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素瑛,安 娜
(1.西安鐵路職業(yè)技術學院 圖書館,西安 710014;2.西安財經學院 圖書館,西安 710100)
圖書館2.0以“開源、互動”為特征,推動了大學圖書館在服務理念、技術開發(fā)、服務模式、組織文化等多層面、多維度的創(chuàng)新性變化,全面升級大學圖書館服務。本文擬就此進行分析和探討。
圖書館2.0最早是由美國喬治亞州格溫奈特郡公共圖書館技術服務部主任MichaelCasey[1]于2005年10月在其個人網(wǎng)站上提出的,他率先將Web2.0與圖書館聯(lián)系起來。2006年1月,MichaelStephens[2]正式提出將Web2.0應用于圖書館網(wǎng)站建設,大學圖書館2.0的概念從此產生。
國內關于圖書館2.0的研究始于2005年圖書館學專業(yè)博客上的討論。最初,中文圖林驛站發(fā)表了很多介紹國外關于圖書館2.0的經典博客文章。2006年范并思等[3]撰文,拉開了國內研究圖書館2.0的序幕。2008年4月圖書館2.0工作室編輯出版的《圖書館2.0:升級你的服務》一書的問世,標志著我國圖書館2.0研究取得了階段性成果。自2006年開始,每年舉辦一次規(guī)模不等的圖書館2.0學術會議,不斷總結圖書館2.0實施現(xiàn)狀、建設經驗及不足,促進了大學圖書館2.0建設發(fā)展的廣度與深度。
目前圖書館界對大學圖書館2.0概念形成的共識是:圖書館2.0是Web 2.0的技術或服務在大學圖書館信息服務中的應用。它是新技術的組合,更是一種新的服務模式和管理理念。大學圖書館2.0的核心是以用戶為中心,以用戶驅動、用戶參與、提供個性化服務等為主要方式。圖書館在任何時候任何地點都能夠向用戶提供其所需要的信息,消除使用圖書館的任何障礙。同時邀請用戶參與建設他們所需要的實體和虛擬信息服務,并通過對服務評估給予支持。圖書館2.0是對圖書館學理論和實踐的一次重大創(chuàng)新。
目前業(yè)內公認的大學圖書館2.0理念,是由英國圖書館系統(tǒng)與服務供應商TALIS公司發(fā)布的圖書館2.0白皮書——《對圖書館重要嗎?圖書館2.0的興起》中提出的幾個基本理念。第一,圖書館無處不在,人們可以通過訪問網(wǎng)上的任何Web站點都能獲取圖書館資源,圖書館資源具有完全公開性;第二,圖書館沒有障礙,圖書館所擁有的信息資源應該向所有的讀者開放,并拆除一切使用中的障礙;第三,圖書館邀請參與,鼓勵圖書館的用戶和館員,全方位地進行互動合作,不斷地提升圖書館的資源質量;第四,圖書館使用靈活的單項優(yōu)勢系統(tǒng),這是一種新近開發(fā)的計算機軟件系統(tǒng),用戶能夠自行組合,滿足個性化的使用要求。
國內學者老槐在原圖書館學五定律的基礎上提出了圖書館學2.0五定律,即:圖書館提供參與、共享的人性化服務;圖書館沒有障礙;圖書館無處不在;無縫的用戶體驗;永遠的Beta版。詮釋了圖書館2.0在當今社會的基本理念。[4]而劉煒等提出的圖書館2.0應用的五項原則具有代表性,五項原則為:(1)圖書館2.0是為讀者而存在的;(2)圖書館2.0應保持最大程度的開放性和中立性;(3)圖書館2.0盡可能采用開放資源進行服務,包括開放內容和開放軟件等;(4)圖書館2.0盡可能采用專業(yè)服務;(5)圖書館2.0的技術必須是模塊化、組件化,具有很強的平臺和設備獨立性,符合各類協(xié)議標準,可以非常方便地進行組合搭配。[5]這五項原則詮釋了圖書館2.0的服務理念。
總之,圖書館2.0為現(xiàn)代大學圖書館事業(yè)描繪了一種新的服務理念,影響到圖書館每一個層面的工作,但是究其本質可以發(fā)現(xiàn),都是圍繞以用戶為中心和“開源、互動”的精神本質展開的。2.0精神和2.0技術構成了大學圖書館2.0的全部內涵。
