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永生
(中共湖南省委黨校 湖南行政學院,湖南 長沙 410006)
繼往開來再創(chuàng)輝煌
——中國共產黨90年走過的成功之路的回顧與展望
周永生
(中共湖南省委黨校 湖南行政學院,湖南 長沙 410006)
中國共產黨90年走過的革命和建設道路是十分成功的道路。成功的根本標志是近現代中國面臨的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國家富強和人民富裕兩大歷史任務,已經和正在實現;成功的基本經驗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走有中國特色的革命和建設道路;成功的思想保證是我們黨堅定的馬克思主義信仰和崇高的社會主義理想信念。
成功之路;中國特色;繼往開來
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從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從傳統社會主義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取得了一個個輝煌勝利。中國共產黨走過的革命和建設道路是十分成功的道路?;仡櫩偨Y這條成功道路,對于我們繼往開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奪取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勝利,具有重要意義。
我們黨90年走過的成功之路,只要將1921年前后兩個90年的中國進行比較,就會十分明白。1840年鴉片戰(zhàn)爭后,中國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帝國主義瘋狂地侵略和瓜分中國,使得中國山河破碎,中華民族面臨亡國滅種的危局。為了挽救民族危亡,先進的中國人進行了一次次反帝反封建革命,包括農民革命和資產階級革命,革命中提出了一個個救國方案,包括太平天國試圖建立的“理想社會”和辛亥革命提出的資產階級共和國方案,但這些都失敗了。毛澤東曾說:帝國主義侵略中國,反對中國獨立,反對中國發(fā)展資本主義的歷史,就是中國的近代史。歷來中國革命的失敗,都是被帝國主義絞殺的,無數革命的先烈,為此而抱終身之恨。近代中國歷史的發(fā)展,在歷經一次次失敗之后,使得為挽救民族危亡而領導反帝反封建革命,歷史地落到了中國無產階級及其政黨身上。
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勝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從此,世界資本主義的一統天下打破了,一種新的社會制度即社會主義制度產生了。在俄國十月革命影響下,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后,迅速把向西方學習轉到以俄為師,作出了社會主義救中國的新選擇。那時我們黨領導的革命,雖然仍是民主革命,但不是舊民主主義革命,而是新民主主義革命。同舊民主主義革命相比,新民主主義革命有著三個重大變化:一是領導階級變了,領導革命的不是資產階級,而是無產階級及其政黨——中國共產黨;二是指導思想變了,指導革命的不是資產階級民主主義,而是馬克思主義;三是發(fā)展方向變了,革命不是要發(fā)展資本主義,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而是要經過新民主主義進入社會主義。顯然,從舊民主主義革命到新民主主義革命,這是近代中國歷史走向的根本轉變,也是中華民族復興路上的一次偉大飛躍。
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是中國革命的上下兩篇,新民主主義革命是社會主義革命的必要準備,社會主義革命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必然趨勢,這兩個革命階段相互銜接,緊密聯系。中國共產黨從誕生的那天起,就把領導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和中國社會主義革命這樣兩重任務放在自己的雙肩之上,并且為此而不屈不撓、前赴后繼、英勇奮斗。我們黨浴血奮戰(zhàn)28年,經過北伐、土地革命、抗日戰(zhàn)爭和解放戰(zhàn)爭,領導中國人民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統治,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新中國成立后,我們黨在恢復和發(fā)展國民經濟的同時,又領導全國人民進行社會主義改造,并取得偉大勝利,在中國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和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建立,標志著我國從新民主主義進到社會主義,中國人民迅速走上了社會主義道路。
