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吃肉的孔老師
孔老師可能是中國最早的美食家之一,著名的“食不厭精膾不厭細”這句美食定律就是他老人家說的,意思是制作美食,必須仔細用心地去做,無論多么細致的烹飪方法都不為過??桌蠋熛?qū)W生收取的學(xué)費,也經(jīng)常用肉干之類的美食代替,可見他有多喜歡吃肉啊!
事情是這樣的……
有一年,孔老師出訪齊國。齊國是周武王滅商后,分封給姜太公的封國,算是資格最老的諸侯國,因此周禮非常完備,極有大國氣度??桌蠋煹诌_齊國時,正趕上齊王舉行盛大的宗廟祭祀活動,這豈有不邀請著名教育家孔老師之理?
典禮開始,一種美妙的音樂響起,精通音律的孔老師瞬間便陶醉在曼妙的樂曲中,久久不能自拔,此后的幾個月里,他沉浸在記憶中的音律里,并努力學(xué)習(xí)演奏,所以連肉吃起來都不怎么香了。
這種音樂,叫做“韶樂”,是當(dāng)時最雅致的音樂,主要演奏樂器,竟是一組石片!
古老的打擊樂器
石頭真能演奏出如此美妙的音樂嗎?別懷疑了,這種石頭現(xiàn)在依然有很多,而且它們有個名字,叫“磬石”。
距今4000多年前,磬石就被用來制作樂器了。一些古籍記載,黃帝最早命令樂官制作磬石樂器,另一些古籍則認(rèn)為,堯舜時期是磬石樂器的出現(xiàn)時間。
舜帝的樂官名叫夔,他制作的磬石樂器演奏起來,能讓百獸跟著音樂手舞足蹈,夠牛的吧?
磬石制作的樂器叫做“磬”,一般都呈石片狀,造型好像一個對勾,在石片上打有一孔,用牛皮繩一類的結(jié)實繩索吊起來,演奏的時候用小錘敲擊石片的不同部位,就能發(fā)出不同的聲響,有的清脆悅耳,有的渾厚動聽。將不同大小、薄厚的磬吊掛在一起,就組成了一套音律完備的打擊樂器,名叫“編磬”,雅正的音樂就可以綿綿不絕地流淌出來啦!
靈璧有奇石
在遙遠的古代,磬并不是隨便什么人都能使用的,它是國家的重要禮器,地位非常崇高。這一方面是因為古人崇尚禮樂文化,并且等級制度森嚴(yán),另一方面也是由于磬石的出產(chǎn)并不容易,物以稀為貴嘛!
如果要求不那么嚴(yán)格,很多石頭或玉石都能制作磬——對呀,哪塊石頭不能敲出點動靜來呢?但要想獲得最佳的音質(zhì),就必須找到最合適的石材。這種石材,在古籍中有明確記載,叫做“泗濱浮磬”,也就是咱們要說的磬石的另一個有趣的特點——擁有紅外輻射特性??茖W(xué)家讓實驗者在室內(nèi)靜坐,等到身體呼吸等生理狀態(tài)平靜后,打開紅外攝像儀觀測記錄人面部與手部等受檢測部位的紅外特征,然后將靈璧磬石靠近受監(jiān)測的人體部位。你猜怎么著?這些部位出現(xiàn)了明顯的增溫現(xiàn)象,半小時后增溫達到最高值。每個人情況不同,一般增溫在0.5℃到~2℃之間。用動物來做實驗,也得出相同的結(jié)果。
有了這個功能,磬石就不僅是一件樂器材料啦。在醫(yī)療中,可以用加熱的磬石以紅外輻射的形式向人體放射熱能,達到一定的保暖保健效果。怎么樣?你是不是也想來一塊磬石把玩一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