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云,陳 萍,陳燕紅
細菌性陰道病(BV)為婦產科常見病,多數(shù)由性接觸感染,現(xiàn)已歸入性傳播疾病范疇。頻繁混亂的性生活成為細菌性陰道病的主要傳播途徑。而生殖道感染的存在及陰道衛(wèi)生條件差,則為該病的促發(fā)因數(shù)。隨著性病感染譜的變化,其發(fā)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趨勢[1]。為了解該病在常州戚墅堰區(qū)的感染情況及與其他病原體之間的關系,現(xiàn)對本院5584例婦科門診患者陰道分泌物檢查結果進行了總結分析,現(xiàn)報告如下。
1.1 標本來源 本資料5 584例標本均為來源于2009年4月1日~2010年10月1日在我院婦科門診就診并且自愿做陰道分泌物檢查的婦女,包括自述有陰道分泌物增多,有異味,外陰部瘙癢等癥狀的患者和放取節(jié)育環(huán)、產前、人工流產及引產前檢查的患者,年齡18~56歲,平均年齡38.1歲。就診前無陰道灌洗和用藥。標本由婦科醫(yī)生用高壓消毒的無菌拭子自患者陰道后穹隆處取出陰道分泌物兩份,一份用于細菌性陰道病聯(lián)合測定技術檢測,另一份置于生理鹽水中用于陰道分泌物常規(guī)檢測[2]。
1.2 檢測方法 試劑:由鄭州安圖綠科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產的細菌性陰道病聯(lián)合檢測試劑盒(產品標準編號YZB/豫0125-2008)。檢測項目為過氧化氫濃度﹑唾液酸酶和白細胞酯酶。檢測方法分別為過氧化氫酶法、5-溴-4-氯-3吲哚唾液酸苷酶法、5-溴-4-氯-3吲哚乙酸鹽法。操作方法:(1)一份標本用于三項檢測將陰道分泌物加配套稀釋液400μl,充分混勻并擠壓棉簽,在檢測板中每孔滴一滴陰道液,再在唾液酸苷酶反應孔內加一滴唾液酸苷酶顯色液,置37℃恒溫干浴箱上反應15 min后判讀結果。(2)另一份標本涂片檢查,觀察陰道清潔度,有無滴蟲和霉菌。
1.3 結果判斷 (1)判斷標準:判斷陰道清潔度、霉菌、滴蟲按照《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guī)程》的判斷標準。(2)三項結果判斷:過氧化氫濃度:正常顯紅色或紫色,過氧化氫濃度≥2 μmol/L;陽性顯藍色,過氧化氫濃度<2μmol/L。唾液酸苷酶:陰性無顏色變化,不顯色;陽性顯紅色或紫色。白細胞酯酶:陰性無顏色變化,不顯色;陽性顯藍色或綠色。
2.1 三項聯(lián)合檢測 本資料5 584例患者標本中,檢出陽性患者1 560例,疑似病例906例(包括BV進居者),結合患者臨床癥狀,確診654例,BV確診陽性率為11.71%,過氧化氫濃度(H2O2)陽性2 142例,陽性率38.36%;H2O2濃度和白細胞酯酶同時陽性1 257例,陽性率22.51%;過氧化氫和唾液酸酶同時陽性369例,陽性率為6.61%;三項均為陽性為351例,陽性率6.28%,陰道炎患者2262例,陽性率40.51%。結果見表1。
表1 三項聯(lián)合檢測結果
2.2 患者陰道清潔度檢測 清潔度Ⅰ~Ⅱ度時,三項結果中過氧化氫濃度﹑唾液酸苷酶﹑白細胞酯酶陽性分別為880例、312例、298例,陽性率分別為15.76%、5.59%、5.33%;Ⅲ~Ⅳ度時,三項結果中過氧化氫濃度、唾液酸苷酶、白細胞酯酶陽性分別為1262例、372例、2249例,陽性率分別為22. 60%、6.67%、40.27%。結果見表2。
表2 陰道分泌物三項聯(lián)合檢測﹑清潔度檢測結果(n,%)
