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鳳清 徐利龍
(綏陽林業(yè)局,黑龍江 綏陽 157212)
木材無損檢測技術是指通過當今先進的電子、光學和計算機等技術結合木材本身的特性對木材性質進行非破壞性檢測的技術。木材無損檢測技術最初于20世紀60年代后期在歐美、日本等發(fā)達國家興起,用于原木的分等及木制品的質量評價,現(xiàn)代科學技術的迅速發(fā)展為木材無損檢測技術提供了新的理論和物質基礎,使木材檢測技術得到了飛速發(fā)展,運用于木材無損檢測的方法也由最初的幾種增加到幾十種,而且可檢測范圍也涵蓋了原木、木制品及活立木的物理力學性質、化學性質、內部缺陷和生長特性等,在眾多的木材檢測方法中,發(fā)展最成熟,應用最廣泛的方法主要有:X射線檢測、應力波檢測、超聲檢測等。
1.1.1 基本原理
X射線的特點是具有很強的穿透性,能夠穿透可見光不能穿透的物體,而且在穿透物體的同時將和被檢測物體發(fā)生復雜的物理和化學作用,如果被檢測物體的組成不均勻或存在缺陷,就會引起透射射線強度的變化,那么利用感光膠片來體現(xiàn)出射線強度的變化,就可以對被測物體性質進行檢測。
1.1.2 國內外研究現(xiàn)狀
早在上世紀60年代木材檢測技術剛剛興起時,法國林業(yè)科學家就利用X射線檢測技術對木材的密度進行了預測,Schajer[1]于2001年使用X射線對木材的彎曲強度及內部的節(jié)子和位置進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利用X射線檢測技術能夠對內部節(jié)子和位置進行準確定位,同時能夠預測木材的彎曲強度,相關系數可達0.82;日本東京大學應用X射線檢測技術結合CT成像技術研制出一種便攜式檢測木材年輪的裝置,利用該裝置可以快速、準確地檢測木材的密度、年輪數及年輪寬度。
許文臺[2]于1979年應用X射線檢測技術對落葉松、杉木、水曲柳等樹種的密度進行了研究,同時研究了木材密度、晚材率與年輪寬度之間的聯(lián)系。馮星球等[3]利用X射線檢測技術研制出一套木制品在線檢測裝置,利用該裝置可測量刨花板和纖維板厚度方向的密度分布值。吳海軍[4]應用X射線檢測技術對細木工板缺陷進行研究,并對缺陷進行了成像處理,研究表明X射線成像方法能夠將細木工板膠接處的情況清晰呈現(xiàn)。李永生[5]對X射線檢測木材缺陷成像技術進行了研究,運用模糊分析對圖像進行去噪處理,處理后的圖像清晰度明顯增加,對木材內部缺陷的檢測效果明顯。
1.2.1 基本原理
應力波檢測技術的基本原理是給木材或木制品施加一定的機械應力,被測物體在受應力作用時就會在內部產生相應的應力波傳播,由于木材內部的缺陷或品質的變化,波的傳播時間就會不同,通過一定的裝置或手段收集波的傳播時間及根據木材動彈性模量E、應力波傳播速度V及木材的密度ρ之間的關系E=ρV2就能對被測物的相關性質進行預測。
1.2.2 國內外研究現(xiàn)狀
Ross[6]等于1962年最早利用應力波檢測技術對紅橡樹立木腐朽部位進行檢測。1994年ward[7]等人用應力波技術對厚度為30mm、長度為150~230mm的板材進行檢測,結果表明應力波在有缺陷的板材中的傳播時間比在正常板材中的傳播時間要長,通過傳播時間的不同就可以判斷木材內部是否有缺陷,檢測準確率高達93%。2004年Brashaw[8]采用應力波檢測技術和信號分析方法對干、濕兩種狀態(tài)下板材應力波傳播速度進行研究,結果表明,應力波在生板材中的傳播速度與板材干燥后的傳播速度具有較強的線性關系。
1996年鐘建友[9]等人研究了人造孔洞對應力波傳播速度的影響,實驗中選用花旗松、美國西部鐵杉、中密度纖維板作為試樣,研究表明木材鉆孔后,應力波傳播速度有所降低,但與鉆孔位置關系不明顯。2004年王立海[10]等人系統(tǒng)地對應力波在原木中的傳播理論進行了初步研究,并對部分原木內部腐朽嚴重的試件進行了應力波二維圖像成像研究。2007年張希棟[11]等研究了在應力波檢測技術中不同傳感器數量、不同樹種不同含水率及不同敲擊力度等對應力波傳播速度及成像的影響。2008年王洋[12]等人研究了應力波在凍結狀態(tài)白樺活立木中傳播速度,研究表明,凍結狀態(tài)下的徑向傳播速度明顯高于常溫情況,同時含水率對縱向傳播速度有較大影響,二者成負相關。2010年游翔飛[13]對應力波檢測木材缺陷中實現(xiàn)的二維圖像進行處理及信息提取,最終實現(xiàn)了原木內部腐朽三維結構形狀的重現(xiàn)。
