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道彬,張 偉
(重慶市大足縣人民醫(yī)院泌尿科 402360)
在腎結石及輸尿管上段結石的治療方法中經皮腎鏡取石術(PCNL)發(fā)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1-2],已成為治療復雜性上尿路結石的首選方法之一[3],但常有出血、感染等并發(fā)癥的發(fā)生?,F(xiàn)將本院108例PCNL病例資料分析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2008年2月至2009年12月PCNL患者108例,其中男62例,女46例,年齡18~73歲,平均45.8歲。左腎結石52例,右腎結石56例。孤立腎結石27例,左輸尿管結石43例,右輸尿管結石18例,結石長徑1.0~4.5 cm,患側腎均有不同程度積水。
1.2 治療方法 患者術前均常規(guī)進行血、尿常規(guī),血凝分析,腎功肝功能,電解質,B超,KUB+IVP等檢查,靜脈腎盂不顯影患者行CT或逆行尿路造影。尿路感染患者行尿培養(yǎng)并術前控制感染。手術均全身麻醉,患者先取截石位,用膀胱鏡行患側輸尿管逆行插管,6 F輸尿管導管插至患側腎盂或結石,持續(xù)滴入生理鹽水擴張腎盂。再改為俯臥位,墊高腰、腹部,常規(guī)消毒、鋪巾,在B超定位下,從第11、12肋下腋后線與肩胛角線區(qū)域用穿刺針穿刺進入目標腎盞后,拔除針芯,見尿液溢出,經穿刺針鞘插入斑馬導絲,退出針鞘后,用筋膜擴張器沿斑馬導絲按F8~20的順序從小到大隔號擴張通道,最后留置F20 Peelaway鞘,形成經皮腎通道,從 F20 Peelaway鞘中放入F19.6標準腎鏡或F8~9.8輸尿管鏡,觀察結石大小、位置與腎盂、腎盞關系后,用EMS第4代超聲碎石配合氣壓彈道碎石,吸出及沖洗出或用取石鉗取出結石,在可視情況下未再發(fā)現(xiàn)結石,置入雙尾管及腎造瘺管。術后常規(guī)夾閉腎造瘺管2 h,術后第5天進行KUB檢查,如有殘留結石,再經原通道二次取石或體外震波碎石,雙J管放置 4周。
108例患者中出血18例(16.7%),其中遲發(fā)性出血1例;術后感染15例(13.9%),其中嚴重感染3例;腹腔積液4例(3.7%),液體或尿外滲5例(4.6%),氣胸 1例(0.9%),結腸損傷1例(0.9%),丟失皮腎通道6例(5.6%),電解質紊亂2例(1.9%)。
隨著臨床經驗的積累,技術和器械的改進,PCNL的適應證不斷擴大,已成為腎結石及輸尿管上段結石最安全、有效的治療手段,為治療上尿路結石的首選方法[4],但PCNL仍有一定的并發(fā)癥發(fā)生。
3.1 出血是PCNL最常見的并發(fā)癥 出血的主要原因有技術不熟練、選擇穿刺點不合適、多次穿刺、擴張通道過多或穿刺損傷腎實質血管及腎門血管等。了解腎血管的解剖特點,選擇適宜的穿刺路徑有利于減少出血。術中出血可行電凝止血,也可用氣囊引流管壓迫止血。術中如出血量較大,視野不清,盡可能分期手術,二期經過原來留置成熟的腎造瘺通道可獲得較好的視野,并可減少出血及縮短手術時間。王宇雄等[5]報道,大出血發(fā)生率為0.71%,大量出血可形成腎周血腫、感染,導致腎功能不全;嚴重出血保守治療后如無改善,應及早采取介入治療,切忌存僥幸心理,盲目等待。由于出血迅猛,介入治療準備時間較長或沒有介入治療條件的醫(yī)院,為了挽救患者生命,應該當機立斷行出血腎切除術。
