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敏
(南京市中醫(yī)院心血管科,江蘇 南京 210001)
跌倒是指身體的任何部位(不包括雙腳)意外地“觸及地面”。是老年人最常見的,也是最嚴重的護理問題之一,據統(tǒng)計65歲以上老年人每年約有1/3的人跌倒一次或多次,許多國家已經把老年人跌倒作為臨床護理質控的顯著性指標[1-4]。為了探討造成心內科患者跌倒的原因,現(xiàn)將南京市中醫(yī)院心血管科自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發(fā)生7例患者跌倒事件的臨床資料進行分析,找出原因,并提出護理干預措施。
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南京市中醫(yī)院心內科住院患者發(fā)生意外跌倒7例,男性6例,女性1例,年齡65~84歲,其中4例心律失常,1例慢性心衰,2例冠心病和高血壓。跌倒后致股骨頸骨折1例,頭部血腫3例,軟組織挫傷3例。
7例患者平均年齡74.5歲,老年人機體各器官功能逐漸減退,視力下降,感覺遲緩,反應慢,行動困難,再加上老年人消化吸收能力下降,進食量少,血鉀偏低或處于正常值下限,臨床表現(xiàn)為神經、肌肉系統(tǒng)功能紊亂,而引起肌肉無力,活動中易發(fā)生跌倒。因為老年人骨骼肌肉系統(tǒng)退化,對鈉的吸收減退,使得肌肉強度不佳,導致肌力無法提高,走路的步伐變小,雙臂把東度縮小,因而重心不穩(wěn),加上平衡協(xié)調功能及感官功能退化,所以老年人經常容易因為輕碰障礙物而身體傾斜,進而發(fā)生跌倒。
4例心律失?;颊咧?,有2例1度房室傳導阻滯,1例2度1型房室傳導阻滯,1例心房纖顫,其余3例心電圖ST-T改變,7例患者中,4例心功能四級,3例心功能三級,合并高血壓5例?;颊咝穆删徛?、腦等重要臟器供血不足,有短暫性暈厥、黑蒙的癥狀, 高血壓的患者住院期間有頭昏、頭暈的癥狀。
很多藥物可影響神志、精神、視覺、步態(tài)平衡、血壓等,增加了跌倒的發(fā)生。鎮(zhèn)靜催眠藥、抗高血壓藥、強心藥、抗組胺藥、降糖藥、瀉藥等,均可引起跌倒,本組患者中5例均服用降壓藥物,其中2例睡前服藥。此類藥物易引起體位性低血壓。
如地面潮濕(特別是衛(wèi)生間),病室及走廊障礙物過多,病床過高,床剎未固定,鞋底或地面濕滑,沒有地燈,衛(wèi)生間及走廊沒有扶手,病床過高,馬桶較低使蹲下和起身不便。
許多老年患者因久病不愈,怕麻煩別人遭人嫌棄,有需要時不愿意找家人及護士幫忙,過高估計自己的能力,特別是疾病康復后期,患者神志清楚,無肢體活動障礙,甚至恢復了部分生活自理能力,無論護士、患者、家屬、還是護工均容易麻痹,易導致跌倒發(fā)生。
一方面由于護理從業(yè)人員平均年齡偏低,缺乏風險管理的意識,對病情評估不全面,對患者活動能力評估不足,護理管理人員對安全管理特別是防跌倒缺乏足夠的重視,在防止患者跌倒方面制定的護理措施落實不到位,缺乏風險管理意識。另一方面護士人力資源相對不足,在易發(fā)生意外的晨晚間,只有1名當班護士,但需要承擔整個病區(qū)40~50名患者的治療護理和病情觀察任務,在患者起床洗漱和睡前這一時段,不能有充足的護理人員提供生活護理,滿足基本需要。易導致意外及糾紛的發(fā)生。
①增加患者身體、心理創(chuàng)傷。②患者生活質量下降。③延長住院時間,延緩原有疾病的恢復。④增加病員及醫(yī)院經濟負擔。⑤引發(fā)糾紛。
通過住院患者入院評估單及心內科患者跌倒危險評估表,將有跌倒傾向的老年患者作出標記,床尾插防跌倒標示牌,便于得到防護照顧,有效地預防跌倒。對患有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體位性低血壓的老年患者,特別是緩慢性心律失常的患者,入院時了解其有無暈厥史,跌倒史,幫助患者分析可能存在的危險因素。
入院時,引導患者及家屬熟悉病房環(huán)境及設置,增加夜間照明,使用柔和的地燈和床頭燈,避免強光照射對老年人眼睛的刺激。地面清潔干燥,衛(wèi)生間及浴室鋪防滑地墊,開水間隨時打掃,避免潮濕。走廊及衛(wèi)生間設置扶手。病床和馬桶高度安全,衣褲合體,穿防滑鞋,危險地帶放置警示標示。
對老年高齡住院患者,提供方便便捷的生活護理,在晨晚間,特別是早晨6~8點,睡前5~9點,適當增加1名護理人員加強巡視,協(xié)助患者洗漱,入廁,進食,改變體位,指導患者采取安全的活動方式,避免跌倒事件的發(fā)生。特別是晚夜間應使用床欄,必要時予家屬陪護,以保證安全。
護士加強巡視,對服用降壓藥、降糖藥、瀉藥的易致患者跌倒的藥物,注意觀察患者血壓、血糖、心率、心電圖、電解質的動態(tài)變化,觀察患者用藥后反應,對生命體征不穩(wěn)定,血壓、血糖波動較大,心率緩慢的患者加強監(jiān)護,做到重點監(jiān)護、班班交接。護士定時巡視,使跌倒的可能性降至最低。
向高危人群及家屬講解跌倒所造成的不良后果,指導其采取安全的活動方式,重視防跌倒的護理措施,提高護理的依從性。指導患者改變體位時動作要慢,在起床、入廁時要先坐一會兒,再慢慢起身,待站穩(wěn)后,再扶走。在病房或走廊設置宣傳圖片或畫冊,提示患者可能存在的危險因素。引起患者及家屬的重視并配合。
老年人在住院期間的安全防護應貫穿在整個住院治療護理之中,護理管理人員應建立預防跌倒的應急預案和安全檢查制度,定期組織護士學習各種安全管理制度,提高護理人員的安全護理意識和法律意識。定期公布檢查結果,對存在的安全隱患加以分析,制定整改措施,并督促落實。
老年人跌倒的護理重在預防。正確評估老年人身體狀況,采取有效防護措施,創(chuàng)造適合老年人特點的生活環(huán)境,同時對老年人驚醒防護措施的宣傳,對預防老年人跌倒很有意義。
[1]陳雪萍,蔡莉莉,張文惠,等.老年病人跌倒原因分析及護理對策[J].齊齊哈爾醫(yī)學院學報,2009,30,(7)863-864.
[2]劉玉榮,李蘊博,周英,等.老年住院病人跌倒原因分析及護理對策[J].黑龍江醫(yī)藥科學,2009,4,(32)84.
[3]韋莉.老年住院病人跌倒原因分析及護理對策[J].護理實踐與研究,2007,4(1):73.
[4]姜旭雯.住院病人跌倒原因分析與護理干預措施[J].全科護理,2002,21(8)347-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