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杰 湯國高
心肌梗死是指心肌缺血性壞死,為冠狀動脈的血流急劇減少或中斷,使相應的心肌出現(xiàn)嚴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最終導致心肌的缺血性壞死。近年來,我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病率呈上升趨勢,病死率較高,且發(fā)病出現(xiàn)年輕趨勢[1]。AMI早期應用特異性指標的實驗室檢查,對期早期診斷、危險評估、療效檢測有重要意義。本研究對早期AMI患者肌鈣蛋白I(cTnI)和高敏C-反應蛋白(hs-CRP)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進行檢測,探討其變化及臨床意義。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0年2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AMI患者56例(研究組),均符合歐洲心臟病學會(ESC)、美國心臟病學會基金會(ACCF)、美國心臟協(xié)會(AHA)和世界心臟聯(lián)盟(WHF)2007年聯(lián)合制定的AMI診斷標準,其中男32例,女24例;年齡35~67歲,平均年齡(51±12)歲;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20例,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18例,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18例。選取同期健康體檢者30例為對照組,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齡37~65歲,平均年齡(50±13)歲。排除惡性腫瘤、急慢性感染性疾病,肝腎疾病,腦血管疾病,糖尿病及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2組性別比、年齡有均衡性。
1.2 方法
1.2.1 cTnI測定:2組24 h內(nèi)取靜脈血,3 000 r/min離心10 min,檢測在2 h內(nèi)完成,運用美國Access全自動磁微粒子化學發(fā)光酶免疫分析儀,定量測定血清中cTnI水平。
1.2.2 Hs-CRP測定:采用上??迫A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生產(chǎn)的hs-CRP測定試劑盒(免疫比濁法)進行測定。
1.2.3 CK-MB測定:利用荷蘭Selectra生化分析儀,試劑使用廣州標佳生化試劑,酶法測定血清CK-MB的量,嚴格按照操作規(guī)程進行分析。
1.3 統(tǒng)計學分析 應用SPSS 13.0統(tǒng)計軟件,計量資料以ˉx±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研究組cTnI、hs-CRP和CK-MB水平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見表1。
表1 2組檢測指標比較 ±s
表1 2組檢測指標比較 ±s
注:與研究組比較,*P<0.01
組別 cTnI (ng/ml) hs-CRP (mg/L) CK-MB (U/L)研究組(n=56)1.09±0.69 3.60±0.28 29±8對照組(n=30) 0.05±0.01* 0.11±0.04* 10±3*
AMI是指急性、持續(xù)性缺血、缺氧(冠狀動脈功能不全)所引起的心肌壞死。臨床上多有劇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休息及硝酸酯類藥物不能完全緩解,伴白細胞增高、發(fā)熱、血沉加快,血清心肌酶活性增高及進行性心電圖變化,可并發(fā)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等合并癥,常可危及生命。本病在歐美最常見,在美國每年約有150萬人發(fā)生心肌梗死[2]。中國在世界上屬低發(fā)區(qū),但近年來也有上升趨勢。
3.1 cTnI cTnI是一種由肌鈣蛋白-原肌球蛋白有序構成的復合抑制蛋白,它增強鈣離子對橫紋肌動蛋白ATP酶的活性的敏感性,由此調(diào)節(jié)橫紋肌動和肌球蛋白的相互作用。在快收縮和慢收縮心肌纖維中存在著不同的cTnI異構體,它有4個與鈣結合的部位,氨基酸排列順序為心肌所獨有,與骨骼肌和其他心臟蛋白都不同,所以特異性較強[3]。當入院時單憑一次測定cTnI血清水平,不能排除AMI發(fā)生的可能,應行連續(xù)監(jiān)測,以便及早發(fā)現(xiàn)AMI的發(fā)病和及早采取應對治療措施。
3.2 Hs-CRP C-反應蛋白(CRP)是由肝臟合成的一種全身性炎性反應急性期的非特異性標志物,是心血管事件危險最強有力的預測因子之一。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炎性反應是斑塊破裂和不穩(wěn)定的重要原因,在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形成過程中,CRP、補體復合物和泡沫細胞等沉積在動脈壁內(nèi),CRP可與脂蛋白結合,激活補體系統(tǒng),產(chǎn)生大量炎性介質(zhì),釋放氧自由基,造成血管內(nèi)膜損傷、血管痙攣及不穩(wěn)定斑塊脫落,加重動脈粥樣硬化所致的管腔狹窄以及ACI的發(fā)生。近年來越來越多的證據(jù)表明,低水平CRP與心血管疾病的其他危險因素密切相關,如高血壓、高脂血癥;同時,CRP升高可增加高血壓患者心臟病、腦卒中的發(fā)病率;因此,CRP是與動脈粥樣硬化發(fā)生、演變和發(fā)展都有關的促炎因子。流行病學調(diào)查也顯示,hs-CRP水平升高者發(fā)生心肌梗死的幾率是正常者的3倍[4]。2003年歐洲高血壓防治指南(ESH/ESC)正式推薦,高血壓患者需檢測hs-CRP水平[5]。前瞻性研究顯示,hs-CRP檢測可用于心血管疾病患者危險分層及預測[4]。
3.3 CK-MB CK-MB分子量是85 745,其主要分布于心肌中。當心肌損傷后,CK-MB被釋放到血液中,但其在發(fā)病后4~8 h才開始升高,甚至有些患者并不升高,診斷AMI的敏感性降低。最新研究表明,當骨骼肌損傷和腎功能衰竭時,CK-MB會出現(xiàn)異常,而當腎功能衰竭時患者TnI含量也有顯著上升。中華醫(yī)學會檢驗分會也建議,用肌鈣蛋白取代CK-MB成為診斷AMI的新標準[6]。
綜上所述,多種心臟標志物聯(lián)合檢測可應用于AMI的診斷。hs-CRP為反映炎性標志物,對于AMI的診斷,CK-MB的峰值高但特異性低;cTnI的特異性最高,但靈敏度低。因此,聯(lián)合標志物檢測對AMI的診斷、危險評估具有重要意義。
1 羅忠芬,陳世耀主編.實用內(nèi)科學.第11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1.1791.
2 韓雪松,李強,叢進陽,等.心肌肌鈣蛋白I檢測及臨床診斷標準化進展.中華檢驗醫(yī)學雜志,2004,27:197.
3 陳欣華,孫琪,孟文格,等.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BNP和cTnI濃度與左心室重塑和心功能及預后的關系探討.河北醫(yī)藥,2009,31: 1763-1764.
4 陳曉曦,姚發(fā)輝.急性心肌梗死近期并發(fā)癥與血清肌鈣蛋白I水平變化的關系.中國心血管病研究雜志,2005,3:824.
5 韓波.心肌肌鈣蛋白I在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中的臨床應用.國際檢驗醫(yī)學雜志,2006,27:852.
6 趙縝,趙芳.心肌標志物合理檢測對急性心肌梗死的診斷.國外醫(yī)學臨床生物化學與檢驗學分冊,2005,26:7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