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萍
(百色學(xué)院 學(xué)報編輯部,廣西 百色 533000)
從廣西平果嘹歌看壯族原始宗教信仰
李 萍
(百色學(xué)院 學(xué)報編輯部,廣西 百色 533000)
壯族的宗教信仰,是壯族意識形態(tài)的重要內(nèi)容。廣西壯族山歌中存在著大量反映壯族原始宗教信仰的內(nèi)容。平果嘹歌作為廣西壯族山歌的典型代表,在歷史的洗濯中,必然不可避免地打上本民族的意識形態(tài)烙印。嘹歌形象地記錄了壯族先民的自然崇拜、圖騰崇拜、祖先崇拜。
平果嘹歌;自然崇拜;圖騰崇拜;祖先索拜
宗教是在最原始的時代從人們關(guān)于自己本身的自然和周圍的外部自然的最原始的觀念中產(chǎn)生的。恩格斯說: “一切宗教都不過是支配著人們的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們頭腦中的幻想的反映。在這種反映中,人間的力量采取了超人間的力量形式?!盵1]在歷史發(fā)展進(jìn)程中,壯族的宗教信仰基本上仍處于原始宗教的發(fā)展階段。壯族的宗教信仰,以本民族的傳統(tǒng)宗教即原始宗教為主,它反映了壯族的自然環(huán)境和生產(chǎn)特點,反映了壯族居住的地域特征和生活方式。
普列漢諾夫認(rèn)為:“原始人相信有許多精靈存在,但是他們所崇拜的只是其中幾個?!盵2]和眾多民族一樣,壯族曾經(jīng)歷過自然崇拜、圖騰崇拜和祖先崇拜三個相互關(guān)聯(lián)又各具特征的重大崇拜階段,如今這些宗教信仰還普遍地存在于壯族人民社會生活之中。嘹歌是指用 “嘹嘹”襯詞來唱的山歌 (也叫歡嘹)。嘹歌流傳的地區(qū)較廣,以平果為中心,上到右江上游田東、田陽、百色等縣,下到武鳴縣,而且在紅水河流域的馬山、巴馬也有傳唱。平果嘹歌是流行于平果縣境內(nèi)以其特有文化現(xiàn)象而自成體系的嘹歌,并于2008年成功入選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作為壯族山歌的典型代表,廣西平果嘹歌形象地記錄了壯族先民的自然崇拜、圖騰崇拜和祖先崇拜。
自然崇拜就是把自然物和自然力視作具有生命、意志和偉大能力的對象而加以崇拜?!白匀皇亲诮痰淖畛踉紝ο?。”[3]直接針對自然界本身的自然崇拜,是人類宗教活動最初階段的崇拜。原始社會初期,因為生產(chǎn)力極其低下,人類經(jīng)常會因為自然界的災(zāi)難而面臨生存危機(jī),自然崇拜正是由于人們難以認(rèn)識變幻莫測的自然而產(chǎn)生的。壯族的自然崇拜也是根源于自然的壓迫。在生產(chǎn)力極為低下、科學(xué)知識缺乏、認(rèn)識能力極其低下的原始社會,壯族先民的心理結(jié)構(gòu)還處于一個較低的層次,還未能認(rèn)識到自己并將自己 (人類)從大自然的背景中分離出來。他們認(rèn)為萬物與人一樣具有相同的生理特點,甚至一草一木都具有七情六欲,都具有大致相同的情感、意志。他們上山采集,入林狩獵,下河撈魚,既感受到了大自然對他們生存的重要性,也感受到了其帶來的災(zāi)害。因此他們既熱愛大自然又懼怕大自然。
水旱之災(zāi)極大地威脅著壯族先民的生存和發(fā)展,而水旱之主宰便是水神。因此,壯族先民以龍作為水神的化身而祭拜。壯族崇拜的自然物主要是龍崇拜。壯族把龍叫 “圖額”,就是一種像蛇一樣,有鱗、有角、有冠、有翅的動物。在壯族原始宗教的觀念中,龍的形象就是賜恩惠于人的水神的化身,所以與壯民精神和物質(zhì)生活息息相關(guān)之處都交由龍來鎮(zhèn)守,以消除人們的不安全感,求得風(fēng)調(diào)雨順,人壽年豐。壯族的龍崇拜中,最明顯的是新宅多以 “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為最佳屋場,說白了就是注重選龍脈。平果嘹歌 《房屋歌》就有大篇幅的記載:“左龍右虎對得直。龍虎兩邊來保佑,主家世代樂安居。”“左龍右虎對得直。左邊金龍送福氣,右邊白虎保安居?!盵4]352屋主在新房選址為找到龍脈煞費苦心。如請陰陽師傅算卦:“福祿寶地好風(fēng)水,陰陽師傅把龍追。追得金龍繞大柱,妹家屋子滿金輝?!薄褒堫^起在那龍海,龍尾擺到都結(jié)街。中間隔山十二座,選中龍脈起樓臺?!盵4]405更是直截了當(dāng)?shù)卣f明了新屋要建在龍身的中間部位。
