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德龍,楊箐巖,劉戈力,鄭榮秀,魏瑩,姜麗紅,鮑鵬麗
(天津醫(yī)科大學總醫(yī)院兒科,天津300052)
近年來,隨著經(jīng)濟發(fā)展,我國和世界上其他國家兒童肥胖的患病率迅速上升[1-2],肥胖和矮小不但影響兒童的身心健康,而且影響成年后的身體健康。為了解天津市城區(qū)學齡兒童的身高、體重、肥胖和矮小的情況,從而早期干預兒童肥胖和矮小,減少成年肥胖的患病率,改善兒童身高,提高生活質(zhì)量,我們調(diào)查了天津市城區(qū)5374名學齡兒童的身高、體重情況,以2005年九省市兒童體格發(fā)育調(diào)查數(shù)據(jù)的標準[3],計算超重、肥胖和矮小的檢出率,進行對照研究。
1.1 對象 2010年4~5月,整群抽取了天津市城區(qū)4所小學6~13歲學齡兒童共5512名,計算實際年齡,最終5374名學齡兒童入選,男生2801名(52.1%),平均年齡(9.4±1.7)歲,女生2573名(47.9%),平均年齡(9.5±1.7)歲。分組以0.5歲為組段,分為6.5歲組,7歲組,余類推。
1.2 方法 由專業(yè)的兒科醫(yī)生測量兒童的身高和體重,測量儀器采用符合國家標準的身高計和杠桿式體重計。測量身高時赤腳,身高精確到0.1cm,測體重時穿單衣,精確到0.1kg,每名兒童身高、體重均測量3次,取平均值。計算體質(zhì)量數(shù)(BMI),BMI=體重(kg)/身高2(m2)。
1.3 評價標準 根據(jù)2005年九省市兒童體格發(fā)育調(diào)查數(shù)據(jù)的標準,BMI大于等于同齡同性別第85百分位值為超重,BMI大于等于同齡同性別第95百分位值為肥胖,身高低于同齡同性別兒童2個標準差為矮小。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利用Excel 2003和SPSS17.0處理數(shù)據(jù),身高、體重用±s表示,均數(shù)比較采用t檢驗,超重、肥胖和矮小的檢出率用百分位數(shù)表示,比較用χ2檢驗。
2.1 身高的年齡性別分布情況 男生平均身高(139.0±11.1)cm,女生平均身高(138.8±11.6)cm,男生和女生平均身高相同(P>0.05)。6.5~8.5歲組、10~ 10.5歲組、12歲組男生身高高于女生,11~11.5歲組女生身高高于男生,9~9.5、12.5歲組男生和女生的身高相同,見圖1。
圖1 5374名天津市城區(qū)6~13歲兒童身高情況Fig 1 The height profile of 5374urban children aged from 6to 13years in Tianjin
2.25374 名天津市城區(qū)6~13歲兒童身高與2005年全國水平比較 6.5~8.5歲組、9.5~10.5歲組、11.5~12歲組男生身高均高于全國水平(1.9±1.0)cm,9歲組、11歲組男生身高與全國水平相當,12.5歲組男生身高落后于全國水平。6.5歲組男生身高增加最明顯。6.5~9.5歲組、10.5~11.5歲組女生身高高于全國水平(1.6±0.5)cm,10歲組、12歲組女生身高與全國水平相當,12.5歲組女生低于全國水平,7歲組女生身高增加最明顯,見表1。
表1 5374名天津市城區(qū)6~13歲兒童身高與2005年全國水平比較(cm)Tab 1 Comparison of height profile of 5374urban children aged from 6to 13years between 2010in Tianjin and 2005in China(cm)
2.3 體重的年齡性別分布情況 男生平均體重(36.2±12.4)kg,女生平均體重(33.4±10.7)kg。兒童的體重隨著年齡的增長穩(wěn)步增長,體重曲線未出現(xiàn)交叉,各年齡組男生體重均高于同年齡組女生(P< 0.001),見圖2。
2.45374 名天津市城區(qū)6~13歲兒童體重與2005年全國水平比較 各年齡組男生和女生的體重均高于全國水平(P<0.05),男生體重增加(3.51±1.35)kg,女生體重增加(4.00±3.23)kg,10歲組男生、11.5歲組女生體重增長最明顯,見表2。
圖2 5374名天津市城區(qū)6~13歲兒童體重情況Fig 2 The weight profile of 5374urban children aged from 6to 13years in Tianjin
