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威 杜宇欣 李國玲 許寧 (天津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預防醫(yī)學雜志社《環(huán)境與健康雜志》編輯部天津300011)
數字化和網絡化對《環(huán)境與健康雜志》編輯工作的幫助
韓威 杜宇欣 李國玲 許寧 (天津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預防醫(yī)學雜志社《環(huán)境與健康雜志》編輯部天津300011)
如今,國際出版市場正向集團化、規(guī)?;?、產業(yè)化方向發(fā)展,科技期刊出版實現數字化和網絡化已經是大勢所趨。分析了數字化與網絡化對《環(huán)境與健康雜志》編輯工作的幫助以及數字與網絡技術在科技期刊編輯流程中的應用,論述了網絡技術對期刊編輯模式創(chuàng)新的作用。
科技期刊 編輯 計算機 互聯網
自從計算機誕生之日起,人們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就發(fā)生了深刻的變革?;ヂ摼W的發(fā)展使得科技期刊出版的網絡化(如網絡出版、電子出版等)成為了可能。
筆者供職于《環(huán)境與健康雜志》編輯部,該編輯部已經利用計算機和互聯網參與編輯工作的流程(如選題和組稿、審稿、編輯加工等環(huán)節(jié)),實現了科技期刊編輯的數字化和網絡化。這不僅節(jié)約了編輯工作的時間,而且提高了編輯個人甚至整個編輯部的工作速度和效率。本文現就編輯工作中的經驗和體會,對科技期刊出版實現數字化和網絡化對編輯工作的幫助進行簡述。
一篇論文要獲得較多的引用次數,其內容必為某研究領域的熱點;一種科技期刊要獲得較多的引用次數,就應該多發(fā)表熱點課題析出的文章。[1]期刊編輯可以通過互聯網對國家、部委、基金委等資助的研究課題及重大課題進行查詢、跟蹤,將其作為選題與組稿的重點;可以打破時空限制,與課題負責人進行實時交流,了解并跟進課題的研究進度,及時、完整地獲得反映研究成果的優(yōu)秀稿件,以最先將最新研究成果報道出來。
《環(huán)境與健康雜志》編輯部于2008年開始,通過在互聯網上進行查詢,篩選了若干國家、部委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資助的研究課題,并主動與課題項目的負責人取得了聯系,并就研究成果的報道進行了廣泛、深入的商討,最終,分別組織了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農村改水技術指導中心陶勇主任的《農村飲水與環(huán)境衛(wèi)生專欄》[衛(wèi)生部疾病預防控制局(全國愛國衛(wèi)生辦公室)、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資助項目]、北京大學公共衛(wèi)生學院郭新彪教授的《交通污染與健康專欄》[2009年第9期,國家科學技術部“十一五”支撐計劃項目(2006BAI19B06)]、中國醫(yī)科大學公共衛(wèi)生學院勞動衛(wèi)生教研室孫貴范教授的《地方性砷中毒研究專欄》[2009年第12期,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30530640)]、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yī)學院公共衛(wèi)生學院勞動衛(wèi)生與環(huán)境衛(wèi)生學系魯文清教授的《飲水氯化消毒副產物與健康專欄》[2010年第1期,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20577012);“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2006BAI19B02)]、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環(huán)境與健康相關產品安全所金銀龍所長的《集中空調生物污染與健康研究專欄》[2010年第3期,國家“十一五”科技支撐課題(2006BAI19B04)]、《環(huán)境化學致癌研究專欄》[2010年第5期,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30571546,30771780,30972443);教育部留學回國人員科研啟動基金資助項目(2007-24);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9251018201000004);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07117550);廣東省高校自然科學重點項目(06Z021);廣州市教育局科技項目(08A092,08A093)]等報道。
這樣不僅提高了刊物的知名度與影響力,而且吸引更多的作者將他們高質量的論文投給刊物,最終提高雜志的被引頻次和影響因子。將選題組稿目標集中在熱點研究領域,稿源豐富,組稿容易,稿件學術水平容易審查和判斷,承擔的風險小。只有這樣,科技期刊才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可以同時獲得社會、經濟效益,在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2]