博客是個人或群體以時間順序所作的一種記錄,并且不斷更新。其特點是交流互動性,博客圖書館員在館員與館員之間、館員與讀者之間架起一座廣泛交流的橋梁。大學圖書館可以用博客發(fā)布公告,也可為讀者組織像“讀者俱樂部”等形式多樣的社區(qū)讀書活動;通過博客為讀者提供檢索咨詢或培訓,收集讀者留言、建議或信息需求等各種問題,及時給予答復,真正做到以用戶為中心。[6]
博客已在我國大學圖書館應用了數(shù)年,為了搞清博客應用的效果,筆者分別點擊并統(tǒng)計“中國校友會網(wǎng)2010中國大學排行榜100強”[7]各圖書館網(wǎng)站有關博客的內容(時間為2010年12月1日—15日),調研發(fā)現(xiàn)其中僅有上海師范大學圖書館提供“教育”和“金融”兩個學科博客,重慶大學圖書館提供“我的書齋”博客,電子科技大學圖書館提供“科技新聞聚合服務系統(tǒng)”相關博客信息聚合,天津大學圖書館、廈門大學圖書館、福建農林大學圖書館等幾所大學圖書館建立起面向讀者提供信息服務的博客。由此可見,全國大學圖書館的博客還未形成服務潮流。
維基是一種多人協(xié)作的寫作工具。它以知識檔案庫的形式,采用共同創(chuàng)作的手段,依靠多人(甚至任何訪問者)維護,每個人都可以發(fā)表意見,對共同主題進行討論和探討,它具有操作簡易、協(xié)作共享、開放、自組織等特點。維基技術主要用于大學圖書館2.0中的OPAC、參考咨詢、資源整合等方面。
維基應用于大學圖書館,以其易操作等特點為共建大學圖書館資源提供便利,同時提供知識交流、共享的平臺。圖書館員可通過維基平臺方便地添加或更新信息。大學圖書館利用維基的自組織性特點可建立某一學科的信息庫,再分解與之相關的下位類,各分支再聚合成該學科的維基頁面,建立在線的維基學習小組;讀者根據(jù)各自的興趣和專業(yè)進入到相關頁面進行討論交流;大學圖書館學科館員和資深專家學者發(fā)揮其學科背景優(yōu)勢,對相關問題予以解答,系統(tǒng)自動將交流記錄保存下來,以供其他用戶參考。[8]
目前國外大學圖書館界,如美國哈佛大學圖書館、俄亥俄州大學圖書館、密歇根大學圖書館、西肯塔基大學圖書館、楊百翰大學圖書館等,英國哈德斯菲爾德大學圖書館,加拿大麥克馬斯特大學圖書館等,都已將維基技術應用于服務實踐,并取得了很大成效。而國內僅有廈門大學圖書館提供“讀者推薦免費資源”,上海大學圖書館提供“Lib2.0資源”(均為Wiki網(wǎng)頁)。由此可見,在維基技術應用方面,國內大學圖書館還處在探索階段。
簡易信息聚合 (ReallySimpleSyndication,RSS)也叫聚合內容,它是在線共享內容的一種簡易方式,通常在訂閱時效性較強的內容時使用RSS能更快速、便捷地獲取信息。RSS技術在圖書館的應用主要包括信息資源內容的聚合、共享、推送、訂閱和發(fā)布,應用于各類新聞報道、服務推送、書目或其他數(shù)據(jù)的定題查詢或定制服務,以及特色數(shù)據(jù)庫與自建數(shù)據(jù)庫的推廣等。[9]
目前,我國多數(shù)高校圖書館已認識到RSS服務的重要性,正在積極開展和實施RSS服務。如清華大學圖書館應用RSS服務,提供網(wǎng)站最新信息、中外文新書通告、商業(yè)數(shù)據(jù)庫RSS服務、期刊訂閱等服務;上海大學圖書館將其應用于新開設的新聞聚合系統(tǒng);武漢理工大學圖書館提供專題信息門戶RSS推送服務;臺灣大學圖書館應用RSS開展咨詢服務,提供新到館藏資料的借閱等最新信息的訂閱。盡管如此,大學圖書館的RSS服務模式仍比較單一,多集中用于圖書館最新消息的訂閱,缺乏對RSS功能的深入開發(fā)和應用,RSS技術應用范圍與服務層次有待逐步擴大與提高。
