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小一班有一位小朋友叫希希,他的各方面能力都比較強,也很善于表達自己的想法,但個性好強,不樂意與他人分享,表現(xiàn)得有些自私。比如:在小朋友們玩娃娃家的時候,他這個“爸爸”總是和“媽媽”產(chǎn)生矛盾,常常會用“哼,我生氣了!”作為回答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在集體活動中,如果自己想出的答案其他小朋友也這么說,希希就會顯得很著急:“這個是我想出來的!”或者“你們別說,我來說!”通過平日和希希媽媽的交流,發(fā)現(xiàn)希希不僅在幼兒園里是這種表現(xiàn),在其他場所也一樣:和鄰居小朋友一起玩,希希也從不愿意把自己的玩具和別人分享,在母親的堅持下,才會很不情愿地把不是很喜歡的物品給別人玩。
有一天,希希的爸爸來接孩子,并且?guī)砹颂枪?,其中有一塊希希最愛吃的巧克力。因為同學魯彤平日里總會將媽媽帶來的好吃的東西給希希,于是希希爸爸就要求孩子也將巧克力給魯彤分享。可希希十分不愿意,于是爸爸就和他爭執(zhí)起來,甚至還動手打了他,最后希希卻仍未將巧克力給魯彤,只是給了他一塊糖。
通過這件事不難看出:希希的父母雖然發(fā)現(xiàn)了孩子自私的問題,可僅僅通過所謂的“堅持”或“體罰”來解決,到最后也沒有達到預期的目的。我們再次思考一下希希爸爸處理問題的方式吧。當出現(xiàn)問題的時候,希希爸爸僅僅命令孩子“去做”或“不去做”,卻并沒有讓孩子了解“為什么要這樣做”。在孩子腦海中留下的印象就是“爸爸讓我這樣做,我偏不這樣做”,久而久之就造成了孩子爭強好勝的個性。加上爭執(zhí)的最后,并沒有真正讓孩子把自己的喜好與小伙伴分享,孩子自私的目的仍舊達到了,并沒有得到改觀。此外,通過溝通發(fā)現(xiàn),希希的媽媽和爸爸也往往采用爭執(zhí)的形式來解決家中問題,家長的“榜樣”示范帶給希希潛移默化的影響就是:爭強好勝就是處理問題的方式。
那么對于希希這樣的孩子到底應該如何教育呢?不久后一次自選活動時,希希又因為油畫棒與小伙伴產(chǎn)生了爭執(zhí)。
美工室的活動正如火如荼地進行著,小朋友們都在忙著玩自己喜歡的游戲,我也在忙著教孩子串珠子!
忽然,我聽到了爭執(zhí)聲,回頭一看:希希正在搶紫穎手上的什么東西?!霸趺蠢??”我上前詢問?!八麚屛业挠彤嫲?!”紫穎見我過來,立刻告狀。沒等我問希希為什么要搶別人東西,希希就急著說:“她也用橘色!”我一看,紫穎確實正用手上的橘色油畫棒在給畫中媽媽的衣服涂顏色。再一看希希的,他正給衣服的紐扣涂色,而橘色衣服已經(jīng)涂好了?!澳愕囊路彩怯瞄偕陌??”“是我先用橘色的!”希希高聲強調(diào),看來希希很不喜歡紫穎和他用一樣的顏色。我故意問:“橘色是很鮮艷,很好看!可你能用橘色給衣服涂顏色,為什么紫穎就不能用橘色呢?”“我用過了!”“你用過了別人就不能用了嗎?”“嗯!”“哦,這樣??!”我想到前些天示范的那張媽媽衣服的范例,立刻取來給希??矗骸澳侵芾蠋熞灿眠^藍色給紐扣涂顏色呢!你也不能用咯!”希希看了看我的畫,又看了看他還沒有涂完的藍色紐扣,低下了頭。于是,我再次引導:“希希用了橘色所以衣服很好看,那紫穎也想讓媽媽的衣服變的和你一樣漂亮,你幫幫她好嗎?”希希點了點頭,把手收了回來,不再搶油畫棒……講評的時候我特別表揚了希希和紫穎的畫:“今天兩個小朋友都用了橘色,真鮮艷!好看的顏色小朋友們都可以用,這樣你們的畫畫就都會很漂亮了!”
其實希希并非不講理,我沒有像希希爸爸那樣,以強硬的態(tài)度讓希希把油畫棒還給人家,而是通過同樣事例反問希希,讓希希在腦海中進行對比,從而自己發(fā)現(xiàn)這么做是不對的。并且在最后我及時表揚了希希,強化了他讓油畫棒的效果。
希希爸爸來接希希時,我把今天發(fā)生的事告訴了他,希希爸爸有所領悟,并答應積極配合我們,把希希自私自利的性格調(diào)整過來。
我相信,改掉這些小毛病,希希還是最可愛的乖寶貝!
編輯 吳忞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