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 瑩
《說苑》是漢代經學家劉向輯錄皇家藏書和民間圖籍的有關資料加以整理、分類、選擇而成的雜類編著。劉向不但為后人留下了璀璨的文化瑰寶,而且多處創(chuàng)新?!墩f苑》正是帶著這些獨創(chuàng)的特性,走進人們的視野,本節(jié)從編纂體例和編纂結構兩方面加以闡述,分析其獨創(chuàng)性。
首先編纂目的明確,編纂體例獨特。劉向曾多次陳述過“言得失,除法戒”的目的,他以著書當“諫書”,與自己所處的時代休戚相關。漢王朝到元帝、成帝時如夕陽西下,宦官外戚專權,邊疆動亂,國運衰微,為挽救劉漢政權危機,劉向以文學作為斗爭的武器,孜孜追尋忠貞愛國的政治理想,利用受詔校閱群書的機會,“采傳記行事,著《新序》、《說苑》凡五十篇奏之。數上疏言得失,除法戒。書數十上,以助觀瀾,補遺闋”,可見劉向對《說苑》的編排有明確的目的,圍繞嚴肅而正統(tǒng)的主旨結構全書。所謂主旨:即在“正紀綱,迪教化”這一義理統(tǒng)轄下,“條別篇目,以類相從”地組織材料,那么《說苑》按照這一原則如何將選好的材料有序的編排在一起?具體說來,《說苑》的義理又可分為二十個分義理,即《說苑》的二十個篇名。除《談從》篇外,幾乎每篇開頭都有一章對篇名進行深刻闡述的文字,進而這些分義理又成為《說苑》所引材料的標準,每則材料都按它符合的義理對號入座,每一個分義理又共同指向“勸諫”這一總義理,正是在這一編排原則下,《說苑》一書主題更加凝練,條理清晰,材料眾多而不顯繁雜。
劉向編排完所選的材料,是否就意味著《說苑》編纂工作已經完成了呢?他如何對材料加工潤色使其更符合“義理”的要求?
下面從其編纂結構多樣化方面入手,分析義理之下各個材料集群的編排特點,通讀《說苑》,它的各個材料集群主要是以故事的形式出現(xiàn),且位置固定,故事編排大體可分為以下幾種方式:
第一種可以稱之為“層遞”關系,即指故事間前后編排呈現(xiàn)意義相承關系,包括層次遞減和遞增兩種,以《說苑·復恩》篇為代表,收錄君臣施報的傳說,從趙襄子賞高赫到邴吉施恩不索報,主要是敘述君臣以德報恩,而不求賞的故事。從魏文侯支持樂羊到吳赤市與衛(wèi)文子之交,主要是和功利聯(lián)系在一起的重施厚報。從陽虎與趙簡子對話到公子宋殺宋靈公,所選錄的故事在否定之列。這種層次分明的結構方式,使論點更明確,同樣在《說苑·尊賢》篇中有很多以層層遞進展開說理的例子。
第二種即正反相較。以《說苑·臣術》為典型,卷首提出中心思想,接著提出人臣之行有六正六邪,正邪對比。
第三種方式是并列編排,《說苑》二十卷大多采用此方式。如《建本》、《善說》等篇,均圍繞一個中心,從多方面反復闡述。以《正諫》為例,開篇提出諫臣作用是為“匡君之過,矯君之矢”,又指出諫臣分為五類:正諫、降諫、忠諫、戇諫和諷諫。接著寫齊景公游于海上,不理朝政和楚莊王三年不聽朝,塑造了顏燭,蘇從忠貞之士形象,主要說明正諫。從“晉平公好樂”到“楚莊王欲伐陽夏”描述的是降諫。從“秦始皇帝太后不謹”到“楚莊王欲之荊臺游”寫忠諫,塑造了茅焦、鮑叔等忠臣形象?!扒G王得如黃之狗”到“晉平公使叔向聘于吳”可認為是戇諫。從“趙簡子舉兵攻齊”到“晏子復于景公”基本上描述的是諷諫,塑造了晏子、伍子胥等一系列諫士。五類進諫方式,并列編排,主題因而明顯,說服力增強。