1.3.1 基本原理
超聲波檢測木材的原理主要是超聲波在介質傳播過程中會發(fā)生衰減和散射,而當木材中存在缺陷或木制品品質發(fā)生變化時超聲波的傳播就將產生反射、折射和波型轉換,通過接收反射的超聲波在儀器內部的電路處理,根據波形的變化特征就能判斷木材內部的缺陷位置、形狀及品質變化。
1.3.2 國內外研究現(xiàn)狀
1984年Bucur[14]等利用超聲波測量了北美6個樹種木質材料的彈性性能及剛度;Istvan[15]等人運用了超聲波波形的傅立葉變換和頻譜分析技術,對超聲波在阿伯拉橡膠樹木棒中的傳播做了研究;Wilcox[16]等利用超聲波檢測對木材結構中的腐朽缺陷做了準確的預測;Sandoz[17]等在野外實地利用超聲波對木梁強度做了精確的評估;Niemz[18]等研究了刨花板的超聲波傳播速度,認為抗彎彈性模量與超聲波傳播速度之間有著密切相關性,同時在研究中發(fā)現(xiàn)膠粘劑的含量和刨花板密度對超聲波傳播速度有著重要影響。
戴澄月[19]等采用超聲波脈沖首波等幅法,測試了紅松、興安落葉松、水曲柳和紫椴4種干材的順紋和橫紋超聲速度及超聲彈性模量,并分析了超聲參數與木材順紋抗壓強度和抗彎強度的相關性。嵇偉兵[20]等以杉木板材為樣品,利用超聲波測試儀對其動態(tài)彈性模量進行無損檢測,其相關系數達到0.95;于文勇[21]通過一發(fā)多收超聲波檢測法,分別對無任何缺陷的木材試樣和孔洞直徑大小不同的木材試樣進行檢測結果的對比,找出有利于木材橫紋方向孔洞檢測的參數,實現(xiàn)了在木材橫紋方向上的孔洞檢測;林文樹[22]等通過超聲波傳播參數和木材彈性模量的相應變化來確定木材內部是否存在缺陷,并得出在孔洞較小時,無孔洞波形圖與帶有孔洞波形圖相差不大,但隨著木材內部缺陷程度的增加,波形的變化非常明顯;江京輝[23]等利用超聲波無損檢測法獲得人工林杉木足尺規(guī)格材的動態(tài)彈性模量;劉鐵男[24]應用計算機層析算法對木材超聲波進行處理,獲得了木材內部缺陷的超聲波二維圖像。
對于現(xiàn)代林業(yè)來說,對木材及木制品實施必要的檢測技術可以提高木材利用率、繁榮木材交易市場,使木材能夠材盡其用,適材適用。而從國內外林業(yè)研究人員的研究成果發(fā)現(xiàn),雖然檢測方法多種多樣,而且結合了當今科技的最新研究成果,但是對于木材檢測這一特殊的問題上,還存在諸多問題,如:對于X射線檢測技術來說,檢測結果需要通過膠片成像來體現(xiàn),這無疑就增加了檢測時間和檢測成本,不適用于大批量檢測,而且由于儀器的原因,不適合于在線檢測與野外檢測;對于應力波檢測技術來說,雖然具有操作簡單、方便的優(yōu)點,但是施加機械應力的大小和位置,被測物的狀態(tài)等都會對最后的檢測結果的準確性造成影響;對于超聲波檢測技術來說,在檢測過程中需要用到耦合劑,這就增加了檢測成本及檢測時間,不適合野外檢測。對于木材檢測的特殊性,需要檢測方法具有快速、方便、準確、低成本、無損、適合大批量檢測、野外檢測及在線檢測等特點,這也是未來木材檢測發(fā)展趨勢所在。
2.2.1 便攜式木材性質檢測系統(tǒng)
由于木材分布及木材生產的特殊性,經常需要進行實地檢測及野外檢測等,所以要求木材無損檢測系統(tǒng)具有攜帶方便、操作簡單、檢測簡單快速、成本低廉的優(yōu)點。
2.2.2 木材聯(lián)合化檢測
由于目前應用于木材無損檢測技術比較多,都各具特點又各有局限性,而在今后的木材檢測技術研究中應結合各自的優(yōu)點,采用多種方法聯(lián)合檢測,根據被檢測木材的形式及特性采用不同的聯(lián)合檢測方式,這樣能夠提高檢測系統(tǒng)精度和識別的準確性,在一定程度上還能夠降低成本。
2.2.3 活立木檢測
對活立木進行檢測,可以對活立木的各項指標進行逐項檢測,實時監(jiān)控,從而掌握木材材性的變異性,為制定或修改林木培育和改良的手段提供理論依據,進而實現(xiàn)對人工林林木種植的高效培育。同時活立木檢測技術的發(fā)展,在珍貴古樹、重要木質古建筑的保護上也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1]SCHAJER G S. Lumber strength grading using X-ray scanning[J].Forest Products Journal,2001,51(1):43~50.
