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傳明 王安領
(鳳臺淮河河道管理局 鳳臺 232100)
錐探灌漿是堤防工程隱患處理的一項重要技術措施。鳳臺河道局于1998年、1999年先后兩次采取錐探灌漿技術對淮右堤黑張段堤防隱患進行了處理,效果良好。
淮右堤鳳臺黑張段長6.08km,是淮南城市堤防的重要組成部分,保護著淮南城市工礦、鐵路及人民生命財產(chǎn)的安全。由于該段堤防為沙土沙基、堤身斷面薄弱,尤其近年來堤身頻遭白蟻、獾狗侵害,形成較大堤防隱患,每當淮河汛期水位達23.50m以上時,堤身滲水嚴重,極大危及堤防渡汛安全。為消除隱患,鳳臺淮河河道管理局分別于1998年、1999年先后兩次采取錐探灌漿技術對淮右堤黑張段堤防隱患進行了處理。兩次累計錐探灌漿長度4.5km,造孔10000眼,總進尺80000m。
沿堤頂縱向布置4排灌漿孔,梅花型布置,排距2.0m,孔距2.0m,其中臨水側一排(第一排)距迎水側堤頂外邊線0.5m??咨?.5~8.0m,灌漿孔深入堤基1.0m以下。
根據(jù)采用HGH-Ⅲ堤防隱患探測系統(tǒng),通過原始視電阻率剖面圖,對工程全段進行隱患探測結果,確定最優(yōu)孔壓力、泥漿密度、粘度、膠體率及添加相應化學制劑。設計選取的灌漿技術參數(shù)為:孔壓力0.1~0.15MPa,漿密度1.21,泥漿配制采用二合土漿液,即50%粘土與50%壤土混合進行先拌漿測試,待測試合格后再進行灌漿。設計滲透系數(shù)為5×10-4。
3.1.1 土料選側
通過土源調查,選擇距黑張段約兩公里處的料場,經(jīng)測試,該處粘土預料符合以下各種技術指標:塑性指數(shù)10~25,粘粒含量20%~45%,粉粒含量40%~70%,砂性含量<10%,有機質含量<2%,可溶鹽含量<8%。滿足該工程設計要求。
3.1.2 灌漿設備的安裝調試
灌漿設備進場后,在鳳臺河道局工程人員和監(jiān)理人員的監(jiān)督下,由專業(yè)人員按要求進行了安裝調試,并進行試灌漿,經(jīng)檢查能夠滿足工程需要,符合各項技術指標。
3.2.1 灌漿試驗
在灌漿施工前,首先做了灌漿試驗。選擇有代表性工段,按灌漿設計進行布孔、造孔、制漿、灌漿。觀測灌漿壓力、吃漿量及泥漿容重、大堤位移和裂縫等。試驗孔進行了3孔,試驗結束后及時進行了資料分析,總結實驗經(jīng)驗,修正參數(shù),進一步完善灌漿工藝。
3.2.2 鉆孔
按設計要求進行布孔、造孔。造孔按Ⅲ序進行。造孔深度嚴格控制在7.5~8.0m,造孔的傾斜度控制在2%。用干法造孔,在造孔過程中堅持杜絕用清水循環(huán)鉆進。
3.2.3 制漿
采用J200型制漿機制漿,漿液各項指標按設計要求控制。漿液配制控制指標為:容重13~16kN/m3,粘度30~100s,穩(wěn)定性 <0.1g/cm3,膠體率 >80%,失水量 10~30cm3/30min。
3.2.4 灌漿
每孔灌漿遵循少灌多復的原則,直至不再吃漿。當每孔灌完后,待孔周圍泥漿不再流動時,將孔內漿液取出,掃孔到底,用直徑2~3cm含水量適中的粘土球分層回填搗實。灌漿時先灌迎水側第一排,然后再灌背水側,最后灌中間排孔。并記錄好每孔的吃漿量。
灌漿開始先用稀漿,經(jīng)過3~5min后再加大泥漿稠度。若孔口壓力下降和注漿管出現(xiàn)負壓,再加大漿液稠度,漿液的容重按技術要求控制。每孔灌漿采用少灌多復的原則,兩次灌漿間隔時間不少于5d??卓趬毫刂圃谠O計值0.1~0.15MPa以內。
