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早晨,為了讓喜歡睡懶覺的女兒按時起床,我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設(shè)計多樣的“奏鳴曲”,如:播放運動員進行曲———用聽覺來刺激;播放動畫片———用視覺來誘惑;講《懶豬起床》的故事———用案例來督促;讓老公和女兒比賽———用競爭來激勵;直接給女兒穿衣服———用行動來命令……我一直為女兒起床的事煩惱著、糾結(jié)著。
一天早晨,意外的事情發(fā)生了:一向不愿早起的女兒居然起床了,拉著大嗓門喊著:“老爸、老媽,兩只大懶蟲,快起床。”我瞇縫著雙眼,仔細看了一下時間,才5點多一點。還在睡夢中的我,非常生氣地沖著女兒吼道:“這么早?睡覺去。”女兒略帶得意地說:“呵呵,每天都是你吵著我起床,今天也讓你被我吵吵?!闭f完,找來玩具小琴,叮叮咚咚敲起來,嘴里還時不時地嘟噥著:“誰讓你每天在睡夢中叫我起床……”
最終,我抵擋不了女兒的“奏鳴曲”,百般無奈地選擇了起床。算是“享受”了一次女兒特有的恩惠,也體驗到了她每天被強迫起床的痛苦與無奈。不過,我從內(nèi)心深處感謝女兒給我的這次深刻體驗,使我的苦惱與埋怨有所減弱,更讓我明白了換位思考的重要性與迫切性。為此,我改變了策略與方法:
一是誠懇道歉。我放下媽媽的身份,主動為我以前不恰當(dāng)、不適宜的行為與方法向女兒道歉。女兒欣然接受了我的道歉,并很有禮貌地說:“媽媽,沒關(guān)系,你說出來了,我也不生氣了,謝謝你!”并反過來安慰我:“媽媽,每個人都有不好的地方,只要改正就是好的。你也一樣,我還是很喜歡你。”
二是深入溝通。在道歉取得良好效果的前提下,我與女兒深入交流,一起剖析她不愿起床的原因。先是女兒自我剖析:我已經(jīng)習(xí)慣媽媽每天用不同的方法叫我起床,自己起不來;爸爸是我的榜樣,他每天也都喜歡賴床;我晚上睡得太晚了,所以早上起不來。針對女兒自我剖析的三點,我給女兒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建議:習(xí)慣于媽媽喊你起床,不等于是你自己的習(xí)慣;爸爸晚起的榜樣是不對,但你可以做爸爸的榜樣;晚上可以早點睡,早上就能早些起啦。女兒聽了我的話,似懂非懂地點點頭,回答道:“我愿意做爸爸的榜樣?!蔽倚α耍@是女兒給我的最好的承諾。
三是達成共識。在與女兒愉快溝通后,我們一起制訂了一個時間安排表:鋼琴每天都練,作為睡覺時的晚安音樂每天都聽;一天游戲和看書,一天畫畫和講故事;晚上8:30睡覺,早上7:00起床。
四是習(xí)慣養(yǎng)成。自從時間表出臺后,女兒在沒有成人的督促下,很自覺、很認真、很嚴謹?shù)貓?zhí)行著她的家庭個人作息時間表,我作為配角支持著女兒的改變。在堅持中,女兒不僅賴床的壞習(xí)慣不見了,而且時間觀念增強了,養(yǎng)成了良好的學(xué)習(xí)和生活習(xí)慣。
編輯朱璐zhulu83@126.com
www.mochou.cn“在線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