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映泉
在臨床上,牙齒外傷多見于恒前牙,當根冠根折位于齦下較深部位時(齦下2~5mm)時,切除多余牙體組織后,常因生物學寬度不夠而無法保證余留牙根組織面與修復體密合,而引起牙周組織炎等。因此在根管治療后不能直接進行修復。臨床上常牙體牙髓治療斷根,聯(lián)合正畸牽引治療,根冠修復治療恒上前牙齦下牙折。本院2006年2月~2008年1月對20例恒上前牙齦下牙折患者進行牙體牙髓-正畸-修復治療,隨訪3年,取得滿意療效,現報道如下。
2006年2 月~2008年1月在本院就診的恒上前牙齦下牙折患者20例,共有患牙20顆符合恒上前牙齦下牙折納入標準。其中男14例,女6例,年齡9~26歲。中切牙17顆,側切牙3顆。
(1)單發(fā)性恒上前牙折斷,完全折斷,無其他合并外傷,折斷線在齦下2.0~4.0mm,牙根發(fā)育完成,根無畸形(短根牙、彎曲牙根),牙周及根尖周組織健康。(2)牙根足夠長,能后修復保證牽引的根冠比。
20顆患牙均拍攝X線片,完善根管治療1~2周無癥狀后開始修復前牽引正畸治療。選擇0.8mm的不銹鋼絲變制牽引鉤,頂端有鉤,長度約為根長的1/2,用磷酸鋅水門汀粘固在根管內。選擇患牙兩側牙周及牙根健康的鄰牙為支牙,唇面貼標準方絲弓托槽;唇弓用0.45mm的鋼絲制作,在患牙位置彎制特殊曲,確保牽引方向與患牙牙長軸一致,牽引樁與牽引唇弓之間用結扎絲牽引,施以牽引力20~30g,每2周復診1次,觀察調整加力裝置?;佳罓恳_到牙冠修復要求后,換用結扎絲固定患牙,保持8~10周完成基礎牙周治療,防止牙根回縮,并進行牙冠延長術及休整牙齦外形;4~6周后開始暫時或永久修復,完成常規(guī)樁冠修復。
(1)成功:X線片顯示根尖周組織正常,患牙修復體完好,無叩痛、松動,切緣與同名牙切緣齊,牙齦健康,齦緣與正常同名牙齦緣位置對稱;有效:X線片顯示根尖周組織正常,患牙修復體完好,無叩痛、松動,切緣與同名牙切緣短0.5~1.5mm,牙齦健康或有輕度炎癥,齦緣與正常同名牙齦緣位置對稱或偏向冠方;失敗:以下出現其中任何一項即為失敗。X線片顯示根尖周病變或有牙根外吸收,患牙修復體完好,有松動、叩痛,切緣與同名牙切緣短2mm或2mm以上,牙齦有炎癥。
牽引療效,12顆患牙牙根移動2~4mm,平均3.0mm,達到樁冠修復條件所需時間為4~8周。X線片顯示20顆牙牙根尖周組織正常。所有患牙牙齦均有(1~3mm)不同程度向冠方移動。
復查療效,復查患牙20顆3年,中切牙17顆,側切牙3顆,10顆牙齒達到成功標準,9顆牙為有效,其中1顆牙切緣較同名牙短1.0mm,由于牙周組織炎癥失敗1顆,成功率50%,有效率45%;總有效率95%。
對于齦下牙折位置比較深而無法直接修復的患牙,采用正畸-修復聯(lián)合療法,可以使牙周組織與鄰牙協(xié)調,與修復體邊緣接觸良好,保證了修復體的質量[1],美觀效果更佳[2]。
在本研究中通過對20例患者3年的復查結果顯示,20例患者中,10顆牙齒達到成功標準,9顆牙為有效,總有效率為95%。筆者認為在確定治療方案時掌握嚴格的適應證很重要,牙折齦下探度越淺,治療過程中越不易出現偏差,治療效果越好[3]。在牽引過程中要注意牽引方向與牙長軸方向一致;牽引力的施加要遵循持續(xù)輕力的原則,牽引力過大,速度過快,均可造成根尖周骨密度降低、牙齒過度松動、牙根外吸收等現象。應注意采用視覺誤差方法對牽引出的斷牙根樁冠進行修復,調整近遠中徑,以達到最佳美學效果。在牽引4~8周后一般能移動2~4mm,并且牽引后必須保持2~3個月才能修復治療[4]。
綜上所述,通過正畸-修復聯(lián)合治療恒上前牙齦下牙折,有助于維護牙周組織健康,保留了牙周組織,增強了修復體固位,通過牙周手術,取得了與鄰牙相似的齦緣關系,提高了修復體的美觀。
[1]潘潔,鄧輝,劉亦洪,等.牙體牙髓-正畸方法聯(lián)合處理恒上前牙冠根折的臨床觀察[J].現代口腔醫(yī)學雜志,2002,16(5):444-446.
[2]Feiglin B.Clinical management of ttanaverae root fracturea[J].Dental Clinics of North American,1995,39:66-67.
[3]劉闐.斷冠再接術治療外傷恒前牙的療效觀察[J].廣東牙病防治,2004,12(1):36-37
[4]季駿,駱小平,陸葦,等.前牙齦下斷根快速牽引牙及牙周組織變化的探討[J].臨床口腔醫(yī)學雜志,2007,23(3):167-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