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永強 □張培超(安陽市彰武南海水庫工程管理局)
□楊艷芳(安陽市幸福渠管理處)
防洪應急能力是反應一個區(qū)域抵御洪水災害風險的能力之一,是影響洪水災害造成損失多少的一項重要指標。防洪應急能力是一項系統(tǒng)工程,包括防洪的組織能力、預警預報能力、保障能力和救援恢復能力等多個環(huán)節(jié)和多項措施。這些環(huán)節(jié)和措施中包含的一切應急資源和能力要素,構成了區(qū)域綜合應急能力評價指標體系。防洪應急能力評價是水庫防洪調度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防洪應急能力評價,可以反應出一個水庫抵御突來洪水災害的能力,為水庫宏觀的防洪工作提供依據(jù)。現(xiàn)以安陽市彰武水庫為例分析防洪應急能力評價的實際應用。
彰武水庫位于河南省安陽市西20km的海河流域衛(wèi)河支流洹河上,壩址位于安陽縣水冶鎮(zhèn)原北彰武村旁,與上游10km的小南海水庫組成梯級水庫,控制流域面積120km2,總庫容0.78億m3,具有防洪、供水、發(fā)電、養(yǎng)殖、旅游等多種功能,對安陽市的城市防洪安全起著重要作用。
彰武南海水庫工程管理局做為彰武水庫的日常管理機構,擔負著水庫工程的維護及汛期防洪工作,汛期防洪主要領導組織工作由彰武水庫防汛分指揮部負責,分指揮部的主要領導由市領導、各相關局委、縣區(qū)及管理機構的主要負責人擔任。水庫防汛搶險隊伍由彰武南海水庫工程管理局、相近鄉(xiāng)鎮(zhèn)、工礦企業(yè)及部隊分別組建,分別負責水庫的不同位置,擔負不同任務,水庫管理局技術人員作為技術搶險隊伍,負責對搶險工作做技術指導。水庫上下游水文系統(tǒng)做為預警主要力量,與氣象及水庫報汛情報組配合,對所有信息進行處理后上報分指揮部和上級指揮部。
彰武水庫防洪應急能力評價采用統(tǒng)計表匯總形式,制定了防洪應急組織能力評價統(tǒng)計表、防洪應急預警預報能力評價統(tǒng)計表、防洪應急保障能力評價統(tǒng)計表和防洪應急救援恢復能力評價統(tǒng)計表共4份統(tǒng)計表,并組織黃河水利委員會、河南省水利廳和安陽市水利局有關水利專家18人對統(tǒng)計表各項指標分別進行評價,指標評價分好、較好、合格和不合格4檔,評價結果匯總到水庫防洪應急能力評價計算結果表。
防洪應急組織能力評價包括指揮組織機構完善程度、日常管理機構管理水平、應急專家機構水平、制度建設完善程度和日常管理機構隊伍建設5項指標。經專家填寫防洪應急組織能力評價統(tǒng)計表,彰武水庫防洪應急組織能力中指揮組織機構完善程度、日常管理機構管理水平和應急專家機構水平3項指標為較好,制度建設完善程度和日常管理機構隊伍建設2項指標為合格,綜合評價得分為83.12分。
防洪應急預警預報能力的評價包括預警隊伍素質、預警設施可靠性、信息預報水平、預警設施可用性、自動化預警建設水平、預警信息自動化程度和應急搶險隊伍訓練培訓7項指標。經專家填寫防洪應急預警預報能力評價統(tǒng)計表,彰武水庫防洪應急預警預報能力7項指標中預警設施可用性為好;預警隊伍素質、信息預報水平、自動化預警建設水平和預警信息自動化程度4項指標較好;預警設施可靠性和應急搶險隊伍訓練培訓2項指標合格,綜合評價得分為85.59分。
