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甘3號為中晚熟紫甘藍品種,從定植到收獲90d(天)左右。株型直立,開展度62cm,外葉數14片,紫色,葉面蠟粉多,葉緣有輕波紋,無缺刻。葉球深紫色、緊實,圓球形,球高16.4cm,橫徑14.8cm,中心柱長6.1cm,單球質量1.5~2.0kg,質地脆嫩,味甘甜,不易裂球,每667m2產量4400kg左右,適于全國各地春、秋季種植。
華北地區(qū)秋季露地栽培,于6月下旬~7月上中旬播種育苗,7月下旬~8月上旬定植,苗齡30d(天)左右,苗期注意避熱、避雨及防治病蟲害。春季于1月上中旬利用溫室或改良陽畦播種育苗,2月中下旬分苗,3月下旬定植。播種定植前深翻土地,施足有機肥,按株距40cm、行距50cm定植,每667m2定植3000株。秋季栽培10月中下旬收獲上市,春季栽培6月上中旬收獲上市。
(丁云花,康俊根,簡元才,北京市農林科學院蔬菜研究中心,北京 100097,E-mail:dingyunhua@nercv.org)
哈農雜茄1號植株長勢強,葉綠色,莖紫色;果實長棒形,長25~28cm,橫徑4.5~5.0cm,果皮黑亮,綠萼,色澤好,果肉白色細嫩,單株結果10~12個,單果質量 130~140g,生育期 110~115d(天);高抗黃萎??;耐弱光,耐貯運;平均每667m2產量5000kg以上,適合在各紫長茄產區(qū)種植。
哈爾濱地區(qū)露地栽培3月中下旬育苗,5月下旬~6月1日定植。播種后要求室溫25~30℃,5~6d(天)后出苗。80%的幼苗出土后降低室溫,保持白天20~25℃,夜間20℃,超過28℃時適量通風,降至20℃左右時停止放風。在子葉展開、第1片真葉出現時可提高室溫,保持白天25~27℃,夜間16~18℃,地溫18~20℃,直到移植。哈農雜茄1號適宜露地栽培。采取壟栽或畦栽,株距30~35cm,行距60~65cm,每穴保苗1株,每667m2保苗3300~3500株。一般每667m2應施優(yōu)質基肥5000~6000kg,并配合施用磷、鉀肥20~30kg。磷肥最好先同有機肥拌勻后進行穴施,以減少土壤對磷的固定。定植后到門茄開花時要適當控水蹲苗,進入夏季氣溫高,蒸騰量大,植株正處于結果盛期,無雨時一般每7~10d(天)灌水1次。當門茄雞蛋大小、果實開始迅速膨大時,要適時隨水施肥,每667m2追施磷酸二銨15kg或農家有機肥500~1000kg,若施肥過早則側枝易徒長從而影響果實生長。但澆水也不能過晚,否則影響果實膨大,導致果皮無光澤,品質差,并影響植株分枝和中后期產量。對茄、四門茄膨大時,對水肥的需求量達到高峰,應根據降雨情況,每隔4~6d(天)澆1次水,每次水量不宜過大,同時追施農家有機肥或氮肥。茄子結果期前后,應及時去除側枝。生長中后期封行以后,應將門茄以下底葉去除。定植后40~50d(天)及時采收。
(李燁,樊紹翥,謝立波,姚建剛,李景富,哈爾濱市農業(yè)科學院,黑龍江哈爾濱 150070,E-mail:Ljf_2005@126.com)
新椒17號屬于無限分枝類型,株高65~75cm,開展度60cm,株型較矮,第1花著生在第10~12節(jié),坐果集中,坐果能力強,果實羊角形,粗大,果長13~15cm,果實橫徑2.5~3.0cm,干椒單果質量3~5g,單株坐果數30~40個,青熟果深綠色,老熟果深紅色,易曬干,果實成品率高。該品種早熟,定植至紅熟期105d(天)左右,比當地主栽品種大將早5~6d(天)。每667m2平均鮮椒產量3000kg,高產田達4000kg,平均干椒產量420kg,高產可達600kg以上。適合露地育苗移栽和直播栽培,適于制干加工。
南疆地區(qū)2月上中旬播種育苗,北疆地區(qū)為2月底~3月初,采用穴盤(128穴)基質育苗,每穴播2粒,每667m2用種量70g左右。幼苗具8~10片真葉時定植,南疆地區(qū)4月中旬定植,北疆地區(qū)為4月底~5月初,定植行距50~60cm,穴距25~30cm,每穴2株,每667m2定植4500~5000穴。全生育期滴灌水10~12次,施肥110kg,其中每667m2秋施尿素10kg、過磷酸鈣25kg、硫酸鉀5kg,其余尿素和磷酸二氫鉀主要由滴灌施入。防治病毒病、疫病和細菌性葉斑病,可用31%嗎啉胍·三氮唑核苷(病毒康)可溶性粉劑1000倍液、72%霜脲·錳鋅(克露)可濕性粉劑600~700倍液、53.8%氫氧化銅(可殺得2000)干懸浮劑1000倍液或72%農用鏈霉素可溶性粉劑3000倍液。防治蚜蟲可用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或3%啶蟲脒乳油1500倍液,防治棉鈴蟲可用15%茚蟲威(安打)懸浮劑3000倍液或2.5%氯氟氰菊酯(功夫)水乳劑5000倍液。