3.2 PCNL術后發(fā)熱是僅次于出血的常見并發(fā)癥 作者認為可能與術前有反復尿路感染史、糖尿病史、術中灌注壓高致液體吸收、尿外滲、大量出血、引流不暢、周圍臟器損傷等有關,尤其是術前有尿路感染患者。應常規(guī)進行尿培養(yǎng)及抗感染治療,結石合并感染患者術中應注意保持灌注液流出通暢,適當降低灌注液壓力,縮短手術時間,術中可給予地塞米松靜脈推注。腎穿刺時才發(fā)現(xiàn)腎積膿患者先行腎造瘺,二期再行取石術,以避免加重感染甚至膿毒血癥及感染性休克的發(fā)生[6]。
3.3 液體外滲與吸收是PCNL的另一個風險 多因腎集合系統(tǒng)被撕裂或穿孔,灌注液經穿刺擴張的皮腎通道滲至腎周、腹腔,也可因灌注壓過高、引流不暢或術中鞘管脫出沖洗液直接沖至腎周、腹膜后、腹腔或胸腔等,造成腹膜后積液、腹腔積液,少量液體外滲可自行吸收,大量外滲須作腎周引流,腹腔積液較多者(多因術中穿破腹膜)可行腹腔穿刺引流。熟練的操作技術及術中保持低壓灌注;引流通暢;術后常規(guī)輸尿管內置雙J管,可明顯減少液體外滲。
3.4 鄰近臟器的損傷 主要指胸膜、腸管、肝、脾等損傷。術中穿刺定位要準確,入針和擴張時寧淺勿深,盡量在腋后線背側入針。血氣胸主要表現(xiàn)為胸悶、氣促及酸中毒,確診需進行X線胸片檢查。一般在保持引流通暢的情況下,多可自行吸收,量大者可行胸腔穿刺抽吸或閉式引流,并密切觀察患者呼吸情況。結腸損傷是腹腔臟器損傷中最為常見和較為嚴重的并發(fā)癥,結腸穿孔不易早期發(fā)現(xiàn),腹部CT、順行或逆行腎盂造影、結腸造影可確診。若結腸穿孔是腹膜內型或出現(xiàn)不能控制的感染應中轉開放手術。但大多數(shù)結腸穿孔是腹膜外型,可給予禁食、靜脈給予廣譜抗生素等保守治療。
3.5 丟失皮腎通道 丟失皮腎通道時有發(fā)生,特別是術者經驗不足更易出現(xiàn),最好的預防方法是術中留置一安全導絲于通道鞘內,通道一旦丟失,可先試著在鏡下沿安全導絲尋找通道,時間不能長,避免嚴重腹膜后及腹腔積液,如未找到,應重新造瘺或輸尿管內置管再行二期手術,以減輕沖洗液外滲。
3.6 水電解質紊亂 多因手術時間過長、腎集合系統(tǒng)被撕裂或穿孔致灌注液吸收過多所致。預防的關鍵是控制手術時間,穿孔時降低灌注壓,工作鞘大于F16使灌注液流出通暢,灌注液用生理鹽水勿用低滲灌注液及急時補充電解質可治愈。
[1] 吳階平.吳階平泌尿外科學[M].濟南: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2004:713.
[2] 那彥群.尿石癥診斷治療指南[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7:246.
[3] Preminger GM,Assimos DG,Lingeman JE,et al.Chapterl:AUA guideline on management of staghorn calculi:diagnosis and treat-ment recommendations[J].J Urol,2005,173(6):1991-2000.
[4] Fuchs GJ,Yurkanin JP.Endscopic surgery for renal calculi[J].Curr Opin Urol,2003,13(3):243-247.
[5] 王宇雄,李遜,吳開俊,等.經皮腎穿刺取石術并發(fā)大出血的分析及對策[J],臨床泌尿外科雜志,2006,21(2):96-97.
[6] 李家寬,王洛夫,靳風爍,等.微創(chuàng)經皮腎鏡治療27例腎臟感染性結石的療效觀察[J].重慶醫(yī)學,2010,39(2):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