互動標簽是一種更為靈活、有趣的日志分類方式,可以為每篇日志添加一個或多個Tag,然后可以看到BlogBus上所有和用戶使用了相同Tag的日志,并且由此和其他用戶產生更多的聯(lián)系和溝通?;訕撕炓雸D書館,充分體現(xiàn)了圖書館2.0以用戶為中心,強調用戶參與的理念。通過給信息資源添加Tag,用戶可以為圖書館獲得更貼切的標引數(shù)據(jù),從而方便其他用戶檢索使用。Tag作為一種自由而有序的信息分類技術,實現(xiàn)了由“機器—人”到“人—人”的傳播方式的改變,突出了以“人”為信息傳遞和交換的核心。添加的Tag看似雜亂無序,卻能集合集體智慧,形成多種分類或聚類規(guī)則,更符合讀者的需要。Tag技術的引入可以解決圖書館當前面臨的諸多問題,如分類法落后于社會發(fā)展,新出現(xiàn)的技術和知識無法按現(xiàn)有分類體系歸檔等。該技術的應用將使圖書館2.0發(fā)揮更大的作用 。
PennTags是美國賓州大學圖書館開發(fā)的標簽插件,是圖書館界較早實現(xiàn)的標簽服務之一。用戶通過PennTags可以迅速定位和分享所收藏的各類資源,包括圖書館的館藏書目、電子期刊全文、電子圖書和音視頻資料,以及因特網(wǎng)上各類相關資源等。PennTags通過Web方式對館藏書目數(shù)據(jù)和視音、頻資源實現(xiàn)標簽功能,對于具有固定URL的數(shù)據(jù)庫資源和因特網(wǎng)資源,能通過功能性書簽提供給用戶收藏;對于使用Firefox瀏覽器的用戶,PennTags提供一個瀏覽器插件下載,用戶安裝后就能實現(xiàn)頁面的收藏和標注。
目前我國廈門大學圖書館在應用PennTags方面做得較好。該圖書館基于匯文OPAC系統(tǒng)開發(fā)的標簽服務,主要實現(xiàn)了館藏書目的標簽功能,與PennTags相比,功能相似,但在易用性方面則更佳,充分展示了我國大學圖書館領先的服務理念和高超的技術水平。
目前高校 Lib2.0的相關技術應用大致分為三類:提供個人數(shù)字圖書館2.0版、學科服務2.0版和圖書館集成管理系統(tǒng) 2.0版。前者主要提供平臺與互動支持,由讀者自主(或互動)操作服務;學科服務2.0版主要也是提供平臺與互動支持,由學科館員或讀者自主(或互動)操作服務;后者是圖書館為完善其數(shù)字資源服務體系而對于其系統(tǒng)進行的功能改進。
在高校圖書館2.0的應用中,主要特征是技術、內容和用戶三方面的相互作用,技術提供內容組織和與用戶交互的手段,內容的互動與技術的更新滿足了用戶需求。
國外高校圖書館2.0技術的應用比國內早。美國哈佛大學圖書館、加州伯克利大學圖書館和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圖書館,英國南安普敦大學圖書館、哈德斯菲爾德大學圖書館,加拿大麥克馬斯特大學圖書館等均較早地應用了RSS、Blog、Wiki、Tag等圖書館2.0技術,推出了該國乃至全球高校圖書館2.0的應用。
我國很多高校圖書館在應用和實踐圖書館2.0方面也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例如,上海大學圖書館于2005年就開始實施圖書館2.0計劃。在該項計劃中,圖書館員利用WiKi可以對本人或他人發(fā)表的論文進行討論或評論,并建立起一個圖書情報學文獻數(shù)據(jù)庫。另外,該館的學科館員還搜集和整理了圖書館學信息,并加入評論記錄,放在自己的博客上,形成一個新聞聚合系統(tǒng)——圖林博客聚合。這樣該館通過新聞聚合建立起學科導航(圖情版塊)。在上海大學的圖書館2.0的實踐中,博客、RSS新聞聚合系統(tǒng)和Wiki的應用比較廣泛。
清華大學圖書館是國內圖書館中較早開始使用2.0技術的圖書館之一。應用RSS技術開展信息推送服務,發(fā)布新書通告和圖書館最新動態(tài)等。此外該館還建設了一個商業(yè)數(shù)據(jù)庫RSS,將一些主要商業(yè)數(shù)據(jù)庫的RSS服務有效地集中組織,通過統(tǒng)一的頁面揭示給讀者,幫助讀者了解數(shù)據(jù)庫資源更新變化情況。該館還采用Ajax開發(fā)了個性化主頁,通過內容聚合、個性化服務等方式突顯讀者的主動性,豐富讀者的應用體驗。
