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侃 黃誠 吳標 張晶
小細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占原發(fā)性肺癌的20%~25%,該類細胞具有特異性生物學行為,惡性程度高,生長數(shù)度快,倍增時間短,分裂指數(shù)高,早期易出現(xiàn)遠處廣泛轉(zhuǎn)移,被認為是一種全身性疾病,由于SCLC的以上生物學特點,化療作為其首選治療方法已經(jīng)得到臨床工作者的共識。SCLC對化療高度敏感,足葉乙甙聯(lián)合鉑類方案化療是廣泛期小細胞肺癌目前最為常用的一線化療方案,一線的化療有效率為60% ~80%,廣泛期中位生存期9~11個月,但大多數(shù)患者會在數(shù)月內(nèi)復發(fā)或疾病進展,且復發(fā)后大多耐藥,目前尚無標準二線化療方案[1]。因此,復發(fā)或進展患者一直是SCLC治療難以突破的瓶頸?,F(xiàn)選取2007年8月至2010年8月在福建省腫瘤醫(yī)院住院的復發(fā)廣泛期小細胞肺癌患者40例,予以伊立替康聯(lián)合洛鉑治療,觀察其療效和不良反應,現(xiàn)報告如下。
1.1 入選標準 ①全部病例均為組織學確診的SCLC,按照美國退伍軍人肺癌協(xié)會小細胞肺癌分期為廣泛期。②根據(jù)
RESIST標準至少有一個可測量病灶。③體力狀況尚好:ECOG評分0~2分,預計生存期大于3個月。④入組前曾接受過足葉乙甙聯(lián)合鉑類一線方案化療,化療結(jié)束6個月內(nèi)出現(xiàn)腫瘤復發(fā)或轉(zhuǎn)移。⑤血象、肝腎功能、心功能正常,無重要器官病變。
1.2 一般資料 選取2007年8月至2010年8月住院的復發(fā)廣泛期小細胞肺癌患者40例,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齡50~70歲,中位年齡58歲,ECOG評分0分0例,1分38例,2分2例;距未次化療時間≥3個月的10例,<3個月的30例。
1.3 治療方法 予以洛鉑35 mg/m2第1天,伊立替康 100 mg/m2第1、8天,每21 d為一周期,化療前均予以5-HT3受體阻滯劑進行預防性止吐治療,每1個周期進行影像學檢查以評價療效。
1.4 療效評價 根據(jù)RECIST 1.0標準對腫瘤客觀緩解率進行評價,分為完全緩解(complete response,CR)、部分緩解(partial response,PR)、疾病穩(wěn)定(stable disease,SD)和疾病進展(progression disease,PD)??陀^緩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是指CR+PR患者占全組患者的百分率。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是指CR+PR+SD患者占全組患者的百分率。無進展生存期(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是指患者從首次用藥到疾病進展或任何原因死亡的時間(以發(fā)生在先的事件計算)。總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是指患者首次服藥到任何原因死亡的時間。
1.5 不良反應評價標準 按照美國國立癌癥研究所(NCI)制定的毒性評價標準(common terminology criteria for adverse events,CTC AE)(第3版)。
1.6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3.0統(tǒng)計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PFS和OS采用Kaplan-Meier法。
2.1 療效 所有病例均完成2個周期以上化療,其中CR 0例,PR 14例(35%),SD 12 例(30%),PD 14 例(35%),ORR 35%,DCR 65%,中位PFS 4.2個月,中位OS 7.9個月,1年生存期35%。
2.2 毒副反應[1]主要的毒副反應為血液學毒性及消化道反應(見表1),其中2~4級的白細胞下降為75%(30/40),其中3~4級白細胞下降為40%(16/40),2~4級血小板減低為50%(20/40),3~4級血小板下降為10%(4/40),經(jīng)治療后好轉(zhuǎn),腹瀉為較為常見的消化道反應,發(fā)生率為35%(14/40),其中為1~2級腹瀉,予以洛哌丁胺處理后恢復,惡心發(fā)生率50%(20/40)、嘔吐發(fā)生率30%(12/40),無3~4級惡心、嘔吐,全組無毒性相關死亡。
表1 伊立替康聯(lián)合洛鉑治療復發(fā)廣泛期SCLC毒副反應(例)
伊立替康(CPT-11)是80年代初期從日本Yokokura合成的水溶性喜樹堿類衍生物,是DNA拓撲異構(gòu)酶I抑制劑,其與Topo IDNA形成的復合物結(jié)合,穩(wěn)定此復合物,從而使斷裂的DNA單鏈不能從新接合,阻止DNA復制及抑制RNA合成,為細胞周期S期特異性藥物。歐盟及美國FDA已批準CPT-11用于結(jié)直腸癌、胰腺癌以及皮膚癌等治療,并證實其對這些腫瘤均有療效[2]。CPT-11對SCLC有較高療效,對初治患者單藥有效率可達50%,對既往接受過化療患者單藥有效率可達 41%[3,4],2002年 JOCG 一項Ⅱ期臨床研究報道CPT-11聯(lián)合順鉑對廣泛期SCLC患者療效優(yōu)于經(jīng)典EP方案,且骨髓抑制等不良反應的發(fā)生率低于EP方案[5]。