社會主義在中國的出現,不僅有著歷史必然性,而且有著現實優(yōu)越性。我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建立后,發(fā)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yōu)越性,推動了生產力的巨大發(fā)展,并在生產力發(fā)展的基礎上,建立了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yè)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社會主義建設取得了輝煌成就。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把社會主義基本制度與市場經濟相結合,進一步解放和發(fā)展了生產力,使我國經濟持續(xù)快速發(fā)展,成為了世界上少有的發(fā)展最快的國家之一。人民生活已經由解決溫飽到總體小康,正在向全面小康目標邁進。在經濟快速發(fā)展的同時,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也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一個多世紀以來,中華民族面臨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國家富強和人民富裕兩大歷史任務。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標志著前一個任務早已完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巨大成就,表明后一個任務也正在實現。這些就是我們黨領導中國革命和建設取得偉大成功的鐵的事實,對中國社會進步和中華民族復興作出的重大貢獻。
我們黨在領導中國革命和建設的長期歷史過程中,積累了十分豐富的經驗。無論是歷史經驗,還是現實經驗,也無論是正面經驗,還是反面經驗,歸結到一點,就是中國的革命和建設不能照抄書本、照搬外國,而必須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走有中國特色的革命和建設道路。這是總結我們黨長期實踐經驗而得出的基本結論。
中國共產黨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在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歷史進程中,相繼在三個不同時期提出了三條具有中國特色的革命和建設道路,這就是新民主主義革命道路、社會主義改造道路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新民主主義革命道路,就是以農村為革命陣地,農民為革命基本力量,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在新民主主義革命中,我們黨是通過農村革命根據地,鞏固和擴大紅色政權,逐步推翻國民黨反動統治,最后取得全國政權,建立新中國。社會主義改造道路,就是以實現國家社會主義工業(yè)化為目標,對農業(yè)、手工業(yè)和資本主義工商業(yè)進行社會主義改造。對農業(yè)的社會主義改造,我們沒有采取蘇聯全盤集體化的途徑,而是通過從臨時互助組、常年互助組,到初級社、高級社的過渡形式,逐步實現的。對手工業(yè)的社會主義改造,我國是采取供銷合作小組、供銷合作社、生產合作社三種形式,把大量分散的個體手工業(yè)者組織起來,由分散到集中、由低級到高級逐步實現的。對資本主義工商業(yè)的社會主義改造,我們沒有采用剝奪的辦法,而是采用和平贖買的辦法,通過加工訂貨、統購包銷為主的初級形式到公私合營的高級形式,逐步實現的。并且,把對制度的改造和人的改造結合起來,將民族工商業(yè)者的絕大多數人改造成為自食其力的勞動者。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就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立足基本國情,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解放和發(fā)展社會生產力,鞏固和完善社會主義制度,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這條道路突出三點,一是“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二是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建設“四位一體”的總體布局,三是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奮斗目標。改革開放新時期開創(chuàng)的這條社會主義建設道路,是快速發(fā)展中國的正確道路。
中國共產黨90年走過的成功之路,并非只有成功,沒有失誤和失敗。探索切合中國實際的有中國特色的革命和建設道路,異常艱辛,充滿坷坎,不可避免地會有失誤和失敗。勿庸諱言,在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征程上,我們黨有過多次失誤,也有過多次失敗,但這些失誤和失敗為我們走向成功提供了歷史經驗,給予了思想啟示。試想,如果沒有秋收起義失敗,毛澤東怎么會把隊伍帶上井崗山,開辟出農村包圍城市的革命道路。同樣,如果沒有大躍進和文化大革命的嚴重失誤,鄧小平怎么會帶領全黨搞改革開放,重新認識什么是社會主義、怎么建設社會主義,開辟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很明顯,我們黨是在歷經艱辛和曲折之后,從多次成功與失敗和失誤的比較中,才真正得出正確結論,走上有中國特色的革命和建設道路的。黨的成功之路來之不易,它凝結了我們黨帶領人民不懈探索實踐的智慧和心血,是我們黨最可寶貴的政治和精神財富。
馬克思恩格斯曾經指出:對《共產黨宣言》所揭示的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實際運用,“隨時隨地都要以當時的歷史條件為轉移”。我們黨就是這樣實際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光輝典范。開辟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成功道路,既要堅持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又要根據我國實際和時代特征賦予鮮明的中國特色,本質上是一個創(chuàng)新工程。