上海交通大學圖書館在其主頁上開通了館內新聞通知和借還書信息的RSS新聞訂閱,實現(xiàn)了本校學術信息資源檢索和全文電子資源的整合檢索。該館建立了圖書館2.0規(guī)劃設計的四大板塊:(1)管理模式。通過實施圖書館2.0的組織文化,營造創(chuàng)新氛圍,激發(fā)館員的熱情,鼓勵館員貢獻智慧。(2)服務模式。2.0的服務模式包含了實現(xiàn)人員、資源、空間的共享,實現(xiàn)一站式的無縫服務。(3)技術支撐。圖書館2.0技術必須是模塊化、組建化,具有很強的平臺和設備獨立性,符合各類協(xié)議標準,可以非常方便地進行組合搭配。(4)資源建設。資源建設充分吸納用戶的意見和建議,為用戶創(chuàng)造和貢獻更多的資源。
廈門大學圖書館也是國內實踐圖書館2.0較早的單位之一。該館成立了泛技術小組,對于 OPAC、網(wǎng)志聚合、維基等方面都進行了很好的探索和應用。例如該館在其主頁的醒目位置標示了RSS服務,除了許多館都有的借閱信息、公告信息、學術講座的頻道訂閱外,還推出了特色信息參考訂閱服務。該館率先將維基用于館員交流,并將維基建成集媒體庫、知識庫、即時通訊、館員網(wǎng)志中心、館務信息等功能于一體的業(yè)務交流、分享、文件存檔平臺。另外,該館還將Tag技術引入?yún)R文OPAC系統(tǒng),主要實現(xiàn)館藏書目的標簽功能。
北京大學圖書館2.0實踐系統(tǒng)主要是標簽的應用。其獨特之處在于在同一個平臺上將Web 2.0 Folkso和圖書館傳統(tǒng)的Ontology結合到一起。讀者可以在前臺自行添加標簽,系統(tǒng)在后臺進行詞匯控制,在標簽中建立詞義網(wǎng)絡關系,如等級結構、同義關系、相關關系,并自動收藏用戶資源的等級結構,從而構成資源導航系統(tǒng)。
據(jù)對“中國校友會網(wǎng)2010中國大學排行榜100強”大學圖書館網(wǎng)站提供圖書館2.0技術服務情況的調查,國內高校圖書館應用RSS的有33所,應用Blog的有9所,應用Wiki的3所,應用TAG的有7所,應用IM的有12所,但未見有應用Podcast和Flickr的圖書館。
與國外相比,國內高校圖書館2.0技術和服務雖起步較晚,但其應用和發(fā)展相差不多,不過在某些方面仍有一定的差距,例如美國高校圖書館2.0的應用很普及,并且同一所高校圖書館同時采用多種圖書館2.0技術,且很多技術都是綜合應用。而國內多數(shù)高校圖書館只采用了RSS、Blog、Wike、Tag、IM等幾項技術,并且大部分都是單項,應用多項技術的高校圖書館寥寥無幾。另外,國外圖書館在單項技術服務上形式多樣,例如除了應用RSS、圖書館公告、新書通報、預約取書、檢索結果訂閱外,還提供館內外各類博客訂閱、音視頻播客訂閱、各種信息資源訂閱、各種培訓資料訂閱等。而國內高校圖書館除了開展RSS訂閱服務外,主要集中在圖書館公告、嵌入 OPAC中的新書通報、預約取書、檢索結果訂閱等服務上。
在開展博客服務方面,國內高校圖書館主要提供網(wǎng)志聚合、群體博客、學科博客,并且每一種博客服務類型單一,而國外高校圖書館除提供以上博客類型外,還提供圖書館新聞事件博客、用戶意見反饋博客、圖書館博客網(wǎng)站、博客與播客融合服務等。國外學科博客涉及的學科專業(yè)較廣,開展該項服務的圖書館也很多,并且在應用圖書館2.0技術方面能夠很好地利用像 Flickr、Pbwiki、GoogleMap等網(wǎng)上一些免費新技術,實現(xiàn)軟件之間的Mashup,從而體現(xiàn)AJAX的魅力。此外,國外高校圖書館 2.0服務更人性化,例如能夠針對圖書館采用的新技術和服務提供詳細的幫助說明,甚至包括圖文和視頻資料等。相比之下,國內高校圖書館提供的相關說明略顯簡單,并且大多數(shù)圖書館不提供服務說明。
