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云,周春宇,劉曉嵐
(中國醫(yī)科大學附屬第四醫(yī)院放射治療科,遼寧沈陽 110032)
肺癌的發(fā)病率和死亡率在全球有上升趨勢,在我國北京、上海、天津等發(fā)達城市和一些工業(yè)城市,肺癌已列常見惡性腫瘤的首位[1]。放療作為一種有效的局部治療手段,在肺癌患者中的臨床應用越來越廣泛,對于放療療效的監(jiān)測,主要依據(jù)影像學變化和腫瘤標記物變化進行評估。本文通過檢測腫瘤標記物CEA、NSE、CYFRA21-1水平在非小細胞肺癌放療前后的變化來探討其臨床意義。
1.1 對象 2006年10月至2009年12月在我科放療的經(jīng)病理確診的58例非小細胞肺癌(NSCLC)患者,男42例,女16例,中位年齡62歲。其中22例行胸部原發(fā)灶放療,12例為肺癌骨轉移,行骨轉移灶放療,24例為肺癌腦轉移,行全腦放療。
1.2 放療方案 胸部放療患者行常規(guī)分割放射治療,每周5次,每次照射劑量2Gy,總劑量65-70Gy。骨轉移患者每次照射劑量3 Gy,每周5次,總劑量30Gy。腦轉移患者每次照射劑量2 Gy,每周5次,總劑量40-50Gy。
1.3 監(jiān)測及評估指標 所有患者均于放療前后采血標本進行化驗,應用電化學發(fā)光法測定腫瘤標記物CEA、NSE、CYFRA21-1水平的變化。(參考值:CEA <3.3 ng/ml、NSE <16.3 ng/m l、CYFRA 21-1 <3.3 ng/m l)。
1.4 統(tǒng)計方法 所有數(shù)據(jù)均不符合正態(tài)分布,故采用中位數(shù)(范圍)表示,并用SPSS17.0軟件包對數(shù)據(jù)進行Wilcoxon秩檢驗,以P<0.05為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所有患者放療后復查影像學均提示放療有效(包括腫瘤縮小及無明顯變化即PR+SD)。22例胸部放療患者放療后血清CEA、NSE、CYFRA21-1水平較放療前降低(P分別為0.046,0.003,0.002),12例骨轉移患者放療后血清CEA、NSE、CYFRA21-1水平較放療前降低(P分別為0.05,0.015,0.017),24例肺癌腦轉移患者放療前后血清 CEA、NSE、CYFRA21-1水平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見表1、2、3 。
表1 22例胸部放療前后各指標水平的變化
表2 12例骨轉移放療前后各指標水平的變化
表3 24例腦轉移放療前后各指標水平的變化
腫瘤標記物對肺癌的診斷、療效分析、復發(fā)監(jiān)測和預后判定等都有很大幫助。自1965年Gold和Freeman在結腸組織中發(fā)現(xiàn)CEA以來,它被廣泛地應用于實體瘤的監(jiān)測。CEA在肺癌中陽性率約為40%-80%,在肺腺癌中明顯升高,并與腫瘤轉移和復發(fā)有關,NSE與小細胞肺癌密切相關,在NSCLC中陽性率僅0%-30%,CYFRA21-1在肺癌中陽性率為52%-60%,是目前檢測肺鱗癌最佳的標記物[2-4]。通過對CEA水平的動態(tài)監(jiān)測來反應肺癌的治療效果已經(jīng)得到公認[2、4、5]。本文選用臨床上較常用的CEA、NSE、CYFRA21-1三項指標來探討其在NSCLC放療前后的變化及其對判斷放療效果的價值,文中22例胸部放療患者及12例骨轉移患者放療后腫瘤標記物均較放療前下降,24例腦轉移癌患者放療后腫瘤標記物無明顯變化。馬虎、柏玉舉等研究發(fā)現(xiàn),聯(lián)合監(jiān)測血清CEA、CA 125及VEGF對評估中晚期NSCLC的放療療效,觀察患者病情動態(tài)變化有一定的參考價值[6]。本文所得結論與該研究所得結論一致。對腦轉移與血清腫瘤標記物的關系及腦轉移放療后腫瘤標記物變化能否評價放療療效,目前文獻罕見報道,本文腦轉移癌放療后較放療前無顯著變化,考慮其原因與血腦屏障存在有關,而腫瘤標記物均為大分子物質(CEA分子量約為200 kD,NSE分子量約為78 kD,CYFRA21-1分子量40-68 kD),不能或僅能在血腦屏障破壞后能夠釋放入血,故初步得出結論不能用腫瘤標記物來評價肺癌腦轉移患者的放療療效,但還有待進一步研究探討。綜上,我們認為,腫瘤標記物與影像學檢查有較好的一致性,血清 CEA、CYFRA21-1、NSE水平可以用于非小細胞肺癌胸部放療及骨轉移放療后的療效評價。由于本文病例數(shù)較少,所得結論尚需進一步探討。
[1]董志偉,谷銑之.臨床腫瘤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2.657-658.
[2]VinolasN,Galan MC,Casas F,et al.Tumormarkers in responsemonitoring and prognosis of non small cell lung cancer[J].Preliminary report Anticancer Res,1998,18(1/B):631.
[3]余秉翔,胡 斌,陳良安.腫瘤標記物聯(lián)合監(jiān)測對肺癌診斷的價值[J].解放軍醫(yī)學雜志,2003,28(4):354.
[4]Foa P,Fornier M,Miceli R,et al.Tumormarkers CEA,NSE SCC,TPA and CYFRA21.1 in respectable non-small lung cancer[J].Anticancer Res,1999,19(4c):3613.
[5]魯君艷,譚愛國,姜志剛.血清腫瘤標記物在肺癌診療中的應用[J].中國醫(yī)師雜志,2001,3(11):831.
[6]馬 虎,柏玉舉,李 寧,等.聯(lián)合監(jiān)測血清VEGF、CA125和CEA對41例中晚期肺癌患者三維適形放療療效評估價值[J].重慶醫(yī)學,2001,39: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