龍脈選好了,在下每一塊基石時要唱與龍字有關(guān)的歌,如下第六塊就唱 “六條金龍墊高樓,六條金龍鎮(zhèn)寶地”,目的是希望 “子孫萬代樂悠悠”[4]350。由6條金龍來鎮(zhèn)守房基,六六大順,表現(xiàn)了他們的求吉心理。下第七塊就唱 “七塊料石下墻基,七條金龍吐寶珠。主家七女都伶俐,主人七子讀得書”[4]350,表達(dá)了他們希望兒女知書達(dá)禮的強烈愿望。而 “基石安到第十二,正正對準(zhǔn)龍鱗山。主家面對龍鱗嶺,金錢財寶用不完?!盵4]351點出了新屋地址不僅要選中龍脈,而且還正對龍鱗山、龍鱗嶺,選址是何等的好。“基石安到第十三,這塊正正對龍身。”[4]351“基石安到第十八,后山龍屋堅飛叉。前有龍頭后龍尾,風(fēng)水寶地好安家?!盵4]352“基石安到二十五,又見鳳嘴銜龍珠。龍頭鳳冠兩相對,中間寶盆是屋基?!盵4]353等等,表明屋主對新屋選對龍脈的自豪,希望新屋落成后讓人住得更舒適、更健康,從某種角度上表達(dá)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新屋建好了,連裝修也希望龍降佑祥,于是在柱子上雕龍畫鳳:“琉璃瓦片鑲屋角。柱子雕龍又畫鳳”[4]371。在橫梁上刻龍珠:“妹家堂屋像官府,梁上吊柱刻龍珠”[4]371。不僅如此,連碗柜也要裝飾一新:“碗柜好比古董柜,雕龍畫鳳又燙金。”[4]394好一幅龍鳳呈祥的圖景。
壯族的龍崇拜,從現(xiàn)存的民俗現(xiàn)象來看,其目的是祈求龍保佑村寨風(fēng)調(diào)雨順、五谷豐登、人畜安康。因此,那時人與自然的關(guān)系是原始的和諧。可見,在壯族古老的、對自然崇拜的觀念中,在他們的意識中,人與自然是融合為一體的,表現(xiàn)了一種樸素的關(guān)于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唯物論的思想觀點。這些都說明了壯族先民崇拜自然界中的存在物,與自然界中的存在物相處得相當(dāng)和諧。
圖騰,系印地安語totem,意為 “他的親族”。圖騰崇拜,又作圖騰主義,英文為To-temism,認(rèn)為本氏族與某一種動植物有血緣關(guān)系,或認(rèn)為某一種動物或植物能保護(hù)氏族,因而這種動植物作為氏族的徽號和保護(hù)神受到敬仰、膜拜,對之特別敬畏,不準(zhǔn)破壞、不準(zhǔn)殺害、不準(zhǔn)褻瀆,而且還要有祭祀儀式。圖騰觀念是從萬物有靈演化而來的。因為人們覺得周圍的一切都有神靈的佑護(hù),并在諸物之中總有一種與本氏族生產(chǎn)生活關(guān)系特別密切,直到認(rèn)為該物與自己氏族有親緣關(guān)系,可以佑護(hù)氏族繁榮。從自然崇拜到圖騰崇拜,是人類原始意識的發(fā)展和深化。
壯族也跟世界上各民族一樣,曾普遍存在過圖騰崇拜。壯人曾崇敬過的圖騰天象方面有太陽、月亮、星星、云彩、雷電、霧靄、暴雨等,其他還有怪山、怪石、怪巖、山泉、伏流、河流、深潭等。壯族先民以植物為圖騰的不多,現(xiàn)在所知道的有花、樹、竹三類,其中最為典型的要數(shù)花圖騰。
壯族的花圖騰來源于姆洛甲神話:
