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順華
(上海立信會計學院黨委宣傳部,上海 201620)
著眼未來抓好大學生黨員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
郁順華
(上海立信會計學院黨委宣傳部,上海 201620)
大學生黨員是當代大學生群體中的優(yōu)秀分子,其中許多黨員在建黨100年時將走上各級黨政機關的領導崗位。然而,一些大學生黨員卻不能深刻領會馬克思主義本質和全面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實質,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更是缺乏認識。面對現實又立足長遠,當前高校應加強對大學生黨員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提高大學生黨員的理論素養(yǎng),組織大學生黨員深入實踐,并勇于求索創(chuàng)新,使之成為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的重要實踐力量。
領導者;大學生黨員;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
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黨的建設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明確提出,要“建設馬克思主義學習型政黨,提高全黨思想政治水平”,并將“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作為重要任務來抓。大學生黨員是大學生群體中的優(yōu)秀分子,他們在建黨100年的時候,不僅是開創(chuàng)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新局面的主力軍,而且更重要的是將成為各級黨政機關的領導干部。由于長期的校園生活和缺乏應有的思想政治理論素養(yǎng)及社會實踐閱歷,當前不少大學生黨員不能正確理解、領會馬克思主義本質和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實質,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認識更是不完整、不深刻,以至于還停留在普通常識層面上。一些大學生黨員反映,自己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認識主要是通過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以及入黨前后黨組織給予的相關短期培訓,但由于是單純的理論灌輸,在入黨后個人又不能正確地對待政治理論學習[1],造成了這些大學生黨員對馬克思主義理論一知半解或“先天不足”。而高校在發(fā)展學生黨員過程中重點在于組織發(fā)展的程序和規(guī)范,過于側重對發(fā)展對象學習成績、工作表現和在學生群體中人際關系的考察,缺乏對他們思想理論水平的考評,致使大學生黨員對“什么是馬克思主義、怎樣對待馬克思主義,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實現什么樣的發(fā)展、怎樣發(fā)展”等重大問題缺乏思考。為此,在經濟全球化和市場經濟發(fā)展等各種因素的影響下,一些大學生黨員甚至產生了馬克思主義已經過時或已經無用等錯誤的觀點。所有這些都需要引起足夠的重視。高校作為人才培養(yǎng)的基地,一定意義上也是大學生黨員成長發(fā)展的搖籃,所以高校應采取多方面措施幫助大學生黨員在深刻領會馬克思主義本質、全面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基礎上,使其成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的重要實踐、推動力量。
馬克思主義理論之所以煥發(fā)出強大的生命力、創(chuàng)造力、感召力,放射出燦爛的真理光芒,是因為馬克思主義是科學的理論,其本質是實踐的、發(fā)展的、創(chuàng)造的。
馬克思主義的根本特性在于實踐。實踐是理論的源泉,是推動理論創(chuàng)新的根本動力。馬克思主義從實踐中誕生,在實踐中發(fā)展。當年,馬克思不但把解決哲學問題的任務交給了實踐,還把自己的理論交給了一個特定的階級——無產階級。他用畢生精力鉆研并且為之奮斗的,就是無產階級和全人類的解放,這就決定了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實踐性和馬克思主義“改變世界”的宗旨;列寧把馬克思主義同俄國革命實踐相結合,找到俄國革命的正確道路,創(chuàng)立了列寧主義;毛澤東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革命實踐相結合,找到中國革命的正確道路,創(chuàng)立了毛澤東思想。由此可見,實踐的觀點是馬克思主義的首要觀點,實踐是馬克思主義科學性和生命力之所在,而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在同各國的無產階級實踐相結合的過程中,賦予了馬克思主義鮮明的民族特色,從而更加有效地推動著各國民族革命與建設的實踐。
馬克思主義是不斷發(fā)展著的理論。實踐永無止境,理論發(fā)展也永無止境。馬克思主義創(chuàng)始人結合變化著的社會實際不斷探索、促進理論的發(fā)展,為他們創(chuàng)立的科學理論不斷增添新內容?!豆伯a黨宣言》是馬克思主義的重要奠基之作,但馬克思、恩格斯并不認為其中的論斷是一成不變的,一旦發(fā)現有新觀點,就通過再版的機會及時修改以豐富原來的認識。正如恩格斯所說:“我們的理論是發(fā)展的理論,而不是必須背得爛熟并機械地加以重復的教條”[2];列寧最初也持馬克思有關未來的社會主義已經消滅了商品貨幣的觀點,并按這種思想付諸實施建設社會主義,但不久全國陷入令人“痛苦已極的饑荒”,為此認識到必須制定新的經濟政策,如允許商品交換、市場自由等。列寧的新經濟政策就是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重大發(fā)展;毛澤東同志在1959年底針對社會主義建設初期出現的新問題,提出:“我們在第二次國內戰(zhàn)爭末期和抗戰(zhàn)初期寫下了《實踐論》、《矛盾論》,這些都是適應于當時的需要而不能不寫的?,F在,我們已進入社會主義時代,出現了一系列的新問題,如果單有《實踐論》、《矛盾論》,不適應新的需要,寫出新的著作,形成新的理論,也是不行的?!盵3]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就是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指導,在結合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實踐過程中形成了毛澤東思想,發(fā)展了馬克思主義。歷史和現實表明,把馬克思主義同它所賴以發(fā)展的現實社會割裂開來、對立起來,是毫無出路的。馬克思主義總是與時俱進,隨著實踐的發(fā)展形成新的理論,產生新的思想。