鉑類藥物為肺癌化療的基礎,洛鉑為1,2-二氨基-環(huán)丁烷-乳酸合鉑,是第3代鉑類抗癌藥,與第一代的DDP和第二代的CBP的抑瘤作用相似,通過形成Pt-GC與Pt-AG鏈內(nèi)交叉連接,阻礙DNA的復制與轉(zhuǎn)錄過程,從而干擾腫瘤細胞周期運行[6],對乳腺癌、結(jié)直腸癌、淋巴瘤級睪丸腫瘤等均有廣譜抗癌活性[7],與對耐DDP的細胞株仍有一定的細胞毒作用。其主要副作用為骨髓毒性,特別為血小板減少,為劑量限制性毒性,其他常見的副作用為胃腸道反應、腎毒性等,總體說來較順鉑、卡鉑安全性好[8]。
現(xiàn)國外多個針對SCLC的二線治療的臨床試驗顯示拓撲替康、CPT-11、紫杉醇、多西紫杉醇、異環(huán)磷酰胺、口服VP-16、吉西他濱、諾維本等藥物均有抗SCLC活性[9]。其中CPT-11顯示出較好的療效。CPT-11與鉑類聯(lián)合運用具有協(xié)同或相加作用[10]。本次研究的40例晚期復發(fā)小細胞肺癌患者經(jīng)過至少2周期的CPT-11聯(lián)合洛鉑化療,客觀緩解率35%,疾病控制率65%,中位PFS 4.2個月,中位OS 7.9個月,1年生存期35%,表明CPT-11聯(lián)合洛鉑對于復發(fā)的SCLC是有效的方案。CPT-11聯(lián)合鉑類作為二線治療SCLC,為一線治療失敗的患者,提供了新的選擇[11],40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毒副反應,經(jīng)過對癥處理后均得到緩解,表明毒副反應可耐受。且二線化療后患者生活質(zhì)量評分明顯高于化療前,再次證實晚期復發(fā)SCLC挽救化療的臨床價值。本次試驗病例有限,尚需大樣本的隨機臨床試驗。
總之,SCLC惡性程度高,進展迅速,化療為其主要的治療方法,CPT-11聯(lián)合洛鉑作為復發(fā)的廣泛期SCLC的二線治療方案,具有較好的療效和安全性。
[1] BrocklWM,Lampert S,Zirik S,et al.Drug therapy for 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new molecular strateries for the therapy.Pheumologic,2008,62(1):23-30.
[2] Boku N,Chisu A,Shimasa Y,et al.PhaseⅡ study of combination of irronotecan and cisplatin againstmetastatic gastric cancer.J Clin Oncol,1999,17(1):319-323.
[3] 孫燕.內(nèi)科腫瘤學.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1:651.
[4] 湯釗猷.現(xiàn)代腫瘤學.第2版.上海:上海醫(yī)科大學出版社,2000:889.
[5] Noda K,Nishiwaki Y,Kawahara M,etal.Irinotecan plus cisplatin compared with etoposide plus cisplatin for extensive small cell lung cancer.N Eng JMed,2002,346(2):85.
[6] Mckeage MJ,Lobaplatin.A new antitumour platinum drug.Expert Opin Investing Drug,2001,10(1):119-128.
[7] Alami NZ,Li ZH,Engeal J,et al.Comparative preclinicial antiproliferative activity of lobaplatin vs cisplatin,carboplatin and cotraplatin in breast and ovarian.Proceeding of the 98thAACR Annual Meeting,Los Angeles:CA,2007:4780.
[8] Simon M,Argiris A,Murren JR.Progress in the therapy of small cell lung cancer.Cris Herv Oncol Hematol,2001,49(2):1191.
[9] 孫燕,周際昌.臨床腫瘤學內(nèi)科手冊.第4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3:578.
[10] Naka N,KawaharaM,Okishio K,etal.PhaseⅡ study ofweekly ironotecan and carboplatin for refractory or relapsed small cell lung cancer.Lung Cancer,2002,37(3):319-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