圖書館2.0的廣泛應用必然伴隨著“以用戶為中心”的組織變革。MichaelStephens[10]提出:圖書館2.0的最大挑戰(zhàn)來自內部,來自體制的慣性。圖書館2.0由技術而引發(fā),但是最終將從組織的變革中獲得動力。高校圖書館的業(yè)務組織呈現(xiàn)出三個維度:即職能維度、學科維度和人員結構維度。從職能維度看,圖書館可劃分為文獻資源建設、讀者服務、信息技術等不同業(yè)務部門;從學科維度看,圖書館面向學校不同學科領域的專業(yè)服務;從人員結構維度看,圖書館包括專業(yè)館員、輔助職員、臨時人員等面向不同層次人員的工作。靈活的矩陣組織結構,較好地滿足了高校圖書館三個維度的業(yè)務組織需求。
矩陣式的組織結構保障了各種職位間的通力合作,使圖書館2.0的服務應用能整合多個部門的力量,以保持組織的彈性和對不斷變化的外部環(huán)境的快速反應。矩陣式模式是將按職能劃分的職能部門和按項目劃分的項目小組分別以縱向和橫向排列,形成一個數(shù)學上的矩陣排列。這種組織模式在縱向上既維持了原先的專業(yè)化管理,同時通過橫向布局,加強了各個部門、各個職位間的聯(lián)系,增強了圖書館的整體功能。有助于各職能部門的交流合作,從而提高圖書館的整體效率。
圖書館2.0的新職位主要是專業(yè)館員,特別是咨詢館員、學科館員等。如加拿大麥克馬斯特大學圖書館為了順應以“用戶為中心”的發(fā)展趨勢,實施組織變革,取消了原來的編目部門,而相繼設立了9個新職位,包括7個新專業(yè)館員職位:即數(shù)字化策略館員、數(shù)字化技術館員、教學館員、市場營銷/主動服務/學術交流館員、融入式/快樂學習館員、電子資源館員、檔案館員。另外還將增設2個新職位,即數(shù)據(jù)/地理信息系統(tǒng)館員和學術交流館員。這些職位突出了數(shù)字化的特點,應用Web2.0技術將是這些職位的重要功能。[11]
[1]CaseyM,SavastinukL.WeKnowWhatLibrary2.0IsNot[EB/OL].[2009-12-25].http://www.librarycrunch.com/2007/10/we_know_what_library_20_is_and.html.
[2]MichaelStephen.Web2.0,Library2.0,andLibrarian2.0:Preparingfor the 2.0 World [EB/OL].[2007-07-26].http://www.imakenews.com/sirsi/e_article000505688.cfm.
[3]范并思,胡小菁.圖書館2.0:構建新的圖書館服務[J].大學圖書館學報,2006(1):2-7.
[4]老槐圖書館學五定律之2.0版[EB/OL].[2009-12-25].http://oldhuai.bokee.com/4631665.html.
[5]劉煒,葛秋妍.從Web 2.0到圖書館2.0:服務因用戶而變 [J].現(xiàn)代圖書情報技術,2006(9):8-12,67.
[6]王曉.圖書館2.0解析 [J].科技信息,2009(30):336-336.
[7]中國校友會.中國校友會網(wǎng)2010中國大學排行榜 100強 [EB/OL].[2010-12-01].http://www.fjzsksw.com/gx/Class159/323914.shtml.
[8]TheUniversityWikiNodeWikii[EB/OL].[2009-10-05].http://universityWikinodeWiki Wiki.com/Wiki/University-Wikis.
[9]于寧,龐海燕.國內外高校圖書館RSS服務及技術應用 [J].圖書館學刊,2009(7):102-104.
[10]MichaelStephens.future-of-librarians-interview[EB/OL].[2008-06-15].http://www.libspace.org/archives/michael-stephens-future-of-li-brarians-interview.Html.
[11]秦鴻.圖書館2.0的新職位[J].大學圖書館學報,2009(2):9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