在太古洪荒時代,宇宙中只有一只在旋轉(zhuǎn)著的蛋,后來爆開分成三片,一片飛到上邊變成天空,一片下地變成水,留在中間的一片就變成現(xiàn)在人們居住的大地,那時各片什么東西也沒有。突然,大中界的大地上,長出一朵花來,這朵花說不上什么顏色,花一開,中間卻走出一個女人來。這個女人是世界上的第一個人。她披頭散發(fā),全身一絲不掛,滿身長毛,很聰明,后世人叫她姆洛甲(有寫作“姆六甲”)、“(女米)洛甲”。[5]還有的神話說得更具體:(女米)洛甲管花山,栽培許多花。她送花給誰家,誰家就生孩子,花有紅的有白的,她送紅花給誰家,誰家就生女孩;送白花給誰家,誰家就生男孩。有時,花山上的花上面有蟲子或是缺水,人間的孩子便生病,孩子的家長就得請師公做法事稟報花婆,除蟲淋水,花朵茁壯成長,孩子便健康成長[6]。這與 《南越筆記》記載的 “越人祈子,必于花王圣母。有祝辭云 ‘白花男,紅花女?!驶橄τH戚皆往送花,蓋取詩 ‘花如桃李’之意”如出一轍[7]。姆洛甲作為壯人的始祖母,她從花中而來,故也被稱為“花婆”、“花奶婆”、“花王”、“花王圣母”等。她掌管一切花,主宰著人的生育、健康及命運。在壯鄉(xiāng)民間,還存在著諸多花婆崇拜儀式:不育的婦女希望生育,就得請師公或巫婆做法事“架橋”、“求花”;婦女懷孕后為了使母子平安,又得向姆洛甲祈求,作 “安花”儀式;孩子出生后,又得感謝姆洛甲,在床頭或堂屋設(shè)置花婆神位,每月初一、十五或逢年過節(jié)都要燒香供奉。
平果嘹歌中也有反映這些內(nèi)容的歌謠。如新房建好后,要在祖宗的牌位旁邊擺上花婆神位?!吧衽_上有花婆神,花婆就是觀世音。觀音送花送子女,不讓人間打單身?!盵8]322“花婆娘娘觀世音,送子送女送聰明?!盵8]322點明了花婆的身份與漢族的觀音菩薩一樣,都是送子娘娘。“花婆保佑妹的家,又有祖神與菩薩。給妹生個聰明女,又會織布又繡花?!薄盎ㄆ疟S用靡簧?,又有菩薩與祖神。給妹生個男娃仔,讀書比誰都聰明?!盵4]390希望花婆不僅要給他們送兒送女,還要讓小孩才藝雙全。為了讓花婆給人間送來兒女,壯民用好酒、好肉、好茶和鮮花敬奉花婆:“買雞買肉敬花婆,花婆保佑我長大?!盵9]“好酒敬給花婆神,好茶敬給鳳凰靈。婆神鳳靈莫嫌棄,領(lǐng)下虔誠一片心。”[4]390“妹家墻角神龕下,三十六朵山茶花。山花來把花婆敬,花婆送子送到家?!盵4]“我家墻角神龕下,四十九朵山茶花。誠心來把花婆敬,祈求送子千到家。”[4]384“手捧酒樽敬婆神,又捧茶杯敬鳳靈。神靈下來領(lǐng)香火,領(lǐng)下虔誠一片心。”[4]390不僅如此,還經(jīng)常燒香祭拜,“花婆神臺祭香火,敬請花婆送兒郎”,“花婆神臺點香火,敬請花婆送花枝”[4]142。這些都充分表明了壯民希望通過虔誠供奉花婆,以求得兒女雙全的美好愿望。
費爾巴哈說過:“人本來并不想把自然與自然分開,因此也不想把自然與自己分開;所以他把一個自然現(xiàn)象在他身上所激起的那些感覺,直接看成是對象本身的性態(tài)?!虼?,人們不由自主地、不知不覺地——亦即必然地……將自然的東西弄成了一個心情的東西,弄成了一個主觀的,亦即人的東西……把自然現(xiàn)象當(dāng)成一個宗教的、祈禱的對象,亦即當(dāng)成一個可以由人的心情、人的祈求和侍奉而決定的對象了?!盵10]花婆在壯族先民的心目中被幻化為某種物質(zhì)化的實體,作為一種超人的崇拜對象而存在,這對壯族先民來說,具有一種神秘性和權(quán)威性。
所謂祖先崇拜,就是相信祖先的靈魂不滅,并且成為超自然的一部分而加以崇拜。祖先崇拜是人類對自己血親先輩的敬仰。斯賓塞認(rèn)為:“凡是超越普通的一切,野蠻人就認(rèn)之為超自然的,或神的、超群的著名人物也是如此。這著名人物也許是創(chuàng)立部族的遠(yuǎn)祖,也許是一位勇敢有力而成名的領(lǐng)袖……無論他是上述的哪一種人物,如果他們生前為人所敬畏,死后所受到的敬畏便愈增加;對于這位鬼魂的求赦禮,漸漸地比對于那些不為人敬畏的鬼魂來得要大,結(jié)果便形成一種固定的宗教式的崇拜……祖先崇拜就是一切宗教的起源?!盵11]如果說圖騰崇拜敬奉的是遠(yuǎn)祖,那么祖先崇拜則是敬奉與自己有血緣關(guān)系的祖先,是取代圖騰崇拜而產(chǎn)生的。
