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海
(沈陽醫(yī)學院基礎醫(yī)學院解剖學教研室,遼寧 沈陽 110034)
甲狀旁腺損傷是甲狀腺手術主要并發(fā)癥之一,發(fā)生率0.5% ~1%,最高有30%的報道[1],其最嚴重的后果是永久性甲狀旁腺功能減退。一旦發(fā)生永久性甲狀旁腺功能減退,患者甚為痛苦;嚴重病例可伴喉和膈肌痙攣,引起窒息死亡;鈣的代謝也會發(fā)生嚴重障礙,部分患者可能喪失勞動力,還可出現(xiàn)嚴重的精神癥狀,多需長期服藥,應引起臨床足夠的重視。我們通過對40例尸體上甲狀旁腺的解剖,對其解剖特點和辨識方法進行了探討,現(xiàn)報道如下。
40具尸體由沈陽醫(yī)學院解剖教研室提供。主要解剖甲狀腺周圍組織,上達到頸總動脈分叉處,下達到胸腺上緣。在此范圍內(nèi)觀測甲狀旁腺的部位、大小、色澤及形態(tài)。常規(guī)對甲狀腺行0.5 cm厚度的解剖尋找有無甲狀腺內(nèi)的甲狀旁腺。
2.1 大體特點 40例尸體中共檢出155個甲狀旁腺,數(shù)量3~5個/例,平均 (3.41±0.59)個/例。40例尸體中有 4個甲狀旁腺者25例(62.5%),<4個者10例 (25.0%),>4個者5例 (12.5%)。腺體呈灰褐色或棕褐色,最大為12 mm×5 mm×2 mm,最小為3 mm×3 mm×1 mm。外形以球形、橢球形和扁圓形為最多,占83.9%(130/155),梭形占9.7% (15/155),不規(guī)則分葉形僅為6.4%(10/155)。
2.2 分布 (1)上甲狀旁腺:共80個,主要位于甲狀腺后懸韌帶區(qū)域,共計70個 (87.5%),其中位于甲狀軟骨下角60個 (75.0%),甲狀腺上極前上7個 (8.75%),甲狀腺上極后上緣3個(3.75%);另10個中位于甲狀腺下動脈分支處7個 (12.5%),甲狀腺中上 1/3交界處 2個(2.5%),右側(cè)咽旁甲狀旁腺 1個 (1.25%)。(2)下甲狀旁腺:共75個,位于甲狀腺下極背側(cè)55個 (73.3%),下極外側(cè)4個 (5.3%),胸腺舌葉處10個 (13.3%),氣管旁和頸總動脈旁各6個 (8%)。(3)除了異位甲狀旁腺以及甲狀腺外側(cè)的甲狀旁腺,共有101個甲狀旁腺與喉返神經(jīng)有關系,其中上甲狀旁腺多位于喉返神經(jīng)外側(cè)(62.3%),而下甲狀旁腺多位于喉返神經(jīng)內(nèi)側(cè)(68.1%)。
3.1 甲狀旁腺的發(fā)生 甲狀旁腺位置有較大的變異,上甲狀旁腺的位置較下甲狀旁腺恒定,從胚胎發(fā)育得到解釋[2];甲狀腺發(fā)生自咽囊內(nèi)胚層,下一對來自第3對咽囊,稱甲狀旁腺Ⅲ;上一對來自第4對咽囊,叫甲狀旁腺IV,下甲狀旁腺在發(fā)育早期與形成胸腺的第3咽囊憩室相連并隨之向尾側(cè)遷移,可能位于頸段氣管兩旁,食管后方,縱隔內(nèi)、胸腺內(nèi)或隔神經(jīng)鞘內(nèi)。而甲狀旁腺IV在發(fā)生上與甲狀腺關系密切,故位置上也與甲狀腺關系密切。位于甲狀腺固有囊內(nèi)或位于甲狀腺實質(zhì)內(nèi)的甲狀旁腺,多見于上一對甲狀旁腺。
3.2 甲狀旁腺的變異及臨床應用 Nanka等[3]在對101具尸體解剖研究中發(fā)現(xiàn),甲狀旁腺在每具尸體中的數(shù)量為3~5個,平均 (3.71±0.62)個,與本研究結(jié)果相似。上一對甲狀旁腺有3.75%位于側(cè)葉的后緣近上極處,當甲狀腺全切除時,是較易遭受損傷的位置。下一對甲狀旁腺位于甲狀腺下極背側(cè)是易被切除的位置,占73.3%,在臨床應注意。
甲狀腺手術后的抽搐癥狀,有的固然是由于切去較多的甲狀旁腺,但也有可能是供應甲狀旁腺的動脈被結(jié)扎致使其缺血而引起。甲狀旁腺的血液供應主要來自甲狀腺上、下動脈。有些做甲狀腺次全切后,切下的甲狀腺中又未見有甲狀旁腺,這只能以甲狀旁腺暫時缺血或壞死或結(jié)構損傷來解釋。
總而言之,如對甲狀旁腺的正常位置及其變異缺少足夠的認識,就可能導致甲狀腺、甲狀旁腺腫瘤或增生的摘除手術時損傷或被摘除甲狀旁腺而引起嚴重的并發(fā)癥[4]。甲狀旁腺瘤或增生摘除術時,首先要熟悉甲狀旁腺的各種位置 (正常和異常)。甲狀腺次全切除一般是保留甲狀腺側(cè)葉后部,這是保護甲狀旁腺免遭切除并防止損傷喉返神經(jīng)的有效措施,即使是甲狀腺側(cè)葉全切除,也可保存甲狀旁腺[5,6]。通過對甲狀旁腺解剖結(jié)構和特點的探討,幫助醫(yī)生進一步了解甲狀旁腺的特點,為其工作提供思路。
[1]Lo CY,Lam KY.Routine parathyroid autotansplanation during thyroidectomy[J].Surgery,2001,129(3):318-323.
[2]楊琳,高英茂.格氏解剖學 [M].38版.沈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9:1987.
[3]Chow TL,Chu W,Lim BH,et al.Outcomes and complications of thyroid surgery:retrospective study [J].Hong Kong Med J,2001,7(3):261.
[4]高根五,夏志平,姚秦祥.臨床普外科學[M].沈陽:沈陽出版社,2000:407-409.
[5]Dozois RR,Beahrs OH.Surgical anatomy and technique of thyroid and parathyroid surgery[J].Surg Clin North Am,1977,57(4)∶647.
[6]Phitayakorn R,McHenry CR.Incidence and location of ectopic abnormal parathyroid glands[J].Am J Surg,2006,191(3)∶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