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養(yǎng)”的故事
辣媽:丫丫媽(記者) 女兒:丫丫(8歲)
我平時工作不僅忙碌,還有臨時采訪任務,根本顧不上女兒。丫丫的生活都由外公外婆照顧,不用我們操心??墒窃趯W習上,外公外婆就幫不上忙了。恰巧樓上鄰居王阿姨是小學老師,她兒子10歲,放寒假后,丫丫每天都會去他們家和小哥哥一起學習,我們也就不用再擔心她的學習問題了。家有教師鄰居,可能是很多年輕父母最盼望的。教師鄰居休假時間基本與孩子同步,又在教育上有專長,非常合適“拼養(yǎng)”。
辣爸:李筱(醫(yī)生) 女兒:Coco(9歲)
我愛人也是醫(yī)生,平時要輪夜班,雙休也不固定,有時候兩個人都碰不到面。本來家里請了一個保姆,女兒所有的事情,都是保姆代管??墒桥畠涸诩依?,天天叫無聊。
去年寒假的時候,我們科室?guī)讉€同事約好,哪天誰有空,誰家的孩子就都歸他管,大家輪流當孩子王。這樣一來,孩子們可高興壞了。今天的孩子王帶孩子們去游樂場,明天的孩子王帶孩子們去博物館,后天的孩子王帶孩子們去動物園……
這樣的“拼養(yǎng)”方式女兒很喜歡,伙伴多,活動也多。一個寒假長了不少見識。所以今年的寒假,我一點都不發(fā)愁,還是大家一起“拼養(yǎng)”唄。
辣媽:Lily(淘寶店主) 兒子:大寶(12歲)
以前一到寒假,我就犯愁。因為寶貝兒子成天膩在網上,吃飯時都要把飯菜端到電腦前吃。說他吧,他還有一大堆理由,例如:你不也是整天在上網嗎?我能一樣嗎,我那是在賺錢!怎么辦呢?
我找到兒子的好朋友媽媽,共商寒假大事,原來她也為此事苦惱呢。我們一番討論,決定讓兩個孩子一起“拼養(yǎng)”過寒假,這個星期都住我家,下個星期都住她家。為了避免他們長時間上網和看電視,我們有意識地讓他們選擇自己喜歡的活動,自己設計活動的時間和流程。去參加志愿者也好、去圖書館也好,反正讓他們自主安排。寒假生活變得豐富多彩,兒子也漸漸遠離了網絡。
辣媽:賀樺(銀行職員) 女兒:甜甜(6歲)
我和甜甜爸爸都是上班族,雙方老人也都不在身邊。這個寒假結束后,甜甜還有半個學期的幼兒園生活,明年就要上小學了。從幼兒園到小學,作息時間、環(huán)境等的變化還是挺大的,我最擔心的是女兒的適應問題。于是,我想用“拼養(yǎng)”這種方式,給她一個鍛煉的機會。
我特意選擇小區(qū)比女兒大些的孩子家庭“拼養(yǎng)”,鍛煉她和哥哥姐姐打交道的能力。而且我的休息時間剛好不是周末,所以和鄰居們商量,他們上班的時候把孩子放我這里,周末的時候,把孩子放他們那里。
“拼養(yǎng)”家庭孩子年齡各不一樣,雖然說輔導孩子寫作業(yè)的難度提高了,可好處是混齡相處,對孩子來說,是學習多維度同伴交往的好機會。
“拼養(yǎng)”的益處提高與同伴交往的能力
現在的獨生子女,接觸到同伴的途徑有三種:學校里同齡的同學,親戚朋友家的孩子,小區(qū)里常見的伙伴。后兩種同伴,常常是泛泛之交,只有學校里的同班同學才是他們接觸最多的孩子。所以,孩子們的同伴交往經驗往往有局限性,他們缺乏與不同年齡同伴交往的經驗。
面對大哥哥大姐姐的強勢,面對小弟弟小妹妹的崇拜,孩子會不會妄自菲薄,又或者自高自大呢?只有不斷積累經驗,孩子才能正確認識自己的能力、價值和在同伴中應擔負的責任可表現的能力。畢竟,他們將來步入社會,打交道的可不止同齡人這個范圍。
“拼養(yǎng)”為孩子提供了一個與不同年齡孩子交往的平臺。
提高與成年人交往的能力
現在的家庭結構通常是三口之家,孩子和成年人的交往機會也非常有限。父母、老師是他們接觸最多的人??伤麄儗⒆涌偸顷P愛、保護居多,很難以一個平常成年人的心態(tài)和他們交往。
“拼養(yǎng)”就不一樣了,其他家庭中的爺爺奶奶、爸爸媽媽,能更客觀地觀察孩子、評價孩子,以更陌生的心態(tài)和孩子接觸。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學習如何和成年人交往。