防洪應急保障能力的評價包括物資完備程度、應急隊伍建設、工程防洪能力、運輸保障能力、應急避難場所建設水平、交通工具完善程度和應急費用投入7項指標。經專家填寫防洪應急保障能力評價統(tǒng)計表,彰武水庫防洪應急保障能力7項指標中物資完備程度和工程防洪能力較好;應急隊伍建設、運輸保障能力、交通工具完善程度和應急費用投入4項指標為合格;應急避難場所建設水平為不合格,綜合評價得分為81.81分。
防洪應急救援恢復能力的評價包括公共衛(wèi)生救援能力、公共安全保障能力、群眾應急知識培訓率、救援恢復組織完善程度、災害評估能力和應急儲備基金準備能力6項指標。經專家填寫防洪應急救援恢復能力評價統(tǒng)計表,彰武水庫防洪應急救援恢復能力6項指標中救援恢復組織完善程度為好;公共安全保障能力為較好;公共衛(wèi)生救援能力和群眾應急知識培訓率為合格;災害評估能力和應急儲備基金準備能力不合格,綜合評價得分為74.15分。
根據(jù)評價指標體系和準則層各指標的計算,按照模糊綜合評判法匯總彰武水庫防洪應急能力評價統(tǒng)計表,計算出目標層的評價結果(見下表)。
水庫防洪應急能力評價計算結果表
從上表可以看出,彰武水庫防洪應急能力綜合評價得分為82.663分,基本滿足要求,但幾個方面得分并不平均,尤其在救援恢復能力方面得分較低,反映出水庫管理單位在評估及恢復方面管理水平仍需提高。
從本案例的結果來看,彰武水庫的防洪應急能力基本可以滿足所擔負的角色,但有3項評價指標應急避難場所建設水平、災害評估能力和應急儲備基金準備能力為不合格,有8項僅達到合格水平,集中反應出水庫應急保障能力和救援恢復能力有欠缺。其原因是目前彰武水庫的應急救援和災后救助工作的主體不是水庫管理單位本身,而是具有救助職能的政府部門,水庫只是在救助和救援工作中扮演著參與者的角色,這與目前我國水庫防洪應急管理工作中普遍存在的重防洪設施自身的建設和管理,輕災后救援設施建設的情況是比較一致的。
根據(jù)上述防洪應急能力評價和分析,25項指標中有8項為合格,3項不合格。這8項合格指標和3項不合格指標就是彰武水庫防洪應急能力的薄弱環(huán)節(jié)。針對這些薄弱環(huán)節(jié),彰武南海水庫工程管理局實施了一系列的改進措施。
按照水利部通知要求,完成了水管單位體制改革,制定了崗位設置明細表,施行全員崗位責任制,聘任上崗,完善了管理機構隊伍建設,健全了管理規(guī)章制度。
積極申請,多方籌資,改善應急保障能力,如重新規(guī)劃建設高標準防汛道路,增購防汛越野車輛,增加防汛物資備料,升級預警設施等。
汛前組織專業(yè)技術人員深入庫區(qū)各村進行防洪知識宣傳;聯(lián)合周邊村鎮(zhèn)建立水庫抗洪搶險隊伍,每年進行集中培訓和實戰(zhàn)演練;和安陽駐軍部隊合作,為其提供宿營、訓練場地,汛期保證駐扎水庫,作為抗洪搶險的預備主力隊伍,大大增強了水庫的抗洪搶險能力。
積極聯(lián)系民政等職能部門和鄉(xiāng)鎮(zhèn)政府,建立完善聯(lián)合應急預案,借助政府部門的力量規(guī)劃應急避難場所,建立應急儲備基金,形成公共衛(wèi)生救援制度等。通過聯(lián)合,分解了水庫防洪任務,形成了多部門參與的共同體,提高了水庫的防洪應急能力。
通過以上改進措施,彰武水庫防洪應急工作中的幾個薄弱環(huán)節(jié)有了較大改善,防洪應急能力明顯提升。
通過防洪應急能力評價和分析,可以查缺補漏,有利于水庫及時發(fā)現(xiàn)防洪準備工作中的不足,針對薄弱環(huán)節(jié)制定措施,有目的性地改進,使水庫防洪應急能力得到整體提升,為宏觀的抗洪減災工作打下良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