2.3 患者陰道分泌物直接生理鹽水涂片法檢測 霉菌性陰道炎檢出912例,陽性率16.33%;滴蟲性陰道炎166例,陽性率2.97%。
細菌性陰道病(BV)是指由陰道加德納菌與某些厭氧菌混合感染引起的曾稱為非特異性陰道炎、陰道嗜血桿菌炎、加德納菌性陰道炎、棒狀桿菌性陰道炎、厭氧性陰道病等。細菌性陰道病是加特納菌、厭氧菌等增多,而乳酸桿菌減少,陰道內生態(tài)平衡系統(tǒng)改變而引起的疾病,至1984年被正式命名為“細菌性陰道?。?]”。理由是其病原體不僅僅是陰道加德納菌一種,而且還有其它厭氧菌;另外BV炎癥不明顯,陰道分泌物中白細胞稀少,稱為陰道病比陰道炎更為恰當。陰道加德納菌作為一種條件致病菌,在臨床上,由于大量抗生素的應用使加德納菌的感染率不斷提高,正逐步引起臨床的高度重視[3-4]。
本組5584例陰道分泌物標本檢查結果中細菌性陰道病發(fā)病率較低,為11.71%,國內外相關報道BV在不同人群中發(fā)病率為 15% ~45%[5-6];念珠菌性陰道炎發(fā)病率,為16.33%,滴蟲性陰道炎為2.97%。當陰道清潔度為Ⅰ~Ⅱ度時,過氧化氫濃度,唾液酸苷酶﹑白細胞酯酶陽性分別為880例、312例、298例,陽性率分別為15.76%、5.59%、5.33%;提示當陰道清潔度正常時,已有BV患者或陰道正常菌群破壞[7],但按白帶常規(guī)檢測這部分人群在正常范圍內,不被臨床醫(yī)生重視。另外,BV應與念珠菌、滴蟲引起的陰道炎相鑒別。后兩種陰道炎除陰道分泌物增多外,一般癥狀較明顯,陰道分泌物有各自不同的癥狀,局部有明顯炎癥反應,分泌物中可找到相應的病原體。同時還需注意BV患者合并其他性病感染的可能性,其臨床表現(xiàn)可受到合并癥的影響而有所不同。如BV合并念珠菌感染時,陰道分泌物可呈凝乳狀或豆腐渣樣; BV合并滴蟲感染時,陰道分泌物可呈泡沫狀,患者感覺奇癢。根據(jù)臨床癥狀及分泌物外觀和鏡檢對陰道分泌物及時診斷提供實驗依據(jù)。三項聯(lián)合檢測操作簡單、快速、準確,提高了婦科陰道炎的診斷率,及早和準確的診斷各種陰道病,可使患者早預防早治療。因此三項聯(lián)合檢測可作為婦產科門診常規(guī)檢測項目。
[1] 張 欣,徐行麗,李金鳳,等.陰道唾液酸酶檢測在細菌性陰道病及絨毛膜診斷中的價值[J].中國婦產科雜志,2002,37(10): 588-590.
[2] 馮華英.細菌性陰道病[J].中華婦產科雜志,1998,(2):30-32.
[3] 吳曉鳳,張淑芬.1043例陰道分泌物快速診斷價值及相關討論[J].陜西醫(yī)學檢驗雜志,2005,159(增刊):136-137.
[4] 李連青,朱慶義.陰道加德納菌對細菌性陰道病的病原學診斷評價[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05,(2):226.
[5] Gravett MG,Nelson HP,De Rouent T,et al.Independent associations of bacterial vaginosis and chlamydia trachomatis infection with adverse pregnancy outcome[J].JAMA,1986,256(14):1899-1902.
[6] 劉 敏,曾 光,張玲華,等.女性生殖道感染流行病學調查和陰道分泌物癥處理探索性研究[J].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02,6 (23):422-426.
[7] 袁小松,邵秋琴.細菌性陰道病聯(lián)合測定技術在陰道感染診斷中的應用[J].中國婦幼保健雜志,201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