同時,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實踐創(chuàng)新,又推動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創(chuàng)新,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成功,就是得益于黨的實踐創(chuàng)新和理論創(chuàng)新,得益于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正如胡錦濤同志在總結我國改革開放時所指出:我國改革開放之所以成功,在于我們既沒有丟老祖宗、又發(fā)展老祖宗,既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又根據當代中國實踐和時代發(fā)展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使馬克思主義更好地發(fā)揮對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的指導作用,賦予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勃勃生機。
中國共產黨90年的輝煌歷程,不同時期面臨的形勢和任務不同,黨的政策和主張也有著不同。我們黨緊跟時代,與時俱進,該變的及時變了。然而,不該變的永遠不變,這就是黨的理想信念永遠不變,不管遇到什么艱難險阻,依然自覺自愿、義無反顧地為之奮斗。我們黨堅定的馬克思主義信仰和崇高的社會主義理想,是中國革命和建設取得成功的可靠思想保證。
馬克思主義信仰和社會主義理想是我們黨帶領人民英勇奮斗的精神旗幟。信仰和理想對于政黨來說,是一面公開樹立起來的旗幟。旗幟問題至關重要,旗幟就是方向,就是道路。方向、道路對了,革命、建設就會成功,贏得勝利;反之,就會遭受挫折,甚至失敗。我們黨高舉馬克思主義旗幟,堅持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正確方向和道路,從來沒有動搖過。1927年大革命失敗后,有人提出“紅旗到底打得多久”的疑問,毛澤東堅定回答:“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鄙鲜兰o末世界社會主義運動遭受嚴重挫折時,也有人對社會主義前途產生懷疑,鄧小平強調指出:不要驚慌失措,不要認為馬克思主義就消失了,沒用了,失敗了。哪有這回事!社會主義經過一個長過程發(fā)展后必然代替資本主義。這是社會歷史發(fā)展不可逆轉的總趨勢。近些年,有人鼓吹中國要搞新自由主義、民主社會主義,也有人質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胡錦濤同志在紀念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3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明確指出:我們要始終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做到思想上堅信不疑,行動上堅定不移,決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決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而是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在中國革命和建設的長過程中,我們黨從來不為任何風險所懼,不被任何干擾所惑,始終堅持正確的方向和道路,帶領人民英勇奮斗,因而不斷取得成功,奪取了一個個勝利。
馬克思主義信仰和社會主義理想是我們黨依靠人民戰(zhàn)勝敵人的精神力量。中國革命面對的敵人強大兇狠,面臨的環(huán)境艱苦困難。在這樣險惡艱苦的條件下,我們黨靠著理想信念的支撐,發(fā)動群眾同敵人進行了長期的斗爭。在斗爭中,英勇頑強,堅韌不拔,不畏艱難困苦,不怕流血犧牲。堅定的理想信念爆發(fā)出了驚人的意志力量,因而我們黨以少勝多,以弱勝強,一步步走向勝利,最后打敗蔣介石,解放了全中國。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當蘇東發(fā)生劇變的時候,中國“任憑風浪起,穩(wěn)坐釣魚船”,我國在改革開放中,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取得了巨大成就。尼克松在談到“和平演變”未能在中國得手時,他說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對中國政治的頑固性認識不足。尼克松說的“中國政治的頑固性”,指的是我們黨馬克思主義信仰和社會主義理想的堅定性。這從反面說明,社會主義國家的性質變不變,關鍵在于共產黨自身的理想信念變不變。我們黨堅定的理想信念是西方和平演變不可逾越的障礙,是我國戰(zhàn)勝外來風險的強大精神力量。
鄧小平曾指出“我們這么大一個國家,怎么才能團結起來、組織起來呢?一靠理想,二靠紀律”。有了共同的理想,也就有了鐵的紀律。無論過去、現在和將來,這都是我們的真正優(yōu)勢。我們黨的過去和現在發(fā)揮了這種優(yōu)勢,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巨大成功就是這種優(yōu)勢的現實體現。黨的將來要保持這種優(yōu)勢的一致性和連續(xù)性。堅持用馬克思主義武裝全黨、教育人民,引導人們堅定理想信念,抵制錯誤傾向,今天仍然是我國堅持改革開放,推動科學發(fā)展,促進社會和諧,加快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可靠思想保證。
D2
A
1004-3160(2011)03-0005-03
2011-03-18
周永生,男,湖南沅江人,中共湖南省委黨校原常務副校長、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科學社會主義。
責任編輯:孟毅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