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設霞 馬新橋 王礦山
早期康復治療是降低腦血管病致殘率的關鍵,只要患者生命體征平穩(wěn),病情沒有發(fā)展,就應盡早進行康復治療,以防止或減少廢用綜合征的發(fā)生。為了提高腦血管病的治愈率,我們對80例急性腦血管病患者在常規(guī)治療的同時,實施康復護理干預,取得較好的臨床效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2010年1月至2011年3月,我科共收治急性腦血管病160例,隨機分為康復治療組(治療組)和對照組各80例。治療組:男44例,女36例,平均年齡51.7歲;腦梗死46例,腦出血34例。對照組:男46例,女34例,平均年齡51.1歲;腦梗死48例,腦出血32例。兩組性別、年齡、病情等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排除住院時間≥20 d、嚴重意識障礙者。
1.2 方法 兩組患者均按常規(guī)進行藥物治療和護理??祻椭委熃M在患者病情穩(wěn)定后(發(fā)病24 h后),由具有經(jīng)驗的臨床護士和康復師實施康復護理措施,具有計劃性和整體性,兩組在治療15 d后進行患肢運動功能、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評價。采用簡式Fugl-Meyer評定量表(FMA)[1],每位患者于出院時做功能評定。
治療后 FMA評分,試驗組(58.40±16.25),對照組(11.63±9.95),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20.498,P<0.01)。
3.1 心理護理 急性腦血管病患者的精神癥狀常有抑郁、焦慮、恐慌、煩躁、易怒等。據(jù)報道,抑郁的發(fā)生率為25% ~60%[2],這可能與某些神經(jīng)遞質通路受損有關,也可能與某些部位血流減少所致皮層功能損害有關。本組患者進行康復治療時,有13例出現(xiàn)抑郁癥,抑郁癥不僅影響患者的生存質量,而且阻礙患者神經(jīng)功能康復。若只注重腦血管病的治療和護理,而忽略了抑郁癥的治療和護理,將無法達到預期效果[3]。除給予一定的藥物治療外,心理護理也非常重要。
3.2 基礎護理 選擇清淡飲食,少食多餐,以每日4餐為宜,多食蔬菜、水果及豆類,尤其多吃富含纖維類青菜,保持大便通暢尤為重要。動植物的蛋白質成分均應予以補充。給予翻身,皮膚按摩,身下墊氣圈、海綿圈,保持床鋪平整、清潔,預防壓瘡。指導呼吸肌訓練,練習深呼吸,做到有效咳痰,預防墜積性肺炎。對留置尿管的患者,給予持續(xù)夾管,定時放尿,以鍛煉膀胱壁的收縮功能,用0.5%碘伏棉球擦洗尿道口,2次/d,用生理鹽水+慶大霉素8萬U膀胱沖洗,1次/d,預防泌尿系感染。
3.3 早期康復鍛煉 從患者病情平穩(wěn)(24 h后)進行康復鍛煉。訓練方法:①上肢功能訓練:誘發(fā)肌肉活動及訓練伸向物體的控制能力→維持肌肉長度,防止孿縮→誘發(fā)手操作的肌肉活動和訓練運動控制→將訓練轉移到日常生活中;②口面部功能訓練:訓練吞咽面部運動,改善呼吸控制→將訓練轉移到日常生活中;③從仰臥到床邊坐起訓練:仰臥位轉身訓練→頸側曲→從側臥坐起訓練→將訓練轉移到日常生活中;④坐位平衡訓練:訓練移動重心時調(diào)整姿勢→增加練習的復雜性→將訓練轉移到日常生活中;⑤站起與坐下訓練;⑥站立平衡訓練:雙腿負重訓練→髖關節(jié)對線訓練→引發(fā)股四頭肌收縮→訓練重心轉移時調(diào)整姿勢→增加難度→將訓練轉移到日常生活中;⑦行走訓練:站立相的訓練→邁步相的訓練→行走練習→增加難度→將訓練轉移到日常生活中。
在訓練中基本按照以上7個步驟循序漸進地進行,可根據(jù)患者的恢復適當調(diào)整,45 min/次,1次/d,直至試驗結束。
急性腦血管病的康復治療是在神經(jīng)生理學的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以神經(jīng)生理關于中樞神經(jīng)損傷后的功能重組為理論基礎,并且認為實現(xiàn)功能重組的主要條件是需要練習特殊的活動,把中樞神經(jīng)損壞后的運動功能恢復視為一種再學習、再訓練的過程,把神經(jīng)生理、運動科學、生物力學、行為科學、心理醫(yī)學有機地結合起來,按照科學的方法對患者進行再教育,以恢復其運動功能[4]。
急性腦血管病患者多遺留軀體障礙和心理障礙,不僅出現(xiàn)各種臨床癥狀,也導致日常社會活動能力和生活質量下降。語言肢體運動障礙和面癱是患者最為苦惱的癥狀,也可能是其他健康問題的根源。但軀體功能的改善需要耐心合理的康復鍛煉,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是保障康復訓練有效的條件。急性腦血管病的康復治療對患者的功能恢復起到了良好效果,有助于促進患者的運動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動能力的恢復,提高了康復效率。在康復治療中有18例出現(xiàn)不配合治療的情況,通過開展心理護理,鼓勵患者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使患者均順利完成康復訓練。
[1]方定華,陳小梅,李漪,等.腦血管病臨床與康復.上??茖W技術文獻出版社,2001:40.
[2]王玉蓮.腦血管病患者的臨床心理評定及護理對策.齊魯護理雜志,2006,10(12):188.
[3]祝曉娟.老年病人卒中后抑郁癥的相關因素分析及護理.護理研究,2006,9(20):2301.
[4]李海峰,王俊華,等.運動再學習療法在腦卒中早期康復中的應用.中國臨床康復,2005,29(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