如果“拼養(yǎng)”的對方家里有保姆,那就更考驗孩子了。以居高臨下的“主人”態(tài)度,還是以“客人”的態(tài)度對待對方,相信不同的態(tài)度會帶來完全不一樣的結果,這也夠孩子學習、揣摩一陣子的了。
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在“拼養(yǎng)”過程中,大家不可避免地要有時間和地點上的約定。提醒孩子守時、守信;年齡小的孩子,鼓勵他們自己收拾需要帶的東西,回來的時候不要丟三落四;年齡大的孩子,鼓勵他們自己設計活動,自己同對方溝通;這都是提高自我管理能力的好機會。
打開學校外的另一扇窗
學校教育缺少給孩子實踐的機會和時間。課堂上,孩子們受到懂禮貌的教育,“拼養(yǎng)”生活中,孩子們做一個禮貌的孩子真的能得到別人的喜歡;課堂上,孩子們知道了中國有四大發(fā)明,“拼養(yǎng)”生活中,孩子們在科技館里有了更多的發(fā)現;課堂上,孩子們被要求要體育達標,“拼養(yǎng)”生活中,孩子們有了更多體能鍛煉的機會……
在“拼養(yǎng)”中,合理地設計、安排活動,可以讓孩子把眼光放得更遠,感受生活的層面更寬,心理感覺更直接。
遠離網絡和電視
這可能是最實際、最直接、最可觀的“拼養(yǎng)”益處了。孩子們在一起有事做,自然而然就會放棄電腦和電視機了。
“拼養(yǎng)”能省出爸爸媽媽自己很多的時間,對孩子來說又有這么多的益處。相信還沒有“拼養(yǎng)”的爸爸媽媽們,很想找一兩個甚至三四個鄰居、同事、朋友,商討“拼養(yǎng)”,讓自家孩子過一把“拼養(yǎng)”癮啦!
請別著急,行動之前,先讀讀下面的建議———
“拼養(yǎng)”的建議
1、怎么保證孩子的安全?
無論如何,孩子的安全是第一位的,但有時候意外是無法避免的。露露就在林林家的浴室里摔了一跤,不巧的是,手臂骨折了,而起因是林林家的浴室地板有一點點水漬。是林林家的責任嗎,很難說;是露露的責任嗎,更難說。
我們的建議:在“拼養(yǎng)”前,給孩子買一份保險吧,能讓雙方家庭都更有保障一些、更安心一些。
2、孩子會不會在對方家庭沾染一些壞習慣?
平平家和肉松家是一對“拼養(yǎng)”家庭?!捌答B(yǎng)”了一段時間后,肉松媽媽發(fā)現肉松最近老是用命令的口吻說話,“我要拖鞋,快去拿”“我餓死了,你飯怎么還沒有做好,動作太慢了”,這讓肉松媽媽非常驚訝和生氣。后來,肉松媽媽才找到問題的根源,原來平平爸爸在家就是這么對平平媽媽說話的,所以肉松耳濡目染受到影響了。
我們的建議:在“拼養(yǎng)”前,要考慮對方爸爸媽媽的素養(yǎng)和教育觀點是否與自己契合。這樣可以先從宏觀上保證孩子仍然向你所期待的方向發(fā)展。
另外,要考慮雙方的家庭狀況。對方家里有幾口人、有沒有保姆、有沒有寵物、房子是公寓還是別墅、有沒有車,甚至對方是什么民族,有沒有什么特別的習俗等都是要考慮的問題。例如,寧寧媽媽是回族,就對見見媽媽做的豬肉白菜水餃有些不滿。
3、孩子和對方孩子能處得好嗎?
畢竟孩子是“拼養(yǎng)”的主體,那么孩子們相處是否融洽,是否愿意在別人家度過一段時光?父母們需要經常關心并決定是否繼續(xù)“拼養(yǎng)”。
我們的建議:事先詢問一下對方孩子的性格、愛好、年齡,看看是否和自己家的孩子有默契。大家不妨商量好“試拼養(yǎng)”一段時間,看情況再做最后的決定。
4、拼養(yǎng)是不是要有金錢支出?
孩子吃飯、出門玩等都需要花錢。如果雙方家庭照顧孩子的時間長短、次數多少都差不多還好說,如果時間、次數不那么均衡,就需要先商量了。
我們的建議:在“拼養(yǎng)”中,孩子吃飯、出門玩等直接產生的費用,大家可以事先說好AA制,門票、車費、飯費等,大家各付各的就可以了。至于照顧時間上不對等,想用金錢作為補償的話,就需要雙方事先約定了,事后再說就容易起矛盾。所以,盡可能用勞動來補償對方的勞動,他們照顧孩子多少時間,你們就照顧孩子多少時間。
此外,還要請爸爸媽媽們做好心理準備,“拼養(yǎng)”也可能會出現一些負面影響,你是否可以接受?