南疆地區(qū)露地機械直播時間為3月上中旬,北疆地區(qū)為3月底~4月初。寬窄行種植,寬行距60cm,窄行距30cm,穴距27~30cm。采取膜下滴灌,機械精量點播,每穴播3~4粒,每667m2用種量120~150g。南疆5月1日前后,北疆5月10日前后定苗,每穴留2株苗,每667m2保苗數5000~5500穴。9月底~10月初分兩次或一次性采收。
(宋文勝,王俊偉,郭慶永,新疆隆平高科紅安種業(yè)有限責任公司,新疆石河子 832011;徐明鎮(zhèn),朱伯良,侯玉杰,山東省膠州市農業(yè)局,山東膠州 266300,電話:0993-2253770,E-mail:sws6911@yahoo.com.cn)
白峰為中長日照洋蔥類型,生育期約250d(天),中熟;干物質含量約21%,耐抽薹,耐分球。株高65~70cm,葉色深綠,管狀功能葉8~9片;鱗莖近圓球形,外皮白色,球橫徑7.5~8.5cm,縱徑6.5~8.5 cm,單球質量230~250g,內部鱗片乳白色,辣度適中,風味濃郁,肉質緊實,生、熟食皆宜,更適于脫水干制、加工出口。每667m2產量5000kg左右,田間對紫斑病、霜霉病、灰霉病的抗性與Nube、白巖相當,適宜全國中長日照大部分地區(qū)露地栽培。
東北和西北地區(qū)春播,3月前后保護地育苗;長江和黃河流域等地區(qū)秋播,9月10日前后露地育苗。每667m2大田生產需要育苗畦25~30m2。每畦用種量120~l50g。洋蔥忌重茬,定植地塊每667m2施韓國現代特產有機肥(N-P-K≥6%,有機質≥40%)200~300kg,日本住商復合肥(N-P-K≥45%,下同)100kg,整平耙細做成平畦。畦中灌水,水滲下后覆膜。選苗齡50~55d(天),幼苗直徑0.5~0.8cm,株高20cm,具3~4片真葉的壯苗定植。春播洋蔥的適宜定植期為5月中旬,秋播為11月1~10日。定植株行距為15~16cm見方。每667m2定植2.5萬~2.6萬株。春播洋蔥移栽定植后應立即澆水,3~5d(天)后結合培土施肥;秋播洋蔥定植后可讓其自然越冬,在土壤封凍前澆1次封冬水,翌年返青時及時澆返青水。鱗莖進入膨大期適當增加澆水次數,一般每6~8 d(天)澆1次,保持地面見濕見干,收獲前7~l0d(天)停止?jié)菜w[莖膨大期為追肥的關鍵時期,可分期追肥2~3次,每次每667m2施俄羅斯產尿素(N≥46%)15kg或日本住商復合肥20kg。
(曾愛松,嚴繼勇,宋立曉,高兵,尹鐘守,江蘇省農業(yè)科學院蔬菜研究所,江蘇南京210014;韓國OEC株式會社,韓國金海市 1488-11,E-mail:topzas@126.com)
盛秋1號植株長勢強,主、側蔓均結瓜,第1雌花著生在第6節(jié)左右。瓜長18cm左右,皮色淺綠,有光澤,白刺稀少、耐老,瓜條順直。果肉甜嫩,清香味濃,商品性好。平均每667m2產量2000kg以上,高抗枯萎病,抗霜霉病、白粉病、炭疽病。耐熱,適合夏秋露地栽培。
哈爾濱地區(qū)采用露地直播,播種期為6月中下旬。每667m2播種3000株左右。選擇前茬為非瓜類的茬口,若為瓜類最好相隔5a(年)。宜選擇耐澇且排灌良好的地塊種植。每667m2施腐熟農家肥5000kg作基肥,磷鉀肥25kg作種肥。并在采收期及時進行追肥。適時進行田間管理,灌水、搭架、綁蔓,并根據采收標準及時采收。夏季高溫日照長,可采用化學藥劑進行增瓜處理,但不能處理過早,濃度不宜過大,否則會影響產量和品質。
(張作標,許春梅,柳景蘭,黑龍江省農業(yè)科學院園藝分院,黑龍江哈爾濱 150069,E-mail:liujinglan1116@126.com)
(注:彩版見《中國蔬菜》2011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