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場范圍涉及8個省、強度堪稱50年一遇的特大旱災,讓中國百姓的“米袋子”驟然沉重起來,也使得原本就居高不下的通脹水平再次升溫。分析人士表示,由于全球性自然災害的影響,目前世界各類糧食價格均創(chuàng)新高,新一輪糧食危機正卷土重來。如何應對這一難題,將成為2011年全球經濟生活的重心之一。
新一輪 “漲價潮”襲擊全球農產品 從2010年下半年以來,全球范圍的糧食漲價危機又再次出現(xiàn)在人們眼前,引起市場的普遍擔憂。
目前,國際市場上,各類糧食價格均屢創(chuàng)新高。例如,小麥、玉米、燕麥、稻谷和大豆的價格都處于2年多來的最高水平。聯(lián)合國糧農組織發(fā)布最新報告指出,全球糧食價格指數出現(xiàn)連續(xù)7個月上漲,1月份全球食品價格指數更是環(huán)比上升3.4%,達到了231點,這也是糧農組織自1990年開始監(jiān)測食品價格指數以來的歷史最高點,已經超過了2008年糧食危機期間的紀錄。全球氣候變暖和自然災害頻發(fā)導致農產品歉收,是農產品價格猛漲的主要原因。例如世界主要小麥供應國——俄羅斯在遭受嚴重干旱和火災后限制小麥出口,導致市場恐慌反應,推高小麥價格;其次,美國和歐洲大力發(fā)展“綠色汽油”(生化乙醇),增加了對農產品的需求。據統(tǒng)計,目前全世界玉米收成的10%和甘蔗收成的35%被用于生產“綠色汽油”。此外,世界農產品儲備減少也是漲價的重要原因。
糧食價格升高通脹預期 對于此輪通脹的成因,業(yè)內專家表示,既有國內自身的原因,也有國外輸入型因素的推動。首先,供給壓力加大,這主要反映在糧食價格上。其次,需求壓力較前期有所恢復。最后,因發(fā)達經濟體持續(xù)實施近零利率及量化寬松貨幣政策,全球流動性貨幣過度充盈,大量資金進入商品期貨市場,為這一場普漲盛宴提供了可能性。
最治本的辦法莫過于消除人們的通脹預期,而要做到這一點,保證供給就成為當前的首要問題。正是考慮到這一點,近日中央政府部署一系列抗旱救災措施,從糧食供給上做文章。
市場資金看好農產品投資 農產品價格的大牛市再次卷土重來,這也強烈地吸引著投資者的視線。目前,投資者正從多方面積極進入農產品市場,以期獲得超額收益。
目前在整個商品市場中,農產品價格依然處于中等偏低狀態(tài);從國家逐年提升的收購價來看,農產品價格也呈現(xiàn)穩(wěn)步上揚趨勢。
摘自2011年2月11日《上海金融報》(李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