不管是哪種方式,《說苑》從篇首標題,到每一篇中各個層次安排,以及每個層次中某一類故事的編排順序,始終遵循著從高到低的順序,可謂頗具匠心。由此可見,正是因為《說苑》一書明確的編纂目的和系統(tǒng)而多樣化的編纂方法,使得《說苑》每一個歷史故事都蘊涵深意,特別是經過劉向“妙手為之”之后于語言藝術上也呈現(xiàn)出特色。
首先劉向善于用平易簡潔的文字概述事情的原委,用準確客觀的語言闡述自己的看法,經常采用正說、反說、對比等方法,或妙語連珠,或針鋒相對,道理說得明晰,有氣勢,頗有縱橫家的風格。如:
禹以夏王,桀以夏亡;湯以殷王,紂以殷王;闔盧以吳戰(zhàn)勝無敵於天下,而以夫差以見禽於越,文公以晉國霸,而厲公以見弒於匠麗之宮,威王以齊強于天下,而湣王以弒死於朝梁,穆公以秦顯明尊號,而二世以刦於望夷,其所以君王者同,而功跡不等者,所任異也!……
在這里作者采用正說和反說相結合的議論手法,引經據典,運用排比句式,點明任人唯賢的重要性,體現(xiàn)了說辭以理服人,以勢強人的特點。
諸如此類,不勝枚舉。正是由于這些嚴肅理智的論說,個性鮮明的話語在各個方面的完美結合,才充分體現(xiàn)《說苑》的文字實現(xiàn)了概括性和形象性的高度統(tǒng)一。那么直抒政見固然很重要,可文學素養(yǎng)極高的劉向,又是遵循了怎樣的原則,在修辭技巧上使全書錦上添花呢?
通讀全書,劉向為了使抽象的道理具體化,比喻這種修辭手法的運用尤為常見,如:
⑴公孫文子為楚令尹三年,民無敢入朝。公孫子見曰:“嚴矣?!蔽淖釉?“朝廷之嚴也,寧云妨國家之治哉?”公孫子曰:“嚴則下暗,下暗則上聾,聾暗不能相通。何國之治也。蓋聞之也,順針縷者成帷幕,合升斗者實倉廩,并小流而成江海。明主者有所受命而不行,未嘗有所不受也。”
例(1)中闡述了一個道理:積少成多。運用三個比喻都為生活中常見的事,一針一針地織下去,才可以織成布,一斗一升的積累,才可以充實糧庫,一水一流的百川,才可以匯成江海,治理國家也是同樣的道理。
劉向在運用比喻來闡明道理外,還善用警策句,主要集中于《談從》篇中,如:
一言而非,駟馬不能追;一言而乎,駟馬不能及。
義士不欺心,仁人不害生。
欲人勿知,莫若勿為;欲人勿聞,莫如勿言。
文中有了警句格言,氣勢為之一振,語簡言奇而含動人之感。
總之,劉向在“以法為戒”思想的指導下,抱著嚴肅認真的創(chuàng)作態(tài)度,創(chuàng)作目的性明確,不僅以精練的語言,多樣化的修辭方式闡明了抽象的問題,使得一些故事成為千古流傳的成語,典故,而其中對一些故事中主人公細致的刻畫,寄托著深遠的旨意,表現(xiàn)出人物千姿百態(tài)的性格特征。
《說苑》故事雖篇幅短小,沒有明確的故事發(fā)生時間和地點,僅有簡單的敘述,人物近于白描,卻情節(jié)起伏,引人入勝。
