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發(fā)牢騷的兒子
兒子自從升入二年級后,有時會發(fā)發(fā)牢騷了。
一天在吃晚飯的時候,他和我邊吃邊聊:“媽媽,今天王某又去老師那告狀了。”“哦,什么事情???”“就是我做完作業(yè)伸懶腰的時候,不小心碰到了她,我都道歉了。這種事情也要去告狀,真是小氣(兒子就是這樣理解小氣的,認(rèn)為和小心眼差不多)。老師呢,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就批評了我,真是個妖怪?!薄昂呛?。”我微笑著看著他,并沒有急著說話。
過了幾天,兒子放學(xué)回來告訴我:“媽媽,昨天徐某某又讓別的同學(xué)去打人了,這個小壞蛋,真是個壞家伙?!?/p>
我注意到兒子已經(jīng)說了“告狀”“小心眼”“妖怪”“壞蛋”“壞家伙”這幾個不太好的詞了。
“兒子,同學(xué)之間有時會有矛盾,老師有時會批評錯了,這是很正常的,但是你怎么說了這么多不太好的話?。俊?/p>
這時,兒子看著我,很認(rèn)真地說:“媽媽,但是它們(指不好的詞)是要出來散步的呀?!?/p>
我愣了一下,沒想到兒子用了這么美好的一個詞來形容自己的牢騷。
“既然它們要出來散步,媽媽想,它們肯定喜歡美麗的地方,像莫愁湖公園,我們劃著船,帶它們在湖面上散步;或者去天目湖,帶它們在牛背上散步;也可以去清涼山公園,它們肯定喜歡在銀杏樹下散步。它們在這些地方散步后,也會把自己變美麗的?!?/p>
“可是有時它們一個星期要出來散步兩三次的,我們不可能每次都去那些地方啊。”兒子說得對,這的確很難做到。我想了想,說:“那我們就在家里為它們準(zhǔn)備一個散步的地方,這樣除了那些美麗的地方,你就只讓它們在我們家散步,好嗎?”
“好的?!?/p>
那天晚上,我騰空了一個大衣櫥,好讓它們有個在家里就能散步的地方。
解析孩子的牢騷
散步的“散”本意指的是分開,由聚集而分離,在散步中是隨便走走,無拘束地漫步徘徊的意思。孩子用這個詞卻真正表達了他們這個年齡的一些心理。七歲的年齡,已經(jīng)懂得了很多道理,有時也知道控制和壓抑自己的心里想法了,如對于老師的錯誤批評所帶來的委屈,可能不能當(dāng)面對老師表達出來,或者同伴之間的矛盾爭吵,不能及時合理地解決,或者學(xué)習(xí)成績不理想,所帶來的自卑等等。他們畢竟只是七歲的孩子,這些給他們幼小的心靈帶來了壓力,雖然有時會有自己的想法,但是還不一定能完全理解一些事情,也就不一定能自己正確解決,這需要我們這些做家長的及時引導(dǎo),及時溝通,盡快調(diào)整。
應(yīng)對“牢騷”的策略
1、樂于傾聽孩子的牢騷
孩子是需要傾訴的,尤其對于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如果能為他們提供表達的機會,他們就能把事情與自己的想法、感受聯(lián)系起來,有時還能有自我覺察的感觸,從而在個人認(rèn)知上達到新的高度,對自己做出有價值的判斷。例如,兒子和我聊天時還經(jīng)常會說到:“媽媽,我這樣是不對,但是當(dāng)時太生氣了”類似這樣判斷自己與分析自己的話。
樂于傾聽之后的理解是非常重要的,孩子經(jīng)常在理解的氛圍中表達自己,以后就會習(xí)慣向家長打開心扉。例如,兒子說了那么多不好的詞,我并沒有制止他,就是覺得他說這些肯定有他自己的道理。
2、正確引導(dǎo)孩子的牢騷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還不能很容易地描述出他們對意識、覺察這些概念的理解,雖然他們對周圍的人和事都有自己獨立的想法。孩子在這方面的能力是剛剛發(fā)展起來的,家長及時的引導(dǎo)至關(guān)重要。例如,面對兒子的牢騷,一次在他臨睡前,我笑著說:“你是二年級的學(xué)生了,竟然說你們班主任是妖怪。”兒子也笑了,“媽媽,那是我和你隨便說說的,不是真說的。”“是啊,你們老師那么辛苦,對你們那么寬容,你要尊重老師,感謝老師。”
3、用些技巧處理孩子的問題
七歲左右的孩子對周圍的世界充滿了好奇和喜悅,因此,他們會對平靜意識和放松身體的新方法感興趣,并且保持開放的心態(tài)來學(xué)習(xí)。例如,當(dāng)孩子感到心煩的時候,如果家長只是簡單地說一些諸如“你需要平靜下來”的話,孩子會拒絕這樣的建議。如果家長換句話說:“你愿意休息一下,來聽聽輕松的音樂,或者和你的呼吸伙伴一起做深呼吸嗎?”那么效果會完全不同。就像我面對兒子的牢騷,就是借助風(fēng)景秀麗的景色來平靜孩子的心,而家里的衣櫥也給了孩子一個相對輕松和安全的地方。他可以坐在里面說話,可以躺著,可以趴著,可以站著,可以用他認(rèn)為最放松最舒服的姿勢。后來我和兒子還一起給那個衣櫥裝扮了一下,真是很美麗了。兒子現(xiàn)在在衣櫥里不僅僅是讓牢騷出來散步了,更多的像是在那里享受著什么似的。
(作者系中國教育專家委員會會員,南京市教育學(xué)會會員。)
圖片由本文作者提供
編輯 朱璐 zhulu8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