馬克思主義的生命力還在于創(chuàng)造性。馬克思、恩格斯曾基于當時無產階級的革命實踐,作出了社會主義革命應在數國同時取得勝利的重要結論;列寧科學分析他所處的帝國主義階段和無產階級革命的時代特征,認為當資本主義發(fā)展到帝國主義階段,在經濟和政治發(fā)展方面更加不平衡,“社會主義可能首先在少數甚至在單獨一個資本主義國家內獲得勝利”。[4]列寧通過“十月革命”在俄國這一經濟文化相對落后的國家建立起了社會主義國家,這是列寧對馬克思的革命理論進行的創(chuàng)造性發(fā)展。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不迷信蘇聯以“城市為中心”開展斗爭的方式,根據舊中國的社會現實情況,創(chuàng)造性地開辟了一條“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正確道路,最終使中國革命取得勝利,為此也進一步豐富和發(fā)展了馬列主義。這一切都充分表明,馬克思主義始終在實踐中發(fā)展,在實踐中創(chuàng)新,永葆生機活力。
為此,高校黨組織和黨員干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應組織大學生黨員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并給予輔導、討論交流,為其答疑解惑,鼓勵大學生黨員讀經典原著,使之真正領會馬克思主義理論本質,掌握理論精髓。馬克思曾說過:“理論一經掌握群眾,也會變成物質力量。理論只要說服人,就能掌握群眾?!盵5]大學生黨員只有真正領會馬克思主義理論本質,才能始終以馬克思主義理論作為自己行動的指南。
當代大學生黨員成長在改革開放的時代,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成果的直接受益者,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fā)展觀的科學性、正確性、先進性有著切身體會。但是,如何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馬克思主義的新實踐、新發(fā)展、新創(chuàng)造,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一些大學生黨員對此似乎也存在著疑問,認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與馬克思主義之間缺乏緊密的聯系,等等。如不幫助解決這些思想認識問題,勢必影響大學生黨員對理想信念的堅守和對先進理論的探求,勢必影響大學生黨員對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必然性的認識,也勢必影響大學生黨員在未來成為建設者和接班人后對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yè)的發(fā)展方向問題。
改革開放以來,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這三代領導人,始終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為指導,結合國際國內的形勢,創(chuàng)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科學回答了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問題。從馬克思主義產生到現在,對社會主義的認識,歷經了長期的實踐和探索。鄧小平同志在全面總結國內外社會主義建設經驗教訓的基礎上精辟地指出,解放生產力,發(fā)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江澤民同志提出要不斷推進改革開放,建立和完善適應生產力發(fā)展要求的經濟制度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胡錦濤同志提出要建設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促進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設與和諧社會建設全面發(fā)展。實踐已經證明,建設社會主義必須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我國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走自己的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我們黨對馬克思主義關于社會主義理論的新實踐、新發(fā)展、新創(chuàng)造。
——科學回答了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的問題。馬克思、恩格斯在論述無產階級革命和無產階級專政的同時,提出了建立工人階級政黨的必要性,創(chuàng)建了馬克思主義建黨理論;列寧、毛澤東在各自國家的革命斗爭和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中也發(fā)展了馬克思主義的建黨理論。但由于蘇聯的解體、東歐的巨變,無產階級政黨建設面臨著嚴峻的考驗,為了在理論上廓清和實踐中加強黨的建設,鄧小平同志曾要求全黨同志認真思考“執(zhí)政黨應該是一個什么樣的黨”[6]這個重大問題;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創(chuàng)造性地回答了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的問題,提出了“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使馬克思、列寧、毛澤東、鄧小平的建黨思想得到進一步的豐富和發(fā)展;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按照“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突出抓黨的執(zhí)政能力和先進性建設,有效提高了黨的建設的科學化水平,為馬克思主義的建黨理論作出了新的重要貢獻。