首先在塑造人物形象時,劉向善于在社會環(huán)境中表現(xiàn)人物的社會特征。即注重在特定環(huán)境中展現(xiàn)人物內心沖突,從而展現(xiàn)人物性格。從帝王將相到平民百姓,從文人士子到武士勇夫。這些人物生活在各自不同的環(huán)境中,性格帶有較多的社會因素,使得《說苑》已帶有小說的色彩?!墩f苑·尊賢》篇中,鄒子列舉伊尹、管仲等人遇明主而施展才能,報效國家的事例,以生于曠野之葛因遇技術精良的工人而成精美的葛布做比,表明鄒子禮賢下士的美好品格;同時還善于在矛盾沖突中突出人物性格,展現(xiàn)人物精神,在《說苑·立節(jié)》中“楚有士申鳴者”篇,圍繞自古忠孝兩難全的矛盾展開故事,先寫申鳴因奉養(yǎng)父親不愿離家為官,表現(xiàn)他的孝子之心;既而寫他“孝父”而入朝為相,表現(xiàn)其忠君之志。后白公為亂,申鳴帶兵討伐。白公以劫持其父相要挾,申鳴不得不做出痛苦的決定:舍父救國,忠君殺敵。隨著情節(jié)的層層發(fā)展,矛盾越來越尖銳,最后達到以付出生命為代價的白熱化程度,在矛盾沖突一步步緊張發(fā)展之中,申鳴的性格特點也一點點清晰鮮明。故事的結局,在充滿悲壯的氛圍中,展示申鳴的節(jié)義精神。
其次成功的細節(jié)描寫,在推動情節(jié)方面有重要作用?!墩f苑·反質》中“經侯往過魏太子”篇,故事一開頭,作者把一個顯赫尊貴不可一世的經侯帶到幕前,卻遭太子的冷遇,在不甘心的情況下,經侯問道:“魏國亦有寶乎?”魏太子佯裝糊涂又很機智的回答,使得經侯無地自容:“默然不應,左解玉具,右解環(huán)佩,委之坐,愆行而起,默然不謝,趨而出,上車驅去”。一連串的動作,結合整篇,既有外貌細節(jié)描寫,又有動作和心理描寫,形象的刻畫出經侯的惱怒形象,一個心胸狹窄,氣量小的小丑躍然紙上。
上文中提到,《說苑》結構行文,篇幅大多比較短小,人物塑造受到篇幅的制約,無法再單一章節(jié)中將人物塑造得豐滿,于是,作者巧妙地運用多個章節(jié)共塑一人的寫法,一一呈現(xiàn)。以晏子的形象為例,《說苑·正諫》篇中,通過晏子阻止齊景公“造鐘一事”,刻畫了晏子敢于正義直諫的品格;《貴德》篇中,講述了晏子“飲景公酒,令器必新”,但是竟然“財不足”,刻畫了晏子為官清廉的形象,進而“止斂于民”又刻畫了晏子愛民如子的形象。忠義正直,沉著機智,勤儉愛民的晏子正是通過各個章節(jié)的塑造才完整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
劉向的《說苑》正是通過全書嚴整的編排體例,材料的選擇,語言的雕琢,人物的刻畫把自己的政治主張,道德信仰滲透其間,從而表現(xiàn)鮮明主題。后人雖對其封建經學思想多有批駁,但仍不能抹滅此書在編纂藝術、語言藝術和表現(xiàn)手法上的不朽價值,在今天的時代,其“標心于萬古之上,而送懷于千載之下”之情,仍感動著萬千諷臣諫士。
[1]向宗魯.說苑校證[M].中華書局,1987.
[2]謝明仁.劉向《說苑》研究[M].蘭州大學出版社,2000.
[3]孫秀東 劉向《說苑》的編纂特點和藝術特色[D].浙江大學,2006.
[4]高月.劉向《說苑》研究三題[D].西南師范大學,2004.
[5]周蔚.劉向小說的定位思考[J].南京師范大學學報,20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