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部副部長 張少春
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央水利工作會議精神,大力推進節(jié)能減排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財政部、水利部決定,自2011年起,從可再生能源發(fā)展專項資金中安排資金,實施農村水電增效擴容改造工程。7月14日,財政部、水利部已經正式出臺了資金管理辦法,并選擇積極性高、前期工作比較充分的浙江省、重慶市以及湖北省、湖南省、廣西壯族自治區(qū)、陜西省部分農村水電站進行試點。目前,6個試點省 (自治區(qū)、直轄市)的農村水電增效擴容改造方案已經批復,中央財政將安排12.34億元補助資金,由地方包干使用。下面,我就財政支持農村水電增效擴容改造有關問題,講幾點意見:
我國農村水電資源豐富,發(fā)展?jié)摿薮螅⑶抑饕植荚诮洕l(fā)展相對落后的老、少、邊、窮地區(qū)。發(fā)展農村水電不僅可以促進當地農村經濟社會發(fā)展和農民增收,而且還有利于防洪、灌溉、供水等公益事業(yè),是農村發(fā)展的重要保障之一。長期以來,各級財政部門一直十分重視和支持農村水電發(fā)展,出臺了投資補助、增值稅和所得稅優(yōu)惠等政策,積極支持農村水電發(fā)展,取得了明顯效果。截至目前,我國已建成4.5萬多座農村水電站,年發(fā)電2 000多億kWh,惠及全國近1/2的地域、1/3的縣市、3億多農民,在改善民生、發(fā)展農村經濟、應對氣候變化、抵御自然災害等方面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但是,由于我國農村水電建設時間較早,規(guī)模較大,目前已有相當一批農村水電設施進入了亟需改造的關鍵時期。在這種情況下,發(fā)揮財政資金的引導作用,支持農村水電增效擴容改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是有利于鞏固和擴大農村水電發(fā)展成果。目前,1995年以前建成投運的農村水電站,平均運行年限在25年左右,長的達到30~40年。受當時設計水平和施工技術制約,加上長期以來缺乏有效投入,不少電站的發(fā)電、防洪、灌溉和供水等綜合功能正在喪失,有的電站還存在較大的安全隱患,如果不抓緊進行全面改造,不僅已有的成果保不住,而且還要付出更大的代價。
二是有利于調動農村水電企業(yè)積極性。由于農村水電經營總體上處于保本微利狀態(tài),企業(yè)積累少,貸款又比較困難,僅靠自身難以實施改造。通過加大中央財政投入,可以有效發(fā)揮財政資金 “四兩撥千斤”的引導作用,鼓勵并帶動地方政府、企業(yè)、銀行加大投入,建立多渠道的農村水電投入的長效機制,推動農村水電邁上長期可持續(xù)發(fā)展道路。
三是有利于與病險水庫除險加固等工作協調配合,發(fā)揮財政資金整體效益。從2007年開始,財政部、水利部開展了大規(guī)模的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工程,將一大批農村水電站納入了實施范圍,并已解決了其大壩穩(wěn)定、基礎防滲、泄洪安全等問題。這些農村水電站大部分附屬設備設施狀況良好,在除險加固的基礎上,再對機電設備進行更新改造,不僅成本低,而且可以全面恢復并提高綜合利用功能,產生更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四是有利于節(jié)能減排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水電屬于優(yōu)質的可再生資源。據統(tǒng)計,目前我國1995年前建成、具有增效擴容改造潛力的國有和集體農村水電站還有5 700多座、總裝機容量近800萬kW。通過全面實施農村水電增效擴容改造,不僅可以鞏固現有220億kWh的水力發(fā)電能力,而且現在發(fā)電機組設備技術先進,綜合效率高,通過改造可擴大電站裝機容量25%,新增發(fā)電105億kWh,相當于年節(jié)約1 100萬t標準煤,這對完成 “十二五”節(jié)能減排和可再生能源發(fā)展目標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為充分調動地方和農村水電企業(yè)增效擴容改造積極性,并結合改造推動農村水電建立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長效機制,財政部、水利部在支持政策上進行了創(chuàng)新,不再采取層層報項目、層層批項目的做法,而是采取以省為單位整體推進、資金包干使用、明確地方責任的辦法先行試點,在試點工作基礎上研究改進辦法在全國全面推開。財政支持政策創(chuàng)新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以省為單位試點,實行整體推進。