“拼養(yǎng)”的負面影響
1、孩子學會投機取巧,人前人后不一樣。無論你事先的考察如何細致,也不能避免這一點:不同家庭的教育觀點和教育要求是不同的。你要求孩子一定要把脫下的鞋子擺放整齊,可對方家對這一點很無所謂。于是,孩子學會了在對方家里偷懶,在你這里認真應付。
2、孩子有了攀比心。對方家的條件比較好,他們住別墅、開汽車;可是自己家里是小房子,出門要擠公交車。終于有一天,孩子會發(fā)問“我們家為什么不能住別墅?我們什么時候住別墅?那里很大,真的很舒服”。
3、孩子耐不住寂寞,缺乏獨處時間。Lily就發(fā)現兒子大寶的變化。以前一個人在家時,雖然大部分時間都在上網,但也總有一個人聽音樂或一個人看書的時候;現在的他卻定不下心來,沒有辦法一個人靜靜地做作業(yè)、看書,總想著出去玩,喜歡湊熱鬧。
4、家庭隱私被暴露。以前家里有什么事情,總是在家庭范圍內解決?!捌答B(yǎng)”后情況就有所變化。李筱發(fā)現他今天和老婆吵個架,明天整個科室的人都知道了,當然都是女兒Coco的“功勞”,所謂童言無忌。
5、孩子對你評頭論足。以前你的口頭禪是“你看人家小明多乖”,現在孩子的口頭禪是“你看小明媽媽的衣服多好看”“你看小明媽媽做的飯就是好吃”“你看小明媽媽多溫柔”……
任何事情都有兩面性,“拼養(yǎng)”也是如此。如果你能接受它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又或者對此早備好對策;又或者你認為利大于弊;那么你就深吸一口氣,告訴自己“拼”吧。
專家點評:
閔樂夫(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家庭教育研究與指導中心主任,中國家庭教育學會理事):
“拼客”一詞已成為很多年輕父母的一種生活態(tài)度,拼房、拼玩、拼車、拼游……還有“拼養(yǎng)”。“拼養(yǎng)”是一種家庭互助的度假方式,也就是幾個家庭的年輕父母在假期將孩子們安置在一戶人家照看,不僅培養(yǎng)了孩子面對陌生環(huán)境的適應能力、鍛煉了獨立意識,又可以將一方的爸爸媽媽暫時從看孩子的時間里解放出來。是一種富于創(chuàng)新的嘗試。
“拼養(yǎng)”這種方式在國外十分普遍,多在親友、相熟的鄰里間展開。目前,國內許多年輕的爸爸媽媽已經在朋友圈里開始了不同情況的“拼養(yǎng)”互助生活。
1、“拼養(yǎng)”首先合理充分地利用了各家教育管理資源,有效解決了每家陪伴孩子的時間、精力等不足的問題。不同的教育資源形成互補優(yōu)勢,孩子會有豐富的別樣感受。我以為,只要各家去精心實踐,肯定會有收獲,每年寒假實踐一輪,暑假再實踐一輪,“拼養(yǎng)”將出現寒假版和暑假版兩種模式。
2、“拼養(yǎng)”可以促進孩子的社會化進程。孩子開闊了眼界,在別家有了新體驗,他們學習和同齡小朋友相處,學會當禮貌的客人和熱情的主人,在交往中體驗相互尊重、關愛,學習分享、謙讓、競爭、寬容,懂得明辨是非,懂得自我約束,學會自我選擇。孩子在這個流動的臨時環(huán)境中,會交上好朋友。
3、家長們也會在“拼養(yǎng)”嘗試中成長。爸爸媽媽們有了觀察、了解各家居家過日子、教育孩子特點的機會,能夠自覺地調整自身的不足,學習他們科學的教養(yǎng)方式和良好的生活習慣。同時,爸爸媽媽們會調動資源,發(fā)揮各自的潛能,例如在自家當班日,一定會努力將孩子們的教育活動安排得別出心裁、趣味盎然。這樣的精心安排必然激起下一輪教育活動設計的新高潮。
4、在“拼養(yǎng)”中肯定也會出現一些小問題:例如飯菜可口不可口、孩子之間的互相攀比、別人家的爸爸媽媽嚴厲不嚴厲等,所以爸爸媽媽在把自己的孩子接回家后,一定要注意和孩子溝通,關心他每天的感受,幫助他分析在別家看到的現象并幫助他選擇正確的態(tài)度。在這種合作實踐中,讓優(yōu)勢消化弊端。
另外,在“拼養(yǎng)”伙伴的選擇上,不要在網上隨便跟陌生人達成協議,最好選擇身邊的朋友、同學或小區(qū)的鄰居。
“拼養(yǎng)”是在一個小集體中爸爸媽媽們和孩子們的共同嘗試,是一種相互自助的協作,當然各家要相互信任,各家要盡職盡責,信任盡責才是協作穩(wěn)定的保證。同時,爸爸媽媽們也要相互交流,不斷借鑒不斷調整,交流調整才能使這種合作形式更趨完善和持續(xù)發(fā)展。
題圖由gettyimages提供
編輯朱璐zhulu83@126.com
www.mochou.cn“在線投稿”《家教與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