表2 5374名天津市城區(qū)6~13歲兒童體重與2005年全國水平比較(kg)Tab 2 Comparison of weight profile of 5374urban children aged from 6to 13years between 2010in Tianjin and 2005in China(kg)
2.5 超重和肥胖的檢出情況 超重的總檢出率為12.11%,肥胖的總檢出率為17.66%,超重和肥胖的總檢出率為27.63%。男生超重的檢出率為11.91%,肥胖的檢出率為19.67%,超重和肥胖的總檢出率為29.24%;女生超重的檢出率為12.30%,肥胖的檢出率為15.49%,超重和肥胖的總檢出率為25.88%;男生與女生的超重檢出率相當(χ2=0.175,P>0.05),男生的肥胖檢出率高于女生(χ2=16.294,P<0.001),10.5歲組男生和女生的肥胖檢出率最高,見表3。
2.6 矮小的檢出情況 矮小的總檢出率為1.99%,男生矮小的檢出率為1.96%,女生矮小的檢出率為2.02%,男生與女生的矮小檢出率沒有差別(χ2= 2.000,P>0.05),11.5歲組男生、8歲組女生的矮小檢出率最低,9歲組男生、12.5歲組女生的矮小檢出率最高,見表3。
表3 5374名天津市城區(qū)6~13歲兒童超重、肥胖及矮小的檢出率Tab 3 The prevalence of overweight,obesity and short stature of 5374urban children aged from 6to 13years in Tianjin
隨著經(jīng)濟發(fā)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兒童的生活環(huán)境、營養(yǎng)狀況顯著改善,生長發(fā)育得到明顯的提高,但同時超重和肥胖兒童亦增加。2002年全國調(diào)查顯示與1992年相比6~9歲城市男孩身高增加了3.1cm,體重增加了2.0kg;城市女孩身高增加了2.8cm,體重增加了1.4kg。男生和女生身高在10~13歲之間出現(xiàn)了兩次交叉,體重則未出現(xiàn)交叉[4]。本研究中,調(diào)查人群的身高曲線呈現(xiàn)多重特點,身高曲線出現(xiàn)多次交叉,9~9.5歲組、12.5歲組男生身高增長減慢,身高和女生的身高相同,出現(xiàn)交叉;6.5~ 8.5歲組、10~10.5歲組、12歲組男生身高增長高于女生,身高高于女生;11~11.5歲組女生身高增長高于男生,身高高于男生。學齡兒童的體重隨年齡增長穩(wěn)步增長,男生在10歲時出現(xiàn)體重快速增長,女生則示持續(xù)穩(wěn)定增長,男生體重高于女生體重,體重曲線未出現(xiàn)交叉,這與國內(nèi)報道相似[4-5]。
近年來,世界上各國肥胖的患病率均呈明顯的升高趨勢,肥胖發(fā)病率以驚人的速度增長[6]。本研究中兒童肥胖的總檢出率為17.66%,男生超重的檢出率為11.91%,肥胖的檢出率為19.67%,女生超重的檢出率為12.30%,肥胖的檢出率15.49%,均高于天津市1995年和2001年的水平[7-8]。2008年上海浦東新區(qū)男生超重和肥胖的檢出率分別為14.80%和10.97%,女生超重和肥胖的檢出率分別為7.69%和5.07%[9],男生超重和肥胖的檢出率均高于女生。本研究顯示,兒童的肥胖檢出率存在性別差異,男生與女生的超重檢出率相同;男生的肥胖檢出率高于女生,與2001年研究相同[8]。
肥胖產(chǎn)生的主要原因是攝入過多,消耗過少,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研究證明,父母肥胖、教育水平、家庭收入和社會因素在兒童肥胖的發(fā)生中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10],Simen-Kapeu等[11]研究證實肥胖兒童在體力活動和營養(yǎng)上存在性別差異。研究顯示天津兒童肥胖發(fā)病率處于國內(nèi)高水平,這與兒童普遍存在不良飲食習慣,高能量飲食等有關(guān)[12-13]。兒童肥胖易合并高血壓、胰島素抵抗、高血脂、生長激素水平減低等,兒童超重和肥胖人群代謝綜合征的檢出率高達20%[14],嚴重影響兒童健康,且兒童期肥胖可延續(xù)至成人,與成年慢性病如糖尿病、高血壓、動脈粥樣硬化的關(guān)系密切。因此應該早期干預兒童肥胖,減少能量攝入,增加消耗,控制飲食,加強運動,合理應用藥物,降低肥胖患病率。
