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東恩 符云 張梅芳 何媛玲
(廣東省河源市婦幼保健院 廣東河源 517000)
307例異位妊娠診刮子宮內膜組織形態(tài)分析
吳東恩 符云 張梅芳 何媛玲
(廣東省河源市婦幼保健院 廣東河源 517000)
目的 探討異位妊娠患者子宮內膜組織形態(tài)變化。方法 選擇我院2008年1月1日至2010年11月間307例患者的子宮內膜,常規(guī)制片,依據(jù)光鏡下子宮內膜組織形態(tài)結構特征做出病理診斷。結果 異位妊娠子宮內膜患者形態(tài)組織變化可以為蛻膜組織、高度分泌相、高度分泌相伴A-S反應、蛻膜組織和高度分泌相、分泌相、增生相、分泌相和增生相、不規(guī)則脫卸及分泌相和不規(guī)別脫卸。結論 內膜病理組織形態(tài)改變對異位妊娠診斷的確立具有重要的意義。
異位妊娠 子宮內膜 組織形態(tài)
異位妊娠是指孕卵種植在子宮體腔以外的部位(又稱宮外孕)。是婦產科常見急腹癥之一,近年來其發(fā)病率呈上升趨勢,嚴重危害婦女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故準確及時診斷尤為重要。為提高對異位妊娠患者子宮內膜組織形態(tài)結構表現(xiàn)多樣性的認識,本文就307例異位妊娠子宮內膜病理診斷結果分析內膜組織形態(tài)結構變化的不同類型。
復習河源市婦幼保健院2008年1月1日至2010年11月間在婦產科門診和病房就診的患者。其中宮腔排出物16例,診刮者291例。術后均確診異位妊娠。年齡16~45歲,平均24.8歲。輸卵管妊娠295例(96.0%),左側輸卵管妊娠161例(52.4%),右側輸卵管妊娠246例(80.1%);其中,壺腹部妊娠236例(76.8%),峽部妊娠45例(14.6%),傘部妊娠8例(2.6%),間質部妊娠6例(1.9%),卵巢妊娠3例,子宮角妊娠7例,闊韌帶妊娠2例。
子宮內膜組織經(jīng)10%中性甲醛固定,常規(guī)石蠟切片,HE染色,依據(jù)光鏡下子宮內膜組織形態(tài)結構特征做出病理診斷。
(1)蛻膜組織包括蛻膜管型75例,占24.4%。此型內膜主要由大片蛻膜細胞組成。蛻膜細胞肥大呈多邊形,胞質豐富,相互嵌緊成磚砌狀排列,核卵圓形,居中,淡染,核仁大而明顯。腺體少而分散,大小不一,常呈裂隙狀,上皮扁平或呈立方狀。胞核小、圓形、有分葉,具有玫瑰紅顆粒的內膜顆粒細胞增多并呈局部聚集。
(2)高度分泌相7例,占2.5%。此型內膜主要由高度分泌反應的腺體組成。腺體擴大、彎曲,分泌旺盛,腺腔內有分泌物。腺上皮細胞透亮,胞質豐富,呈簇狀突起。腺體多,擁擠,間質較少。
(3)高度分泌相伴A-S反應54例,占5.3%。此型內膜組織結構在高度分泌相基礎上,腺體上皮細胞間斷性或跳躍性異型并向腺腔突出。
(4)蛻膜組織和高度分泌相113例,占11.1%。此型內膜主要由大片蛻膜組織和高度分泌反應的腺體組成。
(5)分泌相216例,占21.2%。此型內膜包括分泌反應和分泌反應欠佳。前者與正常分泌期的形態(tài)相同,可呈早、中或晚期分泌反應。后者腺體較小,腺上皮細胞核圓,分泌反應不足;間質細胞蛻膜樣反應差,或只有小區(qū)域蛻膜樣反應。腺體與間質在內膜的各個區(qū)域不一致,近血管處發(fā)育較正常,遠離血管處則較差。部分病例腺體彎曲度少,腺上皮細胞可見程度不一的頂漿分泌或多少不一的核下空泡;部分病例腺體與間質反應不同步。
(6)增生相31例,占3.0%。此型內膜包括增生反應和增生反應欠佳。前者與正常增生期的形態(tài)相同,可呈早、中或晚期增生反應。后者腺體較小,數(shù)量多少不一,腺上皮細胞單層排列,為立方形或低柱狀,細胞質少,核細長,無核分裂象;間質細胞呈梭形,排列緊密或稀疏。
(7)分泌相和增生相93例,占9.2%。此型內膜包括分泌反應和分泌反應欠佳,增生反應和增生反應欠佳。
(8)不規(guī)則脫卸17例,占1.7%。此型內膜中有殘留分泌反應的腺體,腺腔呈星形或梅花形,腺上皮細胞胞質較多,色淡,核較固縮,間質致密。部分病例可見內膜松解、出血,有的可見未脫落的分泌反應的內膜被頂在新生的呈增生反應的內膜上面。
(9)分泌相和不規(guī)別脫卸41例,占4%。此型內膜包括分泌反應、分泌反應欠佳和不規(guī)則脫卸。
受精卵在子宮腔以外的任何部位著床和發(fā)育成長稱為宮外孕,發(fā)生部位有輸卵管、卵巢、腹腔、闊韌帶、子宮頸以及殘角子宮等。目前發(fā)病率明顯升高,且明顯年輕化。宮外孕最常見部位為輸卵管,約占所有宮外孕的97%,這主要是因為慢性輸卵管炎所導致輸卵管粘膜炎癥后瘢痕形成和上皮細胞纖毛功能異常。由于受流血時間、內膜脫落數(shù)量、絨毛是否存活、HCG是否還有分泌、子宮有/無病變以及吸刮子宮內膜的部位和深度等因素的影響,子宮內膜可以產生不同變化,內膜組織形態(tài)結構在光鏡下可以出現(xiàn)多種表現(xiàn)和類型。另外在內膜中看不到擴張的玻璃樣變的螺旋動脈和纖維素樣物質時應高度提示宮外孕。內膜病理組織學檢查報告時,必須提高對宮外孕子宮內膜組織形態(tài)結構多樣性的認識,這樣對宮外孕診斷的確立,尤其對未發(fā)生流產或破裂、臨床表現(xiàn)不典型、診斷較困難的宮外孕病例具有重要的意義。對減少誤診、盡早確立異位妊娠診斷,在受累臟器未破裂前早期治療、減少出血、保留患者輸卵管功能十分重要。
[1]陳忠年,沈銘昌,郭慕依.實用外科病理學[M].上海:上海醫(yī)科大學出版社,1997:516.
[2]回允中,主譯.婦產科診斷病理學[M].北京:北京大學醫(yī)學出版社,2007,8:1005.
[3]曹澤毅.中華婦產科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99: 1320.
R714.22
A
1674-0742(2011)06(c)-0090-01
2011-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