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偉 遲 霞
(諸城市中醫(yī)院,山東 濰坊 262200)
癌癥疼痛系指腫瘤壓迫、侵犯有關組織神經(jīng)所產生的疼痛,為癌癥臨床常見癥狀之一。癌癥性疼痛多為持續(xù)性疼痛,大致分為兩種:一種為局部性,可定位;另一種則為彌漫型,疼痛部位不清。據(jù)報道,世界上有350萬癌癥患者忍受著疼痛之苦[1]。疼痛不僅限制患者的行動、影響食欲和睡眠,在而且往往造成其巨大的心理壓力:當痛苦加劇時,患者會產生焦慮情緒、甚至有抑郁自殺傾向。因引癌痛的治療可以有效減輕晚期癌癥患者的痛苦。然而,約有30%的患者臨終前嚴重的疼痛得不到緩解。而護理人員,掌握如何評價癌痛并能給予及時恰當?shù)淖o理,是癌痛治療成功與否的關鍵一環(huán)。
疼痛綜合著病理生理及心理活動,是一個復雜的活動。它包括兩種情況:第一種是由于病變刺激作用于患者機體所產生的痛覺感,這是病理所引起的;第二種是患者個體對病變刺激的痛反應,主要是帶有較強的情緒色彩。而癌性疼痛根據(jù)原因可分三類:①腫瘤直接引起的疼痛,約占88%,包括:組織毀壞、腫瘤壓迫、腫瘤阻塞空腔臟器、包膜被腫瘤過度伸展、腫瘤潰爛感染等;②癌癥治療引起的疼痛,約占11%,如放射性神經(jīng)炎、口腔炎、皮膚炎等;③腫瘤間接引起的疼痛,約占1%如晚期臥床患者的褥瘡等。臨床上也有少數(shù)腫瘤患者可出現(xiàn)與腫瘤無關的疼痛,不是癌性疼痛。另外,不同癌癥患者對疼痛的感覺差異很大,既有肉體上的客觀疼痛,也有精神上的主觀疼痛,更有人際關系以及患者社會地位變化所帶來的一系列社會性“疼痛”,也有因懼怕死亡所導致的心理性疼痛。所以,癌癥患者疼痛的原因必須明確診斷。
癌性疼痛程度評價的數(shù)字分級法具體情況介紹如下:即用0~10的數(shù)字代表疼痛的程度,即0為無痛,10為劇烈疼痛,讓患者選擇出一個最能代表其自身疼痛程度的數(shù)字。疼痛的級別為:0~4為輕度;5~6為中度;7~10為重度[2]。
①給藥原則:患者根據(jù)WHO所推薦的三階梯給藥原則來用藥。三個階梯分別為,第一階梯:采用非麻醉性鎮(zhèn)痛藥,有布洛芬、阿司匹林等;第二階梯:可用弱阿片類等鎮(zhèn)痛藥,如曲馬多等;第三階梯:阿片類鎮(zhèn)疼藥,如嗎啡等。②給藥途徑及其過程中所注意的問題:先口服或皮內注射,再采用直腸給藥及肌內注射是一般所要遵循的原則。當然在對患者用藥的過程中,醫(yī)護人員應掌握一定的藥理學知識,了解各種藥物的血漿半衰期及體內的轉化代謝過程,如嗎啡經(jīng)皮下注射30min可見效,而阿司匹林口服后吸收快,這樣工作起來將會得心應手。③止痛效果的評價:患者用藥后,護理人員應及時觀察患者的疼痛改善情況。其標準是結合WHO疼痛療效評定標準及數(shù)字分級法來雙重判定:分為顯效、完全緩解以及明顯緩解;有效、中度緩解及輕度緩解;無效,未緩解;另外還有總有效,顯效加有效等幾類。
對晚期癌癥患者,情緒大幅波動是很正常的,這時,他們需要更多人的理解和安慰,因引護理人員要及時觀察患者的情緒變化,根據(jù)患者所表現(xiàn)出的不同情況,采取不同的措施進行心理護理:①對悲觀絕望情緒的患者,要多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家庭背景,要讓患者了解治療的重要性,重新樹立生活的信心。②患者往往會有反常舉動,粗暴行為和舉止,這是因為患者內心的恐懼、絕望,才會暴虐,這時護理人員要有堅強自制力和忍耐力,做好本職工作。③對心理承受能力差的患者,可根據(jù)家屬的要求,對其采取保護性的醫(yī)療措施。④對心理穩(wěn)定、相對樂觀的患者,可尊重患者的要求,與其坦誠交流病情,增加其對醫(yī)學技術的信賴,從而調動患者的主觀積極性合醫(yī)師配合治療。
隨著患者保健意識的提高和護理模式的轉變,護理人員在工作中,應對患者作好衛(wèi)生宣教指導以及解釋工作,從而幫助患者正確的認識和對待疾病,培養(yǎng)樂觀的情緒,以積極的態(tài)度來配合治療,這也是護理工作中不可忽視的環(huán)節(jié)。包括以下幾方面。
在祖國醫(yī)學的記載中,治療腫瘤應標本兼治注意維護機體的整體功能。要保后天之本,增強患者自身免疫力及抗癌能力,這就要注意調理脾胃,適時補養(yǎng)氣血。因引,醫(yī)護人員要多鼓勵患者進食,增加營養(yǎng),提高自身體質,另外也可以爭取患者家屬的配合,讓患者信用高蛋白、易消化的清淡食物,避免吃刺激性食物。
醫(yī)護人員可以根據(jù)患者的文化層次及其興趣愛好,多多引進一些輔助治療的方法,比如:音樂療法、氣功療法等;另外要多鼓勵患者與社會多接觸,可以適當參加一些體育鍛煉,這樣可以有效分散注意力。
癌痛使患者飽受身體和精神上的折磨,這不僅影響了患者的生活的質量,對治療患者也造成了一定的影響,使患者喪失了生活的勇氣。這就不僅要求醫(yī)護人員對工作盡職盡責,周到服務,也要求醫(yī)護人員真正用到心,用一顆真摯的愛心來喚起患者對生活的希望。
[1] 鄭修霞.護理學基礎[M].2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3:28.
[2] 張?zhí)鞚?徐光煒.腫瘤學(下冊)[M].天津: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1996:27-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