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觸到《愛出一個好寶貝》的時候,正是我的早教之路陷入困境,找不到方向的時候。
一直從事中學教學工作的我,在教學方法的選擇上不盲從,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但是在育兒方法的選擇上,我卻想成為各個教育大家的集大成者??蓜傞_始時,雄心百倍,嘗試諸多教育專家提出的教育方法,設想女兒也會成為“天才”,但慢慢地,就覺得堅持不下去了,女兒不按自己預想的去做,不僅早教進行不下去,連自己的脾氣也變得暴躁起來,老想沖女兒發(fā)火。恰在這時,《愛出一個好寶貝》書中的一句話點醒了我:永遠不要試圖尋找完美的,在那些難以判斷孰是孰非的理論之間,如果自己沒有充分的經(jīng)驗來判斷哪個更科學,不妨讓孩子的反應來充當檢驗的標準。
《愛出一個好寶貝》一書中對“愛”的定義,讓我深受啟發(fā)。母親愛孩子是動物都有的本能,但是愛的方式和能力各有千秋,意蘊深遠,不是所有人都能領悟的。
孩子是個有思想會思維的個體,并不完全按我們的要求來成長,所以時常惹我們生氣,作者用“傾聽和善待”,輕描淡寫地化解了矛盾。是啊,這是孩子必經(jīng)的一個階段,如果作為母親都用生氣來表態(tài),誰還會寬容我們的孩子?還有我們生活中經(jīng)常碰到的,寶寶和別的寶寶鬧矛盾怎么辦?傳統(tǒng)觀點是理所當然批評自己的寶寶,而作者的觀點有點顛覆傳統(tǒng),但是不違背道德標準和傳統(tǒng)美德。讓我有耳目一新的感覺。寶寶做錯了,首先要做的并非是批評,而應該善待,學會傾聽。
每一個年齡段有每一個年齡段的特點,第三章“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幫助我們解決了日常生活中的很多常見問題。一次,老公的朋友送給女兒一個玩具,周末侄女來我家玩,看到新玩具后也非常喜歡,想要但是不肯直接說。于是她就想了一個主意,吃午飯時,她說自己不舒服,不愿意出來吃飯,任憑家人怎么勸都沒有用。后來,我看出端倪,讓她把玩具拿到房間去玩,結果她就眉開眼笑了。侄女走后,老公說她自私,當時我也這么認為??煽戳恕稅鄢鲆粋€好寶貝》后,才知道這個階段的孩子容易以自我為中心,侄女的這一切表現(xiàn)都是正常的。我們把大人眼中“自私”的觀點加在孩子身上,是錯誤的。
“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觀點曾打動過很多家長,但是,人生不是百米沖刺,更像是漫長的馬拉松賽。只追求短暫的速度對于孩子整個人生來說,并不是明智之舉。所以急于求成要不得。第四章里的四個“培養(yǎng)”給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芭囵B(yǎng)好習慣”———好習慣受益終生;“培養(yǎng)分類意識”———把握分類可以讓孩子更好地掌控周圍的環(huán)境;“培養(yǎng)孩子的安全感”———一方面可以讓孩子更好地保護自我,另一方面也可以讓孩子樹立自信,更勇敢;“培養(yǎng)孩子的語言能力”———一切能力的基礎。并用真實的例子,深入淺出地進行了說明,具有很強的操作性和實用性。
“小細節(jié),大文章”看似雜談,實則意有所指。我理解的就是尊重孩子的自主權,站在孩子的角度考慮問題,這樣才更尊重孩子,理解孩子,愛孩子!
對于生活中我們所碰到的“問題寶寶”,書中專開一章進行解答,兩歲,是一個很敏感的時期,很多媽媽都感到很“害怕”,但是該來的終究會來,躲是沒有用的,作者教我們勇敢直面,首先家長自己要有很好的知識儲備,并且能用適合孩子的語言,簡短描述出來,隨時應對孩子突如其來的問題;其次,家長要了解這個階段孩子出現(xiàn)問題的原因,了解相關年齡階段的問題,不要亂扣帽子,以免產(chǎn)生負面影響。
最后一章節(jié)就是每個家長都會遇到的“寶寶入園”問題,雖然我女兒還沒到上幼兒園的年齡,但是我已經(jīng)從中取到了真經(jīng),做好了思想準備,充滿自信,滿懷期待了。
對于像我這樣的新手媽媽,《愛出一個好寶貝》無異于雪中送炭。閱讀此書,就像是和育兒專家面對面的交流。
編輯朱璐zhulu8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