壯族祖先崇拜,積淀著壯族古老的歷史文化,對壯族文化心理及社會生活產(chǎn)生著深遠(yuǎn)的影響。由于人們存有靈魂不滅的觀念,壯族歷來崇拜祖宗,認(rèn)為祖宗神靈至高無上,認(rèn)為祖先的亡靈時時刻刻在守衛(wèi)家園,敬奉祖先,則后世子孫財源滾滾,官運亨通;如果對祖先不敬,則會招來懲罰。因此,人們對祖先懷有一種崇敬畏忌的心態(tài),用各種儀式來體現(xiàn)對祖先的尊崇。在壯族村落中,幾乎各家堂屋均設(shè)有祖先神龕。在神龕上方兩旁的墻壁,被祭祀的歷代祖宗的姓名,用家姓統(tǒng)稱寫在家神牌上。如今,大多數(shù)祖先神龕已經(jīng)簡化為一張大紅紙,上書族源地、祖宗名或 “天地君親師”的字樣,一般粘貼在堂屋正中較高的墻面上。有的壯族人家還用有吉慶或祈愿性質(zhì)的對聯(lián)裝飾,如 “神自有靈觀子弟,祖原如在佑兒孫”。
祭祀祖靈是壯族祖先崇拜的主要內(nèi)容,也是其宗教文化最有民族特色的部分。此種觀念衍生了各種各樣的獻(xiàn)祭儀式。在各種祭祖活動中,以春節(jié)、清明節(jié) (或三月三)、七月十四最為隆重。春節(jié)和七月十四屬家祭,清明節(jié)為野祭。
在三月三,壯鄉(xiāng)主要以五色糯米飯祭祀祖先。為讓祖先在這一天吃上色、香、味俱全的五色糯米飯,壯族婦女從二月二十七一直忙到三月三。平果嘹歌對此有詳細(xì)的描述:“二月二七摘楓葉”,二月十八“楓葉舂碎曬太陽”,三月初一“楓葉舂碎放水缸”, “三月初二煮楓湯”,然后“楓葉煮水得烏漿,白花煮水得黃湯;紫蘇煮水就變紫,紅藍(lán)煮來紅汪汪”[4]15。三月三早上,當(dāng)香噴噴的五色糯米飯蒸熟,壯鄉(xiāng)全家男女老幼傾巢而出,帶上豐富的祭品,到先祖墳頭清掃墓地、祭祀,并由長者宣講祖?zhèn)骷沂贰⒆逡?guī),讓子孫銘記祖史祖規(guī),并 “乞求祖宗送個女,來把伯父當(dāng)娘親”,“乞求祖宗送個女,從小就會繡鴛鴦”,“乞求祖宗送個仔,能扶犁耙頂父親”[4]17。
在中國,中元節(jié)又稱為盂蘭盆節(jié),日期是農(nóng)歷七月十五?!坝厶m”是梵語,是倒懸的意思,盆是指供品的盛器。他們認(rèn)為供此具可解救已逝去父母、亡親的倒懸之苦。盂蘭盆節(jié)本是印度一種佛教儀式,佛教徒為了追薦祖先舉行盂蘭盆會。佛經(jīng)中 《盂蘭盆經(jīng)》以修孝順勵佛弟子的旨意,合乎中國追先悼遠(yuǎn)的民俗信仰,于是愈加普及。民間普遍流傳著 “目蓮解救母厄”的故事。那為何壯族把這個節(jié)提前一天過呢?傳說宋朝末年,廣西壯族人正準(zhǔn)備過中元節(jié),不料元軍大舉進(jìn)軍嶺南,為避戰(zhàn)亂,廣西的百姓就提前一天過節(jié),并沿襲至今[12]。七月十四日是壯鄉(xiāng)祭祖祭品的主角是 “冥衣”。七月十四日前夕,人們就到街上買來五顏六色的紙,給祖宗裁剪各色衣服。平果嘹歌中,也有這方面內(nèi)容的描述。“七月里來逢十四,家家買紙剪神衣。窮家剪小像燕子,富家剪大滿簸箕?!彪m然貧富家庭對祖宗送的紙衣大小有差別,但對祖宗供奉的虔誠心態(tài)是一樣的?!捌咴履吻槊?,妹為十四剪紙衣?!盵5]40則表明這節(jié)日在當(dāng)?shù)氐闹匾?,連往日癡迷于歌圩對歌的姑娘也寧愿舍棄與情人對歌的機(jī)會而全心在家為祖宗剪紙衣?!捌咴率墓砉?jié)臨,金紙銀紙剪衣巾,枕頭蚊帳樣樣有,燒紙燒給雙親?!笨梢?,送給祖宗的冥品應(yīng)有盡有。
春節(jié)期間,是壯族民間祭祀活動最集中的時間。除夕之夜祭祖歷來就是此日的一項重要內(nèi)容。除夕之日,人們凈掃門庭,貼對聯(lián)、貼年畫迎接祖宗神靈回家。除夕當(dāng)晚,家家戶戶要比平時提前點燈,在放有祖宗牌位的神龕更是燈火通明,在家的中堂八仙桌的供桌上,放滿各種各樣的供品。洗香爐這一環(huán)節(jié)更是體現(xiàn)了壯民對敬奉祖宗的虔誠。在平果嘹歌中也有記載,“富家香爐像衣柜,窮家香爐像茶杯”,“富家香爐大如桶,窮家香爐小如盅”[4]34。雖然富裕家庭與貧困家庭的香爐大小不樣,但對祖先崇敬的心情是一樣的?!斑^大年,清早起來換香爐,點支高香敬神祖,今年哥家有大福”則寄托了人們希望通過祭祖招吉納祥的強烈愿望。
從壯族的各種崇拜中可看出,遠(yuǎn)古壯族先民在看待人與自然的關(guān)系時,是從樸素的唯物主義自然觀出發(fā)的。壯族先民由廣泛地崇拜自然物到崇拜圖騰物再發(fā)展到自己親族集團(tuán)中有真正血緣關(guān)系的人,反映出他們同大自然和社會進(jìn)行反復(fù)交往過程中人在認(rèn)識上的規(guī)律性變化。
