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慶鋒
急性左心衰為臨床常見急癥之一,該病起病急、發(fā)展快、病死率高。急性左心衰患者合并有急性肺水腫和呼吸衰竭,容易發(fā)生心源性休克或心搏驟停。近年來對急性左心衰的治療強調早期應用無創(chuàng)正壓通氣,以達到糾正患者低氧血癥,改善心肺功能,減少并發(fā)癥的目的[1]。我科于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采用無創(chuàng)正壓通氣在急性左心衰竭患者23例,并與常規(guī)鼻面罩吸氧治療的23例比較,結果顯示療效滿意,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在我科接受治療的急性左心衰竭患者46例,其中男26例,女20例,年齡52~87歲,平均(58.3±17.6)歲,病程3~26年?;颊咝墓δ堍艏?NYHA分級),均有呼吸困難、端坐呼吸、煩躁、出汗、紫紺等表現(xiàn),部分患者出現(xiàn)咯粉紅色泡沫痰,聽診兩肺均有中量以上濕啰音,可聞及舒張期奔馬律,診斷均符合急性左心衰標準[2]。原發(fā)病分別為缺血性心臟病29例、風濕性心臟病7例、擴張型心肌病5例、高血壓性心臟病4例和老年退行性瓣膜病變1例。排除有神志障礙、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哮喘、血、氣胸等疾病者?;颊甙措S機數(shù)字表法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23例,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病程、血氣分析、心率以及基礎疾病等資料比較差異無顯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兩組均給予心電監(jiān)護、動脈血氣指標監(jiān)測,采用常規(guī)抗心衰的治療方法,給予強心、利尿、血管擴張,糾正水電解質紊亂等治療。對照組僅給予鼻面罩酒精吸氧,吸入氣氧流量4~7 L/min,治療組應用BiPAP呼吸機(美國偉康公司生產,S/TD型)進行無創(chuàng)通氣,配以濕化器治療?;颊呷“肱P位,經鼻面罩吸氣。吸氣壓力(IPAP)8~10 cmH2O,呼氣壓力(EPAP)2~4 cmH2O,氧流量4~7 L/min,呼吸頻率14次/min。呼吸機模式:S/T模式。治療過程中根據(jù)病情調整IPAP、EPAP、氧流量以及呼吸頻率,當病情好轉后逐漸降低IPAP、EPAP和氧流量直至脫機。機械通氣過程中嚴密監(jiān)測患者生命體征變化,記錄心率、血壓、呼吸頻率等指標,脫機后改用鼻導管吸氧繼續(xù)治療。
1.3 療效標準 參照秦貴璽制定的標準[2],其中顯效:臨床癥狀與體征消失,血氣分析顯示各項指標基本正常;好轉:臨床癥狀與體征明顯改善,血氣分析指標較治療前明顯好轉,但未完全恢復正常;無效:臨床癥狀、體征及血氣分析指標無明顯改善或惡化。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shù)。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研究數(shù)據(jù)采用SPSS 13.0統(tǒng)計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均數(shù)±標準差(x±s)表示,兩組療效比較采用秩和檢驗,兩組計量資料采用配對t檢驗,P<0.05為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療效比較 對照組7例、治療組1例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治療組(96.5%)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82.6%),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5.447,P=0.020),兩組間療效比較,經秩和檢驗顯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u=2.2984,P=0.0215)。見表1。