——科學回答了實現什么樣的發(fā)展、怎樣發(fā)展的問題。毛澤東同志曾強調統(tǒng)籌兼顧、各得其所,是我們歷來的方針。鄧小平同志指出,社會主義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發(fā)展生產力是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江澤民同志則把發(fā)展作為黨執(zhí)政興國的第一要務,強調要全面理解發(fā)展問題,把握好改革、發(fā)展、穩(wěn)定的關系,處理好建設與效益、數量與質量的關系,要實現經濟增長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繼承和發(fā)展了黨的三代中央領導集體關于發(fā)展的重要理論,提出要“科學發(fā)展、和諧發(fā)展、和平發(fā)展”,把我們黨關于發(fā)展的理論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度,也使我們黨對無產階級偉大事業(yè)的發(fā)展理論有了新實踐、新發(fā)展、新創(chuàng)造。
由此可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與馬克思主義一脈相承,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的產物,體現了馬克思主義的實踐性、發(fā)展性、創(chuàng)造性,從而也開辟了馬克思主義的新境界,更是對馬克思主義的新創(chuàng)造,又極大地豐富了馬克思主義理論,同時從根本上回答了什么是馬克思主義、怎樣對待馬克思主義的問題。為此,高校黨組織應有效地對大學生黨員進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教育,通過邀請專家學者、黨政干部以及工人、農民、解放軍等社會各界人士作報告,暢談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如何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指導,進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使大學生黨員真正全面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實質。
當前,我國在經濟、社會、文化、科技等方面取得了飛速發(fā)展,但同時由于經濟體制、社會結構、利益關系的深刻變化,進入了改革攻堅期、發(fā)展關鍵期、矛盾凸顯期,出現了諸如貧富差距拉大、就業(yè)難、房價高、腐敗現象嚴重等社會問題,如何解決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yè)的過程中出現的這些新情況、新問題、新矛盾,需要用發(fā)展著的馬克思主義指導新的實踐。因此,基于培養(yǎng)領導者視角,高校黨組織必須在幫助大學生黨員深刻領會馬克思主義本質與全面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實質基礎上,教育大學生黨員科學認識和準確理解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的內涵與要求。
概括起來講,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一是使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具體化,把馬克思主義應用到中國的具體實踐之中;二是使馬克思主義理論形態(tài)中國民族化;三是使中國革命和建設的經驗馬克思主義化[7]。換言之,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就是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實際相結合,創(chuàng)造出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質的馬克思主義,以指導、研究和解決中國革命、建設、改革不同歷史時期的實際問題。馬克思主義時代化是將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同時代變化、時代特征、時代主題和日新月異的社會發(fā)展實踐相結合,合理吸收世界先進文明,與時俱進地發(fā)展馬克思主義,使馬克思主義反映時代精神、回答時代課題、引領時代潮流。而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則強調將馬克思主義回歸廣大群眾的生活世界,關注廣大群眾的需要,解決廣大群眾的困惑,使馬克思主義理論轉化為廣大群眾對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共同理想、價值觀念、道德規(guī)范、行為準則。
可見,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體現了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本質要求,也是“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開創(chuàng)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新局面”強有力的理論指導、思想保證、精神動力。毫無疑問,當代大學生黨員肩負重任,他們在建黨100年的時候,不僅是開創(chuàng)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新局面的主力軍,而且更重要的是將成為各級黨政機關的領導干部。因此,高校黨組織要教育大學生黨員,緊密結合我國國情和時代特征,更自覺地用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武裝頭腦,堅定政治立場,加強黨性鍛煉,深入實踐、勇于創(chuàng)新,努力使其成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的推動力量。
第一,提高理論素養(yǎng)。政治上的堅定來源于理論上的成熟。高校黨組織應教育大學生黨員緊緊抓住提高理論素養(yǎng)這一關鍵環(huán)節(jié),刻苦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在學習中求真務實,下一番真功夫、苦功夫、硬功夫,力求學得更多一些、更深一些、更好一些,做到對馬克思主義真懂、真信、真用而不誤解、不曲解,不附加錯誤的東西,從而在向廣大群眾傳播馬克思主義的過程中做到準確而系統(tǒng),在工作中能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解決具體問題。面對國內外思想文化和各種社會思潮的交流、交融、交鋒,教育大學生黨員應養(yǎng)成高度的理論自覺,始終結合當代中國和世界不斷變化的實際加深對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的理解和領悟,不斷深化對中國共產黨執(zhí)政規(guī)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規(guī)律及人類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的認識,使自己在理論學習上緊跟時代步伐,堅定理想信念,把馬克思主義理論變?yōu)槭种械奈淦鱗8]。