農村水電增效擴容改造不僅涉及項目自身改造,而且涉及流域治理、資源開發(fā)、環(huán)境保護等方面,需要統(tǒng)一規(guī)劃、整體開發(fā)、集中改造。為此,財政部、水利部積極創(chuàng)新機制,以省為單位,先選擇浙江、重慶等6個省 (自治區(qū)、直轄市)進行集中改造試點,重點鼓勵同一河流、區(qū)域農村水電梯級、集中開發(fā),以提高農村水力發(fā)電潛力和水資源綜合利用效益。如重慶市實施方案中的300多個電站分布在100多條河流上,有的河流上電站甚至多達十幾個,整體進行規(guī)劃改造可以取得十分顯著的梯級聯合調度效益。同時,這一機制也有利于集中資金打 “殲滅戰(zhàn)”,用1~2年時間把試點省 (自治區(qū)、直轄市)600多座農村水電站一次性改造好,最大程度地彰顯政策效果,放大示范效應。
二是資金包干使用,明確地方責任。財政部、水利部主要是將補助條件、標準公開和目標量化,并根據批復的實施方案監(jiān)督考核。具體的方案編制、項目審批、資金管理等權利都下放地方,在批復的目標任務和資金安排總規(guī)模內,地方可根據實際情況對項目進行適當調整,以進一步實現責、權、利相統(tǒng)一,充分發(fā)揮地方工作的主動性。目前,這一機制已充分發(fā)揮作用,試點工作推進較快,大部分試點省 (自治區(qū)、直轄市)從整體規(guī)劃到全部完成項目初步設計僅僅用了不到半年時間,目前部分項目已進入招標實施階段。
三是建立多元化投入機制,促進良性發(fā)展。中央財政對東部地區(qū)每千瓦補助700元,中部地區(qū)補助1 000元,西部地區(qū)補助1 300元。試點省 (自治區(qū)、直轄市)也加大支持力度,提出將按照1∶1或者1∶0.5配套。中央財政和地方財政安排資金將達到22.3億元,并帶動銀行貸款6.81億元,企業(yè)自籌8.44億元,為項目改造順利實施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時,地方將結合增效擴容改造,完善運行維護機制,建立穩(wěn)定多元投入的長效機制,保證電站持續(xù)健康運行。重慶市已明確從開發(fā)權、上網電價、稅費優(yōu)惠、并網接入、建設用地等方面出臺系列激勵政策,鼓勵農村水電發(fā)展,其他省 (自治區(qū)、直轄市)也都在積極研究制定政策。
四是總結試點經驗,穩(wěn)步擴大推廣。農村水電增效擴容改造是一項系統(tǒng)性工程,項目數量多,涉及面廣,關系老百姓切身利益,目前先選擇6個省 (自治區(qū)、直轄市)進行試點,探索道路,積累經驗,示范引導,待各方面條件成熟后,再進一步擴大范圍。同時,財政部、水利部也鼓勵有條件的省 (自治區(qū)、直轄市)提前開展前期工作,為擴大試點創(chuàng)造條件。
按已批復的實施方案,6個試點省 (自治區(qū)、直轄市)到2012年年底要完成全部改造任務,時間緊、任務重。必須提高認識,加強領導,真抓實干,加快推進。
一要抓緊細化完善實施方案。實施方案是項目建設、考核驗收和資金安排的主要依據。6個試點省 (自治區(qū)、直轄市)要根據實施方案批復意見和責任書確定的目標和原則,進一步細化完善實施方案,對項目可行性、技術路線等進行深入論證,將中央財政補助資金和地方財政資金分解落實到具體項目,并積極協調落實電價、稅費等配套政策,切實增強實施方案的可操作性。
二要加快財政資金的撥付進度。目前中央財政已撥付資金5.2億元,年底還將根據工作進展情況再撥付部分資金,資金保障力度較大。6個試點省 (自治區(qū)、直轄市)要按照項目法人責任制、招標投標制、建設監(jiān)理制等要求進行規(guī)范,盡快完成項目的初步設計工作,積極做好工程和設備招標采購等前期工作,加快項目實施進度。各級財政部門要會同水利部門根據工程建設進度、國庫管理制度等及時撥付資金,加快預算執(zhí)行。
三要積極探索農村水電運營新模式。6個省 (自治區(qū)、直轄市)要根據當地實際情況,結合這次增效擴容改造,完善資本結構,探索建立符合農村水電特點的現代企業(yè)制度。同時,要理順電價等體制機制,加強管理,保障農村水電正常維護運營投入,推進農村水電走上自我發(fā)展、自我積累、自我改造的良性循環(huán)道路。
四要加強資金監(jiān)督管理。各級財政部門要積極會同水利部門,建立健全監(jiān)管制度,加大資金安排、分配、使用的監(jiān)督檢查力度,保證資金按照規(guī)定用途使用。2012年年底,財政部、水利部將組織驗收,根據責任書對目標完成、項目建設、資金使用等進行考核,并據此清算下達剩余資金。
農村水電增效擴容改造是促進農村經濟社會發(fā)展、改善農民生產生活條件的民生工程和德政工程,任務艱巨,使命光榮,希望增強責任感,大力開拓創(chuàng)新,狠抓組織實施,圓滿完成農村水電增效擴容改造試點任務,為加快全國推廣工作奠定良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