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朝虎的散文《水》,回憶了兒時村子里的人們?nèi)彼啵阉闯墒亲钫滟F的東西。我們在讀這篇課文時,一方面體會到的是缺水之苦,另一方面體會到的卻是有水之樂。這一苦一樂,對比強烈,使我們更深刻地感受到水的珍貴。課文的第5自然段,就是“以樂襯苦”,作者用細(xì)膩的筆觸,描述了在炎炎夏日里,母親的一勺水,給他們四兄弟帶來的快樂體驗。細(xì)細(xì)品味這段文字,我們的眼前會出現(xiàn)一幅幅畫面,那一勺水,緩緩地滑動著;那四兄弟,筆直地站立著……一勺水的珍貴,一勺水的快樂,一勺水和四兄弟就這樣融合在了一起。
精彩的段落值得我們反復(fù)咀嚼,讓我們再次走進這段文字之中,來慢慢欣賞其中的三個鏡頭。
從頭到腳的長鏡頭請注意一下文中“頭頂”“臉”“脖子”“胸和背”“大腿和膝蓋”“腳板”這幾個詞語,它們并不顯眼,你能從中讀出些什么來呢?是的,這是人體的幾個部位,從上往下,從頭到腳,作者就是按照這樣的順序,向我們娓娓道來。你看,這段話是不是很像電影電視中看到的一個長鏡頭呢?從頭到腳,鏡頭慢慢拍下來,一氣呵成,讓那一勺水,在四兄弟的身體上,在時間與空間中緩緩地滑動著。讀著讀著,我們感受到了四兄弟的快樂,那一勺水仿佛也滑動在我們自己的身體上了,清涼無比,舒服極了。這個長焦鏡頭,把我們拉進了課文中,也拉進了一勺水的快樂體驗中。
滑過身體的慢鏡頭再注意一下這段話中的第一句,“滑過了”這個詞語一連用了三次——“滑過了我們的臉”“滑過了我們的胸和背”“滑過了我們的大腿和膝蓋”。為什么作者在這句話中要反復(fù)地使用“滑過了”這個詞語,可以用“流過了”“淌過了”“沖過了”這些詞語嗎?當(dāng)然不能,因為只有那么一勺水,還得分給四兄弟,每人只能享受到四分之一勺水呀,“滑過了”這個詞語最符合當(dāng)時的情形。你若是再閉上眼睛,慢慢地回味這句話,就能體驗到一種慢鏡頭回放的感覺,那一勺水就像一道小溪流,緩緩地在四兄弟身上滑動著,滑過了……讀著這個慢鏡頭,那勺水仿佛被拉長了,似乎一直在滑動著,水帶給我們的快樂也一直在延伸著。
毛孔血管的特寫鏡頭在這段話中,還有一個特寫鏡頭,它能讓我們“聽得到每個毛孔張開嘴巴的吸吮聲”,
“感覺得到血管里血的流動在加快”。毛孔張開在吸吮,可見人干渴到了極點;血的流動在加快,可見水是生命之源。這個特寫鏡頭,既讓我們體驗到缺水仿佛把人給風(fēng)干了的感受,又讓我們體驗到有水仿佛讓人重新煥發(fā)生命活力的感覺。
會讀書的人,常常是一只眼睛看書中的文字,一只眼睛看文字中的畫面。我們在閱讀《水》這篇文章時,就應(yīng)該透過文字看畫面,捕捉住那一個個長鏡頭、慢鏡頭、特寫鏡頭,這樣讀書就會越讀越有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