[1]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54.
[2]讓·但瑪斯.宗教的故事[M].呼和浩特:內(nèi)蒙古人民出版,2002:4.
[3]費爾巴哈.宗教的本質(zhì)[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3:2.
[4]農(nóng)敏堅,譚志表.平果嘹歌·長歌集[M].南寧:廣西民族出版社,2004.
[5]丘振聲.壯族圖騰考[M].南寧:廣西民族出版社,2006:300.
[6]農(nóng)冠品,過偉.壯族民間故事新選[M].南寧:廣西民族出版社,1992:1-2.
[7]范陽,丘振聲.壯族古俗初探[M].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1994:249.
[8]農(nóng)敏堅,譚志表.平果嘹歌·新歌集[M].南寧:廣西民族出版社,2005.
[9]農(nóng)敏堅,譚志表.平果嘹歌·戀歌集[M].南寧:廣西民族出版社,2006.
[10]廖明君.壯族自然崇拜文化[M].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2004:213.
[11]H.Spencer.Principles of Sociology(Vol.II)[M].London,1882:440.
[12]羅世敏.民間記憶·南寧民俗筆錄[M]南寧:廣西民族出版社,2004:23.
On the Primitive Religious Belief of Zhuang Nationality Based on the Liaoge in Pingguo Guangxi
Li Ping
(Editorial Department of Journal of Baise University,Baise 533000,China)
The religious beliefof Zhuang Nationality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contents of Zhuang Nationality's ideological sphere.There contains a lot ofprimitive religious information in the folk songs ofZhuangNationalityin Guangxi.As a typical representative ofthe folk songs ofZhuangNationalityin Guangxi,the Liaoge in Pingguocountyis inevitablybranded with ideological sense ofZhuangNationality.The worship ofnature,worship oftotemand worship ofancestors among the ancient people ofZhuang Nationality are vividly recorded in the Liaoge.
Liaoge in Pingguocounty;warship ofnature;warship oftotem;warship ofancestors
I299
A
1673-8735(2011)02-0052-05
2011-02-28
李萍(1976-),女,壯族,廣西靖西縣人,百色學(xué)院學(xué)報編輯部副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廣西民歌和民俗。
鐘世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