2.2 兩組臨床指標比較 兩組治療前各項指標比較無顯著性差異,經過治療后,治療組各項指標較治療前明顯改善(P<0.05或0.01),而對照組改善不明顯(P>0.05或0.01),且治療組治療后各項指標均好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或0.01)。見表2。
表1 兩組療效比較
表2 兩組臨床指標比較
2.3 并發(fā)癥 治療組出現(xiàn)腹脹、口咽干燥、排痰障礙并發(fā)癥各1例,經對癥處理后好轉,無1例發(fā)生面部壓傷、刺激性角膜炎、吸入性肺部感染等嚴重并發(fā)癥。
急性左心衰竭時,心排血量急劇降低和肺循環(huán)淤血導致肺血管內靜水壓升高,血管內液體外滲引起肺水腫,影響肺換氣功能,出現(xiàn)通氣/血流(V/Q)比例失調和低氧血癥;機體此時對低氧血癥代償呼吸增強,患者用力呼吸,導致呼吸肌做功增加,最終使呼吸肌疲勞,引起二氧化碳潴留[3]。因此,急性左心衰時,患者早期因缺氧、極度呼吸困難的容易發(fā)生缺血缺氧性腦病,后期則因為二氧化碳潴留、酸中毒導致的組織及器官的損傷,循環(huán)衰竭甚至多器官功能衰竭,同時酸中毒使機體對血管活性藥不敏感等,加上機體循環(huán)功能下降,常規(guī)的抗心衰藥物不能及時有效的發(fā)揮作用,有研究報道該病的病死率可高達80%[4]。因此,快速糾正機體缺氧狀態(tài)是治療急性左心衰竭的關鍵,機械通氣能迅速提高血氧分壓從而改善缺氧狀態(tài),從而提高搶救的成功率。
機械通氣治療急性左心衰的機制為:增加氣體交換、降低氧耗;減輕肺泡和肺間質水腫,改善通氣血流比例;降低呼吸肌作功,減少呼吸肌疲勞;增加胸內正壓,減少回心血量,降低心臟前負荷[5]。與常規(guī)鼻導管吸氧比較,BiPAP面罩式機械通氣可以更迅速的提高機體血氧含量,緩解組織缺氧,改善呼吸困難。而且呼吸機采用的非侵入性通氣方式,減輕了患者的心理負擔,使患者容易接受,而且操作簡便,同步性能較好,能達到良好的人機配合[6]。本研究中,治療組無需氣管插管病例,我們認為這與與呼吸機治療短期內糾正缺氧,血液動力學很快穩(wěn)定,避免病情進一步惡化有關。治療組和對照組均有患者死亡,但治療組死亡率比對照組低,表明采用無創(chuàng)正壓通氣有較好的搶救效果。同時,臨床指標比較也表明,治療組治療后各項指標均較治療前有明顯改善,表明該技術能夠迅速提高機體的氧分壓,改善患者病情,提高對藥物的敏感性,從而提高了搶救成功率和降低死亡率,為患者進行原發(fā)病治療提供了寶貴時間。此外,本研究中治療組未發(fā)生嚴重并發(fā)癥,表明該技術安全高,對患者無明顯影響。
總之,采用BiPAP呼吸機進行無創(chuàng)正壓通氣急性左心衰竭安全有效,可降低患者病死率,提高搶救成功率,值得臨床進一步推廣應用。
[1] 張旭紅,宗和堯.機械通氣在治療急性左心衰竭中的作用.中華急診醫(yī)學雜志,2006,15(9):852-854.
[2] 秦貴璽.急危重癥病與急救.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5:150.
[3] 李衛(wèi)星.無創(chuàng)正壓通氣在急性左心衰竭搶救治療中的應用.中國現(xiàn)代醫(yī)生,2010,(24):29-30.
[4] 鐘金妹,王迎新,鮑磊,等.無創(chuàng)雙水平正壓通氣治療急性左心功能不全的療效研究.中國誤診學雜志,2009,(24):5844-5845.
[5] 安敏飛,周成杰,陳國忠,等.無創(chuàng)面罩通氣治療急性左心衰竭29例臨床分析.浙江臨床醫(yī)學,2008,10(4):489.
[6] 肖超烈,歐自高,郭福霞,等.無創(chuàng)通氣在急性左心衰合并低氧血癥患者搶救中的應用.廣東醫(yī)學,2006,27(9):1340-1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