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春花 王 倩 劉煥瑛
鄭州市中心醫(yī)院手術室 鄭州 450007
本組患者60例,男35例,女25例;年齡17~65歲,病程2d~4a,均經術中及術后病理證實診斷。臨床表現為頭痛、視力下降、視野缺損、閉經、不孕、肢端肥大等。所有患者均治愈出院,未出現不良反應。
2.1.1 術前訪視:術前1d向患者介紹手術的方法和注意事項,了解一般情況,協助做好各項術前準備,了解其心理狀態(tài),對患者及家屬進行相應的健康教育,緩解患者的緊張情緒,囑患者術前1d清潔鼻腔修剪鼻毛,并訓練其用口呼吸。向患者介紹手術的目的、方法、安全性及優(yōu)點,向患者介紹成功病例,減輕患者對手術的恐懼心理,增強治療信心,更好的配合手術。
2.1.2 器械物品的準備:備好常規(guī)器械、經蝶手術器械、顯微手術器械、顯微鏡、雙極電凝器、吸引器,要保證所有器械功能良好。另外,根據手術醫(yī)生習慣不同,準備各種不同器械。
2.2.1 巡回護士配合:熱情接待患者進入手術室,認真執(zhí)行查對制度及核對術前的物品準備,建立靜脈通道,協助醫(yī)師做好各種穿刺,如中心靜脈穿刺、動脈穿刺測壓等,全麻后,取平臥位,肩下墊一方枕,使頭后仰 15°~20°(如果后仰角度不夠,會導致暴露不全,影響手術視野;如果后仰角度過大則在手術操作中容易造成手術視野誤導,而誤入前顱底)頭圈固定頭部,檢查身體各部位,防止受壓,同時檢查靜脈通道、導尿管是否通暢。術中協助醫(yī)師調試顯微鏡,根據手術需要隨時調整雙極及吸引器負壓的大小,密切觀察病情變化。
2.2.2 器械護士配合:術前15~30min洗手,整理器械臺,與巡回護士共同清點腦棉,常規(guī)消毒,鋪巾(用1塊治療巾和1塊包布墊于患者頭下),以治療巾包裹患者的頭面部,毛巾鉗固定,僅暴露口鼻部,再按常規(guī)鋪巾。用血管鉗和剪刀剪去薄膜,暴露鼻腔,用短槍狀鑷、中號吸引氣頭、短擴鼻器和安爾碘棉球消毒鼻腔后,給予干棉球拭干,塞入2塊麻黃堿腦棉于鼻腔內,收縮鼻甲以減少術中出血(高血壓者不宜)。將相對污染的短槍狀鑷、中號吸引器、短擴鼻器及剪薄膜時用的剪刀和血管鉗放置在相對污染的區(qū)域。輔助移去手術燈,將手術顯微鏡推至適當的位置,并連接顯示器。將鼻鏡插入鼻腔后打開顯微鏡,傳遞的鼻鏡應處于閉合狀態(tài),并涂上液狀石蠟油,以防損傷黏膜。用電刀“U”形切開右側鼻中隔黏膜,用鼻鏡鈍性折斷骨鼻中隔,推向左側鼻道,用單、雙極電凝止血,調換鼻鏡,暴露蝶竇前壁,給予髓核鉗及鼻甲咬骨鉗咬開蝶竇前壁,直徑約1.2cm×1.2cm[1]。遞槍狀剪剪除蝶竇黏膜,直接暴露鞍底,在鞍底中央用平鑿鑿開一小骨窗,并以鼻甲咬骨鉗擴大骨窗,直徑約1.0cm×1.0cm;用槍狀息肉鉗夾骨蠟及腦棉止血,用鉤刀“+”開切口,切開鞍底硬膜。用雙極電凝擴大硬膜切口,用刮匙和槍狀息肉鉗摘除腫瘤,手術結束后仔細止血,檢查有無腦脊液漏,并用明膠海綿填塞。如有腦脊液漏,可取大腿外側或腹部脂肪,用生理鹽水沖洗后用紗布拭干,封閉腦脊液漏口。隨后取后鼻鏡,用涂有液狀石蠟的剝離子將鼻中隔向右側推至正中,放入涂有金霉素的膨脹海綿于鼻腔內,加入適量的生理鹽水使膨脹海綿膨脹以壓迫止血,鼻腔填塞物一般于術后36~48h拔除。
2.2.3 注意事項:①因為整個手術過程基本上是在顯微鏡下進行的,因此洗手護士在傳遞器械的過程中應做到穩(wěn)、準、輕、快。密切觀察顯示器,了解手術進程,更好地配合醫(yī)生手術。②傳遞鼻鏡時,鼻鏡應處于閉狀態(tài),并涂上石蠟油,以防損傷鼻黏膜。③因經單鼻孔垂體瘤切除術的手術標本一般較小,故術中應注意保存,及時固定,術后立即送病理,以免遺失。
2.2.4 術后運送:手術結束后,觀察完全清醒,與麻醉醫(yī)師共同將患者護送回病房,途中應確保安全注意保暖,告知患者及家屬手術順利完成,并積極配合術后的治療和護理。向責任護士交班,交代術中麻醉及用藥情況、術后注意事項等。
垂體位于蝶鞍內,位置較深,受手術入路骨窗的限制,手術視野小,操作空間有限,因此需器械護士了解解剖結構,熟悉手術步驟,集中精神、主動配合、準確傳遞器械。同時也要做好充分的術前準備,術前應仔細檢查所需器械、儀器的性能并熟練掌握其使用方法,確保術中器械性能完好。隨著醫(yī)學科學的發(fā)展,現代儀器及內鏡器械應用于手術逐漸增多,我們手術室護士不僅要有全面扎實的專業(yè)知識,掌握各種手術步驟及配合,對于新的特殊手術,術前要向主刀醫(yī)師了解手術步驟及術中配合要點,準備好各種器械及儀器。手術過程中應嚴格執(zhí)行無菌操行,密切配合,保證手術順利完成。
[1]蔣紅.神經外科圍手術期臨床護理[M].上海: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6:152.