[2]許文臺.X射線檢測木材實驗報告[J].森林工業(yè)通訊,1979,(2):15~17.
[3]馮星球,陳煥娣,張立芳.用X射線研究人造板材的密度梯度[J].南京林業(yè)大學學報,1995,19(4):62~66.
[4]吳海軍.細木板X射線無損檢測研究[D].哈爾濱:東北林業(yè)大學學位論文,2010.
[5]李永生.基于模糊理論的木材X射線圖像分析與處理[D].哈爾濱:東北林業(yè)大學學位論文,2010.
[6]ROSS R J, PELLERIN R F. NDE of wood-based composites with longitudinal stress wave[J].Forest Products Journal,1988,38(5):39~45.
[7]WARD A T, ROSS R J, JAMES C. Identifying bacterially infected oak by stress wave nondestructive evaluation[J].Research Paper of Forest Products Laboratory,1994,(512):1~6.
[8]BRASHAW K, WANG X P. Relationship between stress wave velocities of green and dry veneer[J].Forest Products Journal,2004,54(6):85~89.
[9]鐘建有,陳載永.應力波非破壞測定法檢測木質板材之異方性[J].林產工業(yè),1996,(4):574~585.
[10]王立海,楊學春.紅松木結構缺陷對應力波傳播參數的影響[J].東北林業(yè)大學學報,2005,33(1):30~31.
[11]張希棟.主要測試條件參數對原木孔洞缺陷應力波檢測效果的影響[D].哈爾濱:東北林業(yè)大學學位論文,2007.
[12]王洋.凍結狀態(tài)下應力波在立木(原木)中傳播速度的研究[D].哈爾濱:東北林業(yè)大學學位論文,2009.
[13]游祥飛.基于應力波二維圖像原木內部腐朽三維重建的初步研究[D].哈爾濱:東北林業(yè)大學學位論文,2010.
[14]BUCUR R S. Testing of poles by using acoustic pulse method[J].W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1984,15(4):301~310.
[15]ISTVAN C L. Ultrasonic measurements in wood[J].Materials Evaluation,1996,54(4):514~517.
[16]WILCOX L L, BIERNACKI J M. Classification study for using acoustic-ultrasonics to detect internal decay in glulam beams[J].Wood Science andTechnology,2001,35(2):85~96.
[17]SANDOZ K J.Natural vibration analysis of clear wooden beams, a theoretical Review[J].W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2,36(3):347~365.
[18]NIEMZ A L WANG J, BIERNACKI J M. Nondestructive evaluation of veneer quality using acoustic wave measurements[J].W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1,34(6):505~516.
[19]戴澄月,等.木材強度超聲波檢測的研究[J].東北林業(yè)大學學報,1987,15(2):82~96.
[20]嵇偉兵,馬靈飛.利用超聲波檢測杉木抗彎彈性模量[J].浙江林業(yè)科技,2006,26(3):21~24.
[21]于文勇,王立海,楊慧敏,等.超聲波木材缺陷檢測若干問題的探討[J].森林工程,2006,22(6):7~9.
[22]林文樹,楊慧敏,王立海.超聲波與應力波在木材內部缺陷檢測中的對比研究[J].林業(yè)科技,2005,30(2):39~41.
[23]江京輝,呂建雄,任海青.動態(tài)彈性模量用于評估不同等級規(guī)格材的研究[J].南京林業(yè)大學學報,2008,32(2):63~66.
[24]劉鐵男.基于超聲波活立木內部腐朽衰減成像的研究[D].哈爾濱:東北林業(yè)大學學位論文,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