第二,深入群眾實踐。廣大群眾的偉大實踐是理論創(chuàng)新的源頭活水,是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的根本途徑。實踐是最好的課堂,群眾是智慧的源泉。高校黨組織應組織大學生黨員通過社會實踐,了解把握來自生活、來自基層、來自群眾的現實問題,不斷提高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需要指出的是,群眾中存在的許多問題或多或少地與人們的利害得失相關聯、與價值理念相關聯、與體制機制相關聯、與社會環(huán)境相關聯,往往也是社會矛盾的焦點[8]。教育大學生黨員要發(fā)揚理論聯系實際的優(yōu)良學風,走出“書齋”,特別是利用寒暑假深入廣大群眾的實際生活,觀察、體會馬克思主義理論對人們的思維模式、價值取向、行為方式的影響,同時從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最大實際出發(fā),立足我國國情,著力思考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yè)和改革中的實際問題,努力從改革發(fā)展的現實生活中汲取蘊藏的智慧和養(yǎng)分,總結概括廣大群眾的實踐經驗和鮮活思想,逐步提高認識世界的能力。
第三,勇于求索創(chuàng)新。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不可能離開人類共同面對的世界性課題和各國人民創(chuàng)造的優(yōu)秀文明成果而孤立發(fā)展。馬克思主義總是與世界最新科技成果相聯系,總是通過回答時代課題獲得新認識,總是在吸收人類優(yōu)秀文明成果過程中得到豐富發(fā)展。高校黨組織應教育大學生黨員密切關注世界文明進步的新趨勢,了解現代科技發(fā)展的最前沿,把握科學技術重大突破對經濟社會乃至人們思維方式帶來的深刻影響,打破落后的思維方式、陳舊觀念、世俗偏見和習慣勢力的束縛,以敢為人先、超越前人的銳氣,研究各種社會現象,同時學會從世界與中國的雙重維度去認識和求索有關經濟全球化與民族利益、科技發(fā)展與人文精神、人的需要與自然和諧發(fā)展等問題。
綜上所述,當代大學生黨員作為中國未來領導力量的主要來源,高校黨組織只有使大學生黨員深刻領會馬克思主義本質,全面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實質,科學認識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的內涵,才能促進大學生黨員自覺提高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yǎng),在理論上愈加成熟,在實踐中經受鍛煉,永遠保持思想和行動上的先進性,在開創(chuàng)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yè)新局面的過程中真正發(fā)揮時代先鋒的作用。
[1] 廖志成.和諧社會視野下加強大學生政治責任感培養(yǎng)的思考[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0(3):115-117.
[2]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680-681.
[3] 毛澤東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109.
[4] 列寧選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6:709.
[5]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9.
[6] 鄧小平文選: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79,276.
[7] 劉昀獻.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J].求是,2010(5):25.
[8] 任海泉.在研究回答重大現實問題中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J].求是,2010(13):18.
Marxist Theoretical Education from Leadership Cultivation Perspective
YU Shun-hua
(Shanghai Lixin University of Commerce,Shanghai 201620,China)
Undergraduate CPC members are mostly elites among college students.Many of them will take up the leadership positions of various party and governmental organs.However,some of them could not comprehend the essence of Marxism and Chinese socialist theories,neither can they understand its sinicization,modernization and generalization in China.Therefore,from both practical and long-term point of view,universities should strengthen the education on Marxist theories among the student CCP members,enhance their theoretical knowledge,organize them to go in for practice,and encourage them to make innovations and take investigations.Thus the college CCP members could become the important force of promoting the sinicization,modernization and generalization of Marxism in China.
leader;undergraduate CPC members;Marxism;be localized in China;keeping up with the time;popularization
G641.1
A
1009-105X(2011)01-0105-04
2010-12-21
上海學校德育實踐研究課題(課題編號:011-D-047)
郁順華(1963-),男,教授,上海立信會計學院黨委宣傳部部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