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龍虎山故稱云錦,位于鷹潭市境內(nèi),聞名中外!是山列天下洞天福地之三十二,因老祖天師張道陵早于山中煉“九天神丹”,丹成龍虎現(xiàn),又山勢似虎踞龍蟠,故獲龍虎山之稱。
祖天師丹成之后,云游天下,在巴蜀之地設(shè)二十四治以統(tǒng)領(lǐng)教民,第三代張魯承其志,割據(jù)一方,政教合一,后順曹而封侯。張魯有五子,其羽化后長子張滋襲其爵位,而第四子張盛承其道業(yè),于晉永嘉年間(公元307-313)遷徙而返回龍虎山中,設(shè)符篆宗壇世襲傳授,遂為第四代天師。南宋敕三十五代張大可“提舉三山(龍虎,茅山、閣皂)符篆兼御前諸宮觀教門事”,元代第三十八代天師張與材獲授“金紫光祿大夫”,封“留國公”,賜金印,視正一品。于是龍虎山稱“南國無雙地”,天師府稱“西江第一家”,山中大上清宮和正一觀同樣著名。
在中國的社會中龍虎山天師符法影響巨大,元末明初出現(xiàn)的《水滸傳》,第一回竟是:“張?zhí)鞄熎盱烈?,洪太尉誤走妖魔”,描述的就是第三十代天師虛靖真人的故事,而作者筆下一百零八將真正的原籍出處,竟是龍虎山上清宮殿宇中的深穴古井。他們皆是老祖張?zhí)鞄熸?zhèn)鎖井中的“三十六員天罡星,七十二座地煞星”?!暗栏啐埢⒎?,德重鬼神欽!”這是世人稱頌祖天師道法高超的贊辭,其意旨內(nèi)涵是:道德,無論出世、入世、都是教徒和學(xué)人行持的功業(yè)和方向,追尋的目標(biāo)和境界,是正人君子的依歸。楹聯(lián)辭句既是對祖天師道德高深、法術(shù)奇妙的贊美,更是以祖天師功修的境界,啟示后學(xué)。對教內(nèi)外既顯勸善的倫理,也是勸修的教諭,目的是企望世俗社會,人們向善、行善、關(guān)愛、互助。對教內(nèi)則有要求教徒濟世助人,適應(yīng)社會,勇猛精進(jìn)、內(nèi)修外行、積德證道。道法高妙才能降龍伏虎,積德深厚人會感動、神鬼亦會欽敬,這實際是真修者的不傳之秘。祖天師于云錦山中煉“九天神丹,丹成而龍虎現(xiàn)”,但龍虎靈獸亦敬伏威靈,這就是祖師真修的見證。
現(xiàn)今為再現(xiàn)越地古老文化內(nèi)涵和特色,當(dāng)?shù)卣块T也曾于瀘溪兩岸和河面舉辦多種風(fēng)情表演的內(nèi)容:織女浣洗、田野牧歌,隱女琴音,高崖對劍,水上道場、鸕鶿捕魚,山村婚俗等等,尤其是原始土著部落圍獵和安置懸棺的情景再現(xiàn),更是引人入勝。碧水藍(lán)天的陶冶和凈化,真使人心曠神怡,胸懷變得更為寬闊了!
龍虎山稱之謂“祖庭”、“仙源”、“道都”、“仙靈都會”,確是十分的神圣。去參觀山中眾多的景觀吧!山環(huán)水抱景色優(yōu)美,大自然盡顯造化之神奇,山水剛?cè)嶂嘁溃埢㈥庩栔罨?,牝牡自然之玄理,有“仙女巖”,即有“金槍峰”;有山有水、龍虎相守、山環(huán)水抱、真顯暗喻,展現(xiàn)陰陽玄化之道理。山有99峰、24巖、108處自然和人文景觀。仙水巖景區(qū)是景點最為集中的區(qū)域,這其中憑興致可乘船乘筏悠游于瀘溪河上??梢钥吹较伤畮r自然天成、鬼斧神工的僧尼峰、蓮花石、丹勺洞、仙姑石,玉梳石,石鼓峰、道堂巖、仙桃石、云錦峰、仙女巖十大奇景,那景物的奇異、山形神妙、碧水藍(lán)天、自然成趣的山水文化,丹山碧水的奇妙,牽動的是對往昔歷史的更多回顧,引發(fā)的是對人文歷史存在的更多遐想和神思!
我有《龍虎山水設(shè)問》三闕,
其一道都蘊玄妙,古今不記年:龍虎何所喻?峰巒何從起?瀘水何處流?源自何水系?古代如此否?懸棺費猜疑。
其二:山中多神奇,陰陽有玄義;古人多靈慧,莫效東顰癡,宇宙容萬物,存在合真意;牝牡天地設(shè),山水自然理。
其三:河水清見底,兩岸列美景;青崖悅心志,流泉陶靈性:瀘溪蕩木舟,碧空悟?qū)庫o:放下凡俗事,且隨神仙行。
后又有句曰:
云錦日月沂溪泉,峰崖常在水綿延:輕風(fēng)有意吹不斷,湖光山色多少年?
龍虎還應(yīng)守丹灶,鬼谷亦要隱神仙:悠悠年輪春秋去,天師府第日月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