矮小的原因不僅包括遺傳因素,還有后天環(huán)境因素。近年來經(jīng)濟的發(fā)展,兒童后天生活質(zhì)量、營養(yǎng)水平和運動水平顯著改善,因而兒童的成年身高較前增加。本研究中兒童矮小的檢出率為1.99%,低于上海矮小的檢出率[15],高于山東淄博地區(qū)矮小的檢出率[16]。本研究顯示男生與女生的矮小檢出率無明顯差異,這與山東淄博地區(qū)研究相同,與上海的研究存在差別,顯示出不同地域間矮小的發(fā)生率存在差別。矮小的原因之一是生長激素缺乏[17],早期替代治療可以改善成年終身高,因此應早期發(fā)現(xiàn),早期治療。
[1] Li Y,Schouten EG,Hu X,et al.Obesity prevalence and time trend amongyoungstersinChina,1982-2002[J].AsiaPacJClinNutr,2008, 17(1):131
[2] Ogden CL,Flegal KM,Carroll MD,et al.Prevalence and trends in overweight among us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J].JAMA,2002, 288(14):1728
[3] 李輝.中國0-18歲兒童青少年生長圖表[M].上海:第二軍醫(yī)大學出版社,2009:21-25
[4] 楊曉光,李艷平,馬冠生,等.中國2002年居民身高和體重水平及近10年變化趨勢分析[J].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05,26(7):489
[5] 張迎修.我國歷次學生體質(zhì)調(diào)研資料質(zhì)量分析[J].中國學校衛(wèi)生,2005,26(8):668
[6] Ogden CL,Carroll MD,Curtin LR,et al.Prevalence of overweight and obesity in the United States,1999-2004[J].JAMA,2006,295(13):1549
[7] 孫淑蒼.1991-2000年天津市中小學生營養(yǎng)狀況[J].中國學校衛(wèi)生,2001,22(6):521
[8] 孫桂香,武光林,谷奕.天津地區(qū)兒童肥胖病發(fā)病率及影響因素的研究[J].天津醫(yī)藥,2004,32(10):607
[9] 盛秋明,李衛(wèi)國,張海濤,等.浦東新區(qū)7~15歲學生肥胖流行現(xiàn)狀及腰圍和腰圍身高比值分布[J].中國學校衛(wèi)生,2010,31(1):15
[10]Pinot de Moira A,Power C,Li L.Changing influences on childhood obesity:a study of 2generations of the 1958British birth cohort[J]. Am J Epidemiol,2010,171(12):1289
[11]Simen-Kapeu A,Veugelers PJ.Should public health interventions aimed at reducing childhood overweight and obesity be gender-focused[J].BMC Public Health,2010,10(1):340
[12]張萬起,吳蘊棠,王媛,等.2003年天津市區(qū)某小學學生飲食行為及營養(yǎng)發(fā)育狀況調(diào)查[J].天津醫(yī)科大學學報,2003,9(3):329
[13]Babio N,Canals J,Pietrobelli A,et al.A two-phase population study:relationships between overweight,body composition and risk of eating disorders[J].Nutr Hosp,2009,24(4):485
[14]曹立杰,孫清源,杜嬌嬌,等.超重和肥胖學齡兒童中代謝綜合征的臨床特征[J].哈爾濱醫(yī)藥,2010(1):21
[15]程若倩,沈水仙,屠月珍,等.上海市城郊兩區(qū)整群抽樣6~18歲兒童青少年身高分布特點及矮小癥患病率調(diào)查[J].中國循證兒科雜志,2009,4(1):5
[16]劉宏君,張桂榮,國書軒,等.山東省淄博地區(qū)身材矮小兒童發(fā)病率調(diào)查及病因分析[J].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004,19(3):217
[17]郝小紅,高莉莉.121例矮身材兒童的病因分析[J].徐州醫(yī)學院學報,2010,30(3):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