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老師都是一個神圣的字眼,老師是學生學習上的指導者,甚至是人生路上的指路人??梢钥隙ǖ卣f,幾乎沒有哪個學生沒被老師批評過。如果因此你反而與老師的規(guī)范要求漸行漸遠,顯然這對你的成長是很不利的。其實作為老師,出發(fā)點大致相同:希望自己的學生都能從一棵小樹長成為參天大樹。作為學生,除了按時完成老師布置的各項功課外,如果不能和老師很好地交流,就無法最大限度地獲得老師的幫助和指導,這對于需要引導的孩子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損失。
用心理解老師
常聽到有些學生說覺得老師偏心,或者不怎么關心自己。其實,有時候覺得老師偏心,只不過是我們對老師不夠理解。我們只是感覺到老師沒有對自己特別關心。事實上,一個班有那么多學生,老師怎么關心得過來?要求老師去適合你,因你的喜好而改變,這是不可能的。我們需要理解老師,主動去適應老師,而不是一味地抱怨自己沒有受到重視。
加強和老師的交流
在學習上,與老師多做交流是很重要的。因為老師見到過各種各樣的學生,對不同的學習方法、學習狀態(tài)也很了解。多與老師交流,一可以獲得很多在課堂上老師沒有講深講透的東西:二可以在與老師的交流中找到自己學習的不足和缺陷,加以解決;三可以更好地認識自己的學習狀態(tài)、心理狀態(tài);四可以讓老師注意到自己,愿意幫助自己,可謂一石四鳥。那么如何很好地與老師交流呢?
首先,上課時注重眼神交流。有些同學上課聽得極其認真,筆記記得一字不落,沒什么可寫了還是兩眼直直地盯著書。這樣的聽課方式得改變。一方面,這樣子很容易走神;另一方面,也沒和老師進行直接交流。比如解答完一個費解的問題,老師會問:“大家懂了嗎?”如果你一直低頭不語,老師就不知道你是否在認真聽課,不知道你是懂還是沒懂?
其次,要對自己有自信,要主動而積極。老師非常繁忙,不是特殊情況是不會找你談話、溝通的。這就需要你發(fā)揮主觀能動性,主動找到老師,大膽說出你的疑問、你的想法。老師對這樣的學生是很歡迎的。因為老師知道上課時你認真聽了,也思考了。
學會親近老師
尊重老師并且走近老師,是老師所希望的。那么如何做到呢?
1 給別人當老師
在課外興趣小組,或者在課余時間,我們可以嘗試著給其他同學當老師,甚至在每個周末,自己給父母講一堂課。如果要把課講好,就需要我們準備備課筆記,把要講解的知識編成大綱。講完課,要幫助自己的學生解決不懂的問題,還要留作業(yè),并且批改。這樣,我們就能切身體會一下做老師的難處與辛苦,也能對老師多一份理解和體諒。
2 理解老師對自己的嚴格要求、甚至責罵
俗話說:愛之愈深,責之愈切。老師批評你、管你,是因為老師心里有你,在乎你,老師心里對你有一份責任,就像父母一樣。所以,如果能理解這些,你就能夠更好地理解老師的心情,也可以緩解自己被批評時的壞情緒。
3 把老師當成朋友
有的同學不喜歡某個老師,是因為只看到老師的不足。如果我們能把老師當成朋友,就會更多地關注和發(fā)現(xiàn)老師的可敬之處,找到老師身上值得欣賞值得尊敬的品質,同時,人非圣賢,孰能無過。錯誤在所難免,如果能把老師當成自己的朋友,也就能夠理解老師對自己的良苦用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