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歲的徐大哥,因面紅、肝脾腫大前來我院就診。詢問病史,反復頭昏、胸悶伴左下肢活動障礙多年,5年前曾被某醫(yī)院診斷為高血壓病,腦梗塞,但治療后沒有明顯效果。查血壓170/100毫米汞柱;頭顱CT示右基底節(jié)腦梗,左下肢無力;血常規(guī)檢查血紅蛋白、紅細胞顯著升高,白細胞、血小板增多;骨髓象見骨髓各系增生極度活躍,診斷為真性紅細胞增多癥?;颊呒捌浼覍俾牭酱瞬∶?,頓時感到茫然……
其實真性紅細胞增多癥并非罕見,它是一種由于異常的多能干細胞克隆增殖造成的骨髓增生性疾病,患者以紅細胞增多為主,伴有白細胞、血小板增多。發(fā)病率約1/10萬,多發(fā)生在60歲左右的老年人,兒童時期極罕見,男性多于女性。起病緩慢,可在病變若干年后才出現癥狀,有的甚至在偶然查血時才被發(fā)現。
本病的病理生理基礎主要是血(紅細胞)總容量增多,血液黏滯度增高,導致全身各臟器血流緩慢和組織缺血。早期可出現頭痛、眩暈、疲乏、耳鳴、眼花、健忘等類似神經官能癥癥狀。以后有肢端麻木與刺痛、多汗、視力障礙、皮膚瘙癢及消化性潰瘍癥狀。由于血管充血,內膜損傷,以及血小板第3因子減少、血塊回縮不良等原因,可有出血傾向。約半數病例有高血壓,尤其伴有血小板增多時,可有血栓形成、梗塞或靜脈炎。血栓形成最常見于四肢、腦及冠狀血管。患者皮膚和黏膜顯著紅紫,尤以面頰、唇、舌、耳、鼻炎、頸部和上肢末端(指趾及大小魚際)為甚。眼結合膜顯著充血。約有79.9%的患者肝腫大,部分系充血所致,大多為輕度,后期可導致肝硬化。87.8%患者有脾大,大多較明顯,可發(fā)生脾梗塞。預后差,多死于靜脈栓塞、大出血,或發(fā)展成為骨髓纖維化及急性白血病。
懷疑此病的患者可做血常規(guī)、骨髓象、血容量、紅細胞壓積、中性粒細胞堿性酶等檢查,予以確診。
大多數真性紅細胞增多癥患者不需要根本治療,而是需要觀察,對有癥狀者進行對癥處理,如血壓高者降壓,有缺血表現者服用抗凝藥物等。對于紅細胞顯著增多(如血細胞比容>0.60)而有可能發(fā)生血栓形成或其他并發(fā)癥時,方考慮根本治療,包括靜脈放血、化療、同位素32磷靜脈注射或口服、干擾素肌注等,以抑制骨髓的造血功能,盡快使血容量及紅細胞容量接近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