3.2.5 封孔
當每孔灌完后,待孔內泥漿不再流動時,將孔內漿液取出,掃孔到底,用含水量適中、直徑為2~3cm的粘土球分層回填搗實。
由于鳳臺黑張段堤防有白蟻,因此在配制泥漿時,摻入了少量氯丹等滅蟻藥物,并請專家指導控制用藥量以防止污染。根據(jù)過去掌握情況,該處白蟻洞穴較大,據(jù)此適當增加灌漿量和提高漿液稠度,以獲得更好的隱患處理效果。
觀察發(fā)現(xiàn),某工段在灌漿過程中發(fā)現(xiàn)堤身有串漿現(xiàn)象,施工隊伍立即停止了灌漿。經(jīng)分析,認為該段堤防可能存在貫穿孔現(xiàn)象,且該貫穿孔所處堤身位置較高,據(jù)此及時調整了該處的灌漿壓力和灌漿孔位置,從而順利消除了這一影響。
堤身變形觀測分水平位移觀測(橫向、縱向)、豎向位移(沉陷)觀測和堤身表面變形觀測等。
橫向水平位移觀測:沿堤線方向每隔10~20m設一組觀測點,每組至少分別在堤頂上、下游路肩處各設一個觀測標點。灌漿期間,安排專人每天觀測1~2次,非灌漿期間,每5天觀測1次。
豎向位移觀測:豎向位移樁與水平位移樁結合,并同時進行觀測,以便進行資料分析。灌漿前,至少觀測2次;灌漿期間,安排專人每天觀測1~2次;非灌漿期間每5天觀測1次。
灌漿壓力觀測:觀察在注漿管上端安裝的壓力表精度是否在0.1kgf/cm2范圍。在灌漿過程中,及時觀測壓力變化,并及時注意記錄瞬時最大壓力,結合對堤防位移情況的觀察,合理控制灌漿壓力。
灌漿量的控制有很多方法,我們采用的是對泥漿泵流量進行控制。每孔每次灌漿量及總灌量均準確記錄,每次灌漿量不超過設計允許值,以便控制灌漿質量。
4.5.1 質量檢查
為保證灌漿質量達到工程設計規(guī)定的要求,監(jiān)理人員實行跟班制監(jiān)督,督促施工人員嚴格按規(guī)定的各項施工工藝標準進行施工,并隨時對工程質量進行檢查,每一道工序結束經(jīng)自檢合格報請監(jiān)理單位驗收后,再進行下一道工序施工。
4.5.2 事故處理
4.5.2.1 裂縫處理
在泥漿壓力作用下,隨時可能發(fā)生裂縫擴展延伸,一經(jīng)出現(xiàn)此種現(xiàn)象,要求盡可能加大漿液濃度,采取慢灌、停停灌灌的辦法;如果裂縫中積水排不出來,可挖溝引水,灌漿結束后,立即進行裂縫表面回填夯實。
4.5.2.2 冒漿處理
在灌漿過程中出現(xiàn)冒漿時,應立即停灌,挖開冒漿出口,用粘性土回填夯實。如遇到白蟻洞冒漿,應在冒漿口壓砂堵塞洞口,再繼續(xù)灌漿。
錐探灌漿結束后,每單元取任意兩個灌漿孔之間鉆一個檢查孔進行灌漿效果檢驗,對檢查孔的取芯進行物理觀察,并進行實驗室滲透試驗,當測得滲透系數(shù)小于設計滲透系數(shù)時為合格。經(jīng)檢測,該工程共80個單元,合格率達到100%。
鳳臺黑張段堤防隱患處理工程檢測結果:造孔10000眼,孔深范圍 7.5~8.0m,滲透系數(shù) 3.2×10-5~2.15×10-4,設計滲透系數(shù)為5×10-4,符合設計要求。
淮右堤鳳臺黑張段通過采取錐探灌漿技術進行隱患處理后,基本消除了工程隱患,經(jīng)過近幾年淮河大水觀察,堤身滲流現(xiàn)象得到明顯控制。該工程實施的施工方法、質量控制及成果檢測情況均表明,錐探灌漿在類似堤防工程隱患處理工程中具有一定的適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