里所有存的錢都給你讀書用。”此后,我們只要有硬幣就都交給女兒去放置,但要求女兒必須按幣額大小放進不同的儲蓄罐:1角的硬幣放在“小兔子”里,5角的硬幣放在“大金豬”里,1元的硬幣放在“小豬”里。雖然這些事,成人很快就能完成,但為了鍛煉女兒認識錢幣大小的能力,樹立儲蓄意識,我們每次都交給女兒來完成這個“光榮的使命”,每每此時,她總是倍感自豪,并且樂此不疲。
錢是從哪兒來的?
女兒兩歲時,我?guī)ャy行的ATM取款機取了一筆錢。其后的一段日子,女兒總是隨便在家里找出一張VIP卡,興沖沖地說:“媽媽,走吧,我們還去那個機器上取錢錢!取好多好多錢買玩具!”
我意識到女兒是誤解了錢的來源,她以為錢可以從機器里任意獲取,只要一插卡就能夠輕松得到錢了。我輕聲問女兒:“寶貝,你知道爸爸為什么要上班嗎?”女兒說:“爸爸喜歡工作唄!”我點頭表示肯定她的說法。然后輕輕抱起她說:“但是爸爸喜歡上班的原因還有一個,那就是要賺錢給寶貝買吃的穿的。”女兒點頭,我繼續(xù)說:“爸爸每天要很早起床上班,很晚才能回家。很辛苦地工作一個月,公司才會發(fā)一筆錢到爸爸那張工資卡上,我們才能去機器上取出錢。不是每張卡里都存有錢的喲!”此后,盡管女兒年幼,也許很多東西不能理解,我還是經(jīng)常在不經(jīng)意間同女兒聊起爸爸的工作內容。
有一次,幼兒園老師說:“你女兒真懂事,她說爸爸媽媽很辛苦,每天要做飯,打掃房間,帶寶寶,還要上班賺錢。”我聽后甚是感動,想來良苦用心總算沒有白費。
養(yǎng)成節(jié)儉的好習慣
女兒3歲后,每次帶她逛超市,我都會認真地和她一起看商品的價格,比較同款商品哪個價格更便宜。然后,一起討論,哪些是我們需要的,哪些是我們不需要的,哪些東西太貴,并特別強調:不付錢是不能隨便把東西帶回家的。
每個月去銀行交水電費時,我都特意帶女兒一起去。之后,女兒就明白了水電原來也是需要用錢買的。于是,女兒很小就養(yǎng)成了“人走燈熄、人離水斷”的好習慣。
建立孩子的“小金庫”
女兒5歲時,我特意給她買了一個非常漂亮的錢包,每個月只給她放5元零用錢,如果她想得到更多的錢,則必須用勞動換取。比如幫爸爸擦皮鞋,幫媽媽疊衣服等,都能換來1元的酬勞。一段時間后,女兒的錢包存了不少錢,但她卻舍不得花。
春節(jié)時,女兒常常會收到很多壓歲錢,對這樣大數(shù)目的錢,女兒一時不知如何處理。于是,我?guī)ャy行開了個存折,告訴她積少成多的道理。
現(xiàn)在,孩子從小能管理好5元錢。我相信日后,給她100元、1000元甚至更多的錢,她都能游刃有余地處理好。
關注FQ教育,逐步培養(yǎng)孩子的金錢觀念
孩子在3歲左右,對周圍的一切都充滿好奇,家長完全可以在這個階段引導孩子認識錢幣,讓孩子辨認硬幣和紙幣,知道錢是做什么用的,以及錢的來源。
4歲時可以了解身邊常用商品的價格,給孩子提供一些使用錢幣、衡量價格的機會。比如在超市中如何比較商品的價格,同時還可以為寶寶學習數(shù)學創(chuàng)造機會。
5歲時,孩子可以擁有自己的零花錢,但家長要指導孩子正確支配。
6-7歲,孩子已進入學齡階段,能夠適當?shù)刈杂墒褂昧慊ㄥX了。比如部分自己使用,部分由父母控制。根據(jù)孩子的處理能力,家長再決定是逐漸放寬,還是更多控制。同時父母可以給孩子建立屬于自己的“小金庫”,把壓歲錢這類大數(shù)目存入銀行。
總而言之,培養(yǎng)孩子正確的財富觀念、理財意識和良好的理財習慣,將讓孩子終身受益。
編輯 吳忞忞mwum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