審稿工作是決定來稿是否準予發(fā)表的關鍵。[3]審稿專家為科技期刊的審稿提供智力支持,因此,審稿專家隊伍在各個研究領域的結構與分布就顯得尤為重要。每本優(yōu)秀科技期刊都擁有一支優(yōu)秀的審稿專家隊伍,但由于某學科在不同地區(qū)的發(fā)展程度不盡相同,導致不同優(yōu)勢學科的審稿專家往往分布在全國各地,甚至海外。隨著互聯網的廣泛應用,一些即時通訊軟件,如QQ、MSN等已成為人們交流的主要媒介。而編輯人員和審稿專家的年輕化,使熟練地使用各種即時通訊軟件或為可能。
目前,《環(huán)境與健康雜志》編輯部的編輯人員已采用E-mail的方式網上送審稿件,不僅及時、準確地將待審稿件交付給審稿專家,節(jié)約了稿件在送審途中的時間,而且節(jié)省了編輯部寄送稿件的運營成本。同時,審稿專家也樂于從網上接收稿件,在送審稿件的電子版上進行修改、批注后,通過網絡回復給編輯部。這樣操作不僅簡便、快捷,而且比原先在紙稿上修改更加準確、清晰,避免了標注位置不清、字跡不易辨認的問題。
學術查新已成為科技期刊審稿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4]目前,網上已有不少科技期刊數據庫(如清華同方、萬方數據庫等)和搜索網站(如百度、Google、Pub Med等)提供科技論文的檢索功能,但由于其檢索范圍、功能間存在差異,編輯可以采用不同的檢索工具對同一篇論文進行查新、查重,以保證科技期刊的學術質量。
科技論文的編輯加工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是科技成果再創(chuàng)造、論文水平再提升的過程,是保證刊物質量的關鍵工序。[6]隨著Micorsoft Office word、WPS等操作軟件的普及,作者已習慣于應用計算機撰寫論文并進行網上投稿。這一方面方便了作者,另一方面,也使編輯在計算機上直接進行論文的編輯加工成為了可能。與傳統(tǒng)的在紙稿上編輯加工稿件比較,采用計算機在稿件的電子版上直接編輯加工有以下3點優(yōu)勢:
由于不同科技期刊對稿件刊出格式的要求不一樣,所以編輯加工稿件的過程從一定程度上是對稿件進行標準化的過程。同時作者的學術水平、撰寫論文水平以及修改文章的主觀重視程度參差不齊,因此,他們對編輯提出的稿件修改意見的理解也不盡相同,致使稿件修改效果不同。有的時候,一篇文章反復修改幾次都不能達到要求。而采用計算機在稿件的電子版上直接編輯加工,在存在問題處進行標注,不僅可以醒目地提醒作者稿件中出現問題的具體位置和修改意見,還可以按照期刊的要求修改文章的格式,使修改的稿件“一次到位”,節(jié)約作者和編輯的時間。
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fā)展,人員遷移的范圍和頻率不斷增大??萍计诳淖髡咄悄骋活I域的專家、學者,經常在各地進行學術交流和活動。編輯可以將稿件的修改意見直接通過互聯網直接發(fā)送給作者,使作者不論在什么時間、身處何地都能及時地了解稿件的動態(tài)并及時進行修改、回復,使作者的研究成果可以在最短時間內進行刊出。
①Micorsoft Office word等操作軟件具有簡單的修改、編輯功能。當稿件中的錯誤比較簡單且出現頻率較高時,可采用替換或復制的方法進行修改,不僅節(jié)約了時間,而且提高了修改的準確性。②校對工作的好壞可直接影響到期刊的質量,其進度的快慢還直接影響到期刊能否按時正常出版。一些期刊因人手少,沒有專職校對人員,一般均采用編校一體化,編輯既加工整理稿件,又承擔了較重的校對任務。[7]由編輯加工好的稿件(電子版)中需要修改的地方較少甚至沒有,可減輕編輯校對的負擔,還可提高文字的準確性。③節(jié)約。在稿件的電子版上直接編輯加工可以減少對紙張的需求,逐步達到“無紙化”。這樣不僅可以節(jié)約辦刊成本,而且對環(huán)境保護貢獻巨大。
科技期刊出版實現數字化和網絡化是大勢所趨。為了降低成本,加速稿件的處理速度,一些出版社已經使用了網絡管理系統(tǒng),作者可以通過網絡投稿,編輯通過網絡處理來稿,審稿專家通過網絡審稿。[8-9]
我國科技期刊要實現面向世界的發(fā)展,應該認真學習并借鑒國外出版機構科技期刊辦刊的成功經驗,充分利用、依靠計算機網絡技術,以提升在國際上的競爭力?!?/p>
[1]趙志宏.科技期刊約稿的原則[J].長安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8(2):92-94.
[2]陳亮.編輯選題策劃的基本原則[J].學報編輯論叢,2008(18):80-83.
[3]吳平.網絡環(huán)境下學術期刊編輯工作中的信息研究[J].黔東南民族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5,23(4):115-116.
[4]胡玲.Google Scholar在科技論文學術查新中的作用[J].編輯學報,2008,20(4):359-360.
[5]陳陽.論學術期刊對學術論文剽竊的防范[J].遼寧警專學報,2009,(6):107-109.
[6]劉永祥,張超英,李艷妮.科技論文編輯加工的問題研究[J].學報編輯論叢,2009(19):97-99.
[7]郭春蘭.網絡技術在科技期刊編輯工作中的應用[J].學報編輯論叢,2008(18):174-177.
[8]顧曉光,張潔.走向無紙化的科技及醫(yī)學學術期刊[J].大學圖書館學報,2006(3):93-96.
[9]曹兵,佟建國,李忠富.CSIRO出版社期刊出版的經營模式和運作機制給我們的啟示[J].編輯學